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风格即人

2023-04-09抒情散文李国文
风格即人,其实,就是文学即人学的延伸。虽然这些话并非出自曹雪芹之口、之手,然而,他那部《红楼梦》早已给世人鲜明的启示了。

随着薛宝钗住进蘅芜苑的香菱,忽然想学写诗。现……

风格即人,其实,就是文学即人学的延伸。虽然这些话并非出自曹雪芹之口、之手,然而,他那部《红楼梦》早已给世人鲜明的启示了。

随着薛宝钗住进蘅芜苑的香菱,忽然想学写诗。现在,白话诗好写,因为白话诗,一不讲格律,二不讲押韵,三不讲平仄,四不讲对称,只要懂得分行就可以了。人人皆可写诗,个个都是诗人。过去,古体诗难做,要做出好的古体诗,尤其难。香菱必须求师拜师,下一番苦功夫。要知道,大观园里的众姐妹,都善写诗。除了“一夜北风起”的王熙凤略输文采之外,无不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与创作实力,此外,还拥有相当水平的理论知识。

文学,从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男男女女,往往具有强烈的倾诉欲和表现欲,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一,希望从文学中寻找到与自己共鸣的东西;二,希望能在文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别人共鸣。

看来,即使文学巨匠如曹雪芹,也难免白璧微瑕,有照顾不过来的漏笔之处。香菱学诗,好像事先事后应该有个关照才好。但是,大师通常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有本事叫读者给他“圆谎”。也许,香菱在失落的那几年里自学成才了呢。因为大师急于发表他对诗即人生的见解,却疏忽了香菱原是英莲,被拐子卖来卖去的书中奴婢,应该和袭人、晴雯的文化水平差不多,不会多识几个字的。

曹雪芹的高明就在于他书中的诗,很人物化,也很性格化,能让读者立刻产生身临其境,如睹其人的现场感。香菱刚学会写诗,果然,诗如其人,透出她内在的灵秀与稚气。

宝钗说香菱呆,其实,这丫头不呆,她要学诗,便找到薛宝钗,向她申请学诗。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薛宝钗是位现实主义者。“生存至上”的她,不把文学看得那么重,和林黛玉为文学而文学,把文学视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宝钗非常讲究生存哲学,认为香菱跟着她进到园里,学诗大可缓一缓。因她接过申请表后没有动静,这丫头竟投拜到林黛玉门下。对此,薛宝钗一笑,并不特别反感,表现得很从容,这很难得。不是所有的文人都具备这份雅量。若是换个主人,怕也未必能有宝钗的涵养。我始终很惊讶,薛宝钗这种文学上的坦然。

因为宝钗的诗,写得并不比黛玉弱。没有那种软软的女人味,写得蛮大方,不小气,难能可贵。女性文学的最大特点,其实,也算它的弱点,就是女性化。大家公认,薛宝钗比较豁达,比较脱俗,不那么脂粉气,在那个文学圈子里,至少与拔尖儿的林黛玉不相上下。黛玉的诗,想象力丰富,气质优美,心犀灵动,气韵幽怨,最具有诗的味道。而且,作为诗人,她才气逼人,思路敏捷,用笔自如,不受拘束,是那拨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如果说,宝钗的诗是从脑海里做出来的,那么,黛玉的诗就是从心灵里迸发出来的。

虽然,她俩同是优秀的诗人,前后脚来到荣国府,目标相同,但文学观点却大不相同。在文学领域里,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双峰对峙,互不相让的格局,是经常出现的。区别在于:一个把诗当作谋生手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点实用主义,她想得到的,早晚能得到,后来果然也得到了;一个把诗当作人生追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有点孤冷、清高,因而,有点不合群,她想得到的,最终没有得到,结果,《红楼梦》反倒成了一出大悲剧。

从薛、林二位的谈诗论文中,既是她俩文学观点的歧异,也是后来爱情悲剧的呼应,因为高鹗续书的一百二十回如此斗榫合拍,也就来不及质疑香菱什么时候识字、读书、想学习写诗的来历了,这就是曹雪芹的艺术魅力。

其实,曹雪芹真想告诉世人的是,因为人生看法的不同,必然体现文学观点的不同。由于文学观、人生观的不同,自然要产生各自相异的命运走向。薛宝钗来到府上,适应形势,适应潮流,自然也就适应大众。因而,她就能够得到顺风顺水的发展;而林黛玉来到府上,虽然,上有老太太的保护,下有贾宝玉的真情,然而,她缺乏与整个集体的协调,于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一生与最终的结局。

风格即人,其实,就是文学即人学的延伸。虽然这些话并非出自曹雪芹之口、之手,然而,他那部《红楼梦》早已给世人鲜明的启示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