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甘肃庄浪“油饼儿”

2023-06-24抒情散文薛邦城
民以食为天。一条河,千百年流淌奔腾;一座山,千百年巍然屹立。大地滋养,时光川流,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未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舞台。庄浪县城和庄浪人民也是如此。……

民以食为天。一条河,千百年流淌奔腾;一座山,千百年巍然屹立。大地滋养,时光川流,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未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舞台。庄浪县城和庄浪人民也是如此。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庄浪人民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庄浪人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没有就说没有,如果我们有,应该拿出来招待客人和亲戚,我们有而且优,就不要客气,也不要谦虚,让大家品尝、学习、借鉴,庄浪的饮食文化,比较丰富,内涵比较深刻,历史积淀悠久。本文主要谈一谈甘肃庄浪的“油饼儿”。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有人说,把个“油饼儿”有什么谈的呢,有什么文化内涵呢?最普通的东西,最不引人关心,最基层的人,最不引人注意,最熟悉的人,越越感到冷漠。天天在吃,人人都说好,就是没有人理直气壮地爱它,去说它,去写它。前几年,从外地分三次带来了几位朋友,请他们品尝庄浪的特色饮食:捣洋芋,地润搅团,攸豆面疙瘩,白面饼饼,凉粉胡儿,油饼儿,油坨坨儿、洋芋包儿、散饭等。游览了庄浪关山大景区,他们离开庄浪时说,其它不好带,能否把庄浪的油饼儿和油坨坨给我们带上些,分别给几人各自卖了10个油饼和10个油坨坨打包带上,回到外地家里后,家里人都尝了,都感觉味道特别香。过了一年,他们给我打电话,我们这里也有油饼,但是没有庄浪的好吃,能不能让您的亲戚给我买些,用快递邮寄过来,我说完全可以啊!以后,隔一段时间,就想吃庄浪的油饼,就给寄一些。自家的东西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要别人说,才有公信力。就拿庄浪话说,好吃地很,好吃的茬大,好吃的不是一般,好吃的劲大,阿里喔麽好吃里,好吃腾,真个好吃。“油饼儿”,是庄浪人的叫法,有的庄浪人叫“油饼”。兰州人叫“油饼子”,少数民族叫“油香”。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庄浪的“油饼儿”主要原料是冬小麦面粉和胡麻油。春小麦味道比较差,味道不正,清油必须是庄浪本地产的胡麻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早在公元前七千—前六千年,在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六千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六千—前五千年在西班牙和希腊,公元前五千—前四千年在苏联的土库曼和外高加索,公元前四千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三千左右在我国,公元前三千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我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美洲和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至大洋洲。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我国南方原先很少种小麦,汉代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经使用收割小麦的镰刀,在宋朝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元朝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 说明在种植小麦。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进展,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也大量种植小麦。解放后,华北地区如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西,华东地区如江苏、山东、安徽北部中部,华中地区如湖北、江西,西北地区如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东北地区如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地区如四川、重庆、贵州,北方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大面积种植小麦。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人们常说的“麦”、“麦子”就是小麦,除此外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大麦,直至十六世纪后被小麦代替。大麦在国际上主要做啤酒,成为国际级别饮料。国际上大麦80%产量被制造为啤酒。1斤大麦大约可以做4~5斤啤酒。啤酒的独特苦味也是加入啤酒花所造成的。燕麦现代可以做粥、、饼子、饮料等。 小麦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矿物质、铁、钙、钙、磷、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硫胺素、烟酸及维生素A、碳水化合物,小麦胚芽里还富含食物纤维和维生素E,还有少量的精氨酸、淀粉酶、谷甾醇、卵磷脂和蛋白分解酶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地理气候对小麦形成过程的影响也比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于潮湿条件下的小麦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生长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甘肃庄浪属于半干旱地区,一般种植的是冬小麦,在秋季中期种植,到冬季天气寒冷的前长出绿色的麦苗,渐渐被冻死,根还活着,到了第二年春天清明节以后,又开始复苏,长出青苗,慢慢长大,到了夏季末,小麦的叶子、茎杆就变成黄色了,麦粒也就成熟了,被人们收割了,茎秆和叶子用来烧柴做饭,麦壳用来填炕、和泥,麦粒就予以储藏等待吃饭饮食。庄浪有部分人家也种植春小麦,即在清明节后种植,夏季末收获,甘肃榆中、永登、河西走廊等地区多数种植春小麦。冬小麦与春小麦的根埋在土里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麦粒的硬度不一样,面粉的味道不一样。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甘肃庄浪,春天,绿色的麦秧随风飘荡,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洋,彼此撞击,春意浓浓,春意盎然。夏天,麦浪翻滚,像万马奔腾,你追我赶,一片丰收景象。收割前的麦子,昂首挺立,得意洋洋,麦穗沉甸甸,金灿灿。收获的麦粒,一包包,一袋袋,堆积如山。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庄浪的“油饼儿”是这样做成的。最好用庄浪传统的冬小麦面粉,因为麦粒瓷实,面粉有揉性,筋道。当然其它小麦粉也可以,但效果不佳。最好是手工推磨,磨成的面粉,当然现代社会都是机器磨面,也可以,因为我们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的麦香味道。庄浪女人有经验,有技术传承,有工艺过程或环节度的把握,最好由庄浪有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够把握住一定火候的妇女去做。做庄浪“油饼儿”的时候,先发面或庄浪人叫起面,就是将小麦粉用温水搅拌,然后凑和揉,其中放些发酵的酵码儿,完成较大的面团,夏天秋天放在案板上或较大的盆中,春天、冬天由于天气比较寒冷,用面盆或簸箕或小铺栏把揉好的面装在里面放在热炕或火炉旁,大约需要12小时左右,就发起来了,看起来比原来的膨胀,数量多。然后将发好的面就放在案板上,烧多半锅庄浪的胡麻油,烧开沸腾了,就把面团撕一块完成疙瘩,用擀长擀开,呈圆形的,厚度大约2mm,直径大约4cm的圆饼,饼心用切刀切1.5cm以内的口子,上下要切透,口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主要用于熟了的油上下浸透,油饼儿熟得快一些。放到翻滚的油锅里,放的时候,最好顺着铁锅边往下溜,进入油中,如果直接往油锅里平放或斜放,会引起蘸油、烫或到身上,要么油饼会卷起来。在油锅里煮一会儿,大约1分钟以上,2分钟以内,再用筷子或竹子夹子翻过来,还是大约1分钟以上,2分钟以内,又翻过来。就这样翻几遍,厨师有经验,根据时间长短、翻了几遍、油饼的肤色,如果熟了,就夹出来或像庄浪人说捡着出来,放在盆子里或缸里,因为它本身带油需要涳(kong)。这样反复做很多。乘热吃,有乘热吃的好处,热乎乎,希嘛香,胡麻油,新味道,麦香味,当然有可能比较烫,影响下咽。最好放一定时间,凉下来,慢慢吃,另有一种味道,油饼儿瓤瓤,新麦面味道,扑鼻而来的纯正的麦香味儿,不油腻,又不缺油,干湿适中,不硬不软,胀蓬蓬,特别是中间切开口子的地方和油饼儿皮皮,脆脆的,酥酥的,油津津,有的ca(庄浪语)的时间长的,呈红色,有的ca的时间短的,呈黄色,别有一番美味,无法用恰如其分的词语形容这种感觉。走了很多地方,可以说除了台湾没有去过,其它省、市、自治区都去过了,凡是油饼儿之类的食品都尝试过,就是没有庄浪油饼儿特殊的难以忘怀的香情、口感和味觉。庄浪农村在八十年代前,由于粮油短缺,一年四季除了过年过节能够吃一顿油饼外,平常是吃不到的,现在就不一定了,但相对炒菜、面条、馒头还是比较少,因为工序比较复杂。改革开放前,庄浪县城个别时候,私人家门前也有卖油饼儿的,但毕竟不多。进入八九十年代,庄浪放开搞活,个体户、私人家在大街上就做的卖的多了。印象最深刻卖油饼的地方:水落北桥头靠近洛怡大药房附近,家里做好,外面买成品;靠近五金公司家属院有两口子,女人揉面擀面,往锅里放,男人用工具翻和捡,做的比较好,一天做的油饼儿就卖光了;在南巷子原来有一家,好像两位女同志做,也挺好的,最后收拾不做了;汽车南站也有几家。做的最地道、最纯正,颜色最漂亮,味道最好的是紫荆广场即庄浪水平梯田纪念馆广场西北角的老两口,连水洛城八九十岁的老太太都要慢慢地步行到跟前买着吃。庄浪县城供电巷附近还有一家做小油饼,大约是大油饼的一半,也好吃。应该来说,庄浪人,特别是妇女,年龄越大,对那种传统油香味道体会最深,记忆最清,掌握最准。特别强调的是,死面(未发酵的面)做的油饼不好吃;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猪油、羊油、牛油做的油饼不太好吃,确实没有庄浪纯正的胡麻油做的油饼儿味道好;油饼太大不好看也不好吃,油饼太小不好看也不好吃。但是庄浪农村人做的“三刀儿”特别好吃,是大油饼的四分之一,长方体,宽3cm,长4cm,厚70mm以内,做的时候,背面用切刀划四五道浅口,一端还要窝住,油炸了后,捞出来放凉,有棱有角,有脆有软,特别好吃。用料必须是庄浪的小麦,新疆小麦粉做拉条子比较好吃,永登榆中河西走廊小麦粉做白面厚饼好吃,静宁小麦粉做锅盔好吃。OD2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