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大榕树掩隐的红色小城

2023-03-30抒情散文简默
如果不是出身红军的外公因为一场疟疾,被迫暂时离开部队,滞留在荔波乡下老乡家养病,我肯定不会与这座黔南偏远小城结下不解之缘。

病愈后的外公自愿留在荔波参加剿匪,和外婆……

如果不是出身红军的外公因为一场疟疾,被迫暂时离开部队,滞留在荔波乡下老乡家养病,我肯定不会与这座黔南偏远小城结下不解之缘。

病愈后的外公自愿留在荔波参加剿匪,和外婆生了我的姨舅们,一晃七十年过去了。

成人前,我跟着外婆一家,先后在荔波住过好些日子。那时印象深刻的有一栋房和一棵树。那栋房子在县城的主干道向阳街上,向阳街是一条南北街,房子位于北街,过去叫北门街。它面朝大路,砖木结构,青瓦覆顶,两边以青砖砌筑起马头封火山墙,挂着黑底白字牌子——邓恩铭故居。那棵树立在邓恩铭故居旁边,它是一棵大榕树,已经三百多岁,平地生了出来,主干苍老,枝条结实,枝叶青翠,遮天蔽日,掩隐了半条青石板路。整个县城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出行,都习惯以它为坐标和参照,他们会交代家人说,我去榕树脚的舅妈家,说到邓恩铭家,他们也会说榕树脚邓家。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中,他是唯一的来自西部偏远山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邓恩铭和蒙九龄都是荔波土生土长的革命先烈,我先了解邓恩铭,后知道蒙九龄。将他俩放在一起作以比较和研究,我们会发现他俩的生命虽同样短暂但一样辉煌,他俩的人生和革命经历有着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最终却都汇入了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当中。

邓恩铭是水族人,长身为布依族人的蒙九龄两岁,从北门街的邓家到南门街的蒙家,相距不过三百多米。幼时的蒙九龄周围有不少与他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其中最令他佩服的是邓恩铭。他冲出家门,首先想到要去的是邓家。他俩和其他小伙伴经常围着大榕树捉迷藏、做游戏,玩累了就坐在它密集凸露的树根上有说有笑;他俩相约到东门大井挑水、纳凉,扎入樟江游泳、摸鱼……十岁时,邓恩铭从私塾转入荔波公立两等小学堂读书;两年后,十岁的蒙九龄也由私塾转入该学堂。他俩遇见了荔波第一位留学生高煌老师,他学成回到家乡在两等小学堂改用新式教学,向学生们灌输民主与科学精神,介绍国内国际形势,宣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邓恩铭和蒙九龄的人生第一次出现转折,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立志报国的思想。他俩在高煌老师带领下走上街头,开展反日讨袁的爱国运动,抵制、焚毁日货。

1917年8月,邓恩铭辞别亲友,出黎明关,北上远赴济南投奔叔父继续求学。蒙九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考入都匀初级中学。这期间,他与在济南奔波参加学生运动、筹备参加建党和组织工人运动的邓恩铭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受到其先进思想的熏陶和影响。1922年,蒙九龄投笔加入一支奉命南下广州讨伐陈炯明叛军而途经荔波县城的滇军队伍。同样是大榕树和黎明关,它们一起送别他俩走出大山,惜离乡关,踏上寻找自由和真理的旅程。遗憾的是,他俩离开荔波后再没回来过,直至客死异乡,埋骨青山。1926年春邓恩铭第一次被捕入狱经保外就医后,其父亲忧心如焚地由荔波赶赴济南,劝说邓恩铭跟他返回荔波,别再参加学生运动了,可邓恩铭丝毫不为所动。其时其父亲对他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以为他就是参加了一些学生运动而已,而他在迄今已经发现的十三封家书中,对自己献身的革命事业和饱受的苦难只字不提。蒙九龄从军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会昌战役、三河坝战役、湘南起义等一系列战斗,戎马倥偬,居无定所,渐渐地与家里失去了联系。除了极少数荔波人依稀记得蒙九龄其人,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荔波曾有此人……

1931年4月5日凌晨,邓恩铭在经历三次被捕入狱和组织领导两次越狱失败后,与其他二十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慷慨走向济南纬八路刑场,时年三十岁;而在早于邓恩铭英勇就义的1928年4月8日下午,蒙九龄与他的新婚妻子双双壮烈牺牲于湖南资兴县老虎山下,年仅二十五岁,时隔八十三年后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邓恩铭与蒙九龄的少年经历多有重合,譬如同一座县城、同一条街、同一所学堂、同一位老师、同饮一井水、同为少数民族等,出走乡关后都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都为中国革命献身等。这些看似巧合,实乃必然,他俩都生在长在荔波这片热土上,血肉里埋藏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性格密码,浸染着丰富的历史沿袭和现实风气。住在北门的邓恩铭北上激情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家住南门的蒙九龄南下参加建军,成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人。两人分别在党旗和军旗上印下了最初的足迹,洒下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共同以生命书写了各自的血色人生。

我来到洞塘乡板寨村,这儿锥状峰丛层层叠叠,绿树和稻田环抱中的红七军第一、第二纵队会师旧址纪念馆白墙青瓦,古朴庄重。1930年4月16日,红七军第一、第二纵队分别从荔波的东北角和东南角进入荔波县境,在板寨胜利会师。这是挺进贵州高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比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早了四年,荔波也因此成为邓小平、张云逸缔造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一个世纪了,大榕树一直扎根原地,开枝散叶,它更见苍老遒劲了,却依然枝叶垂挂如帘,蓊郁茂密。邓恩铭和蒙九龄的精神也一代代发扬光大,荔波人亲切地叫他俩恩铭和九龄,就像唤自己的亲人。每逢建党纪念日和建军纪念日,荔波都要召开座谈会,缅怀邓恩铭和蒙九龄两位革命先烈。今年恰逢邓恩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省内外各界人士纷纷到邓恩铭纪念馆参观学习,他已经活过了大榕树三分之一的年轮,还将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荔波用邓恩铭的名字命名了学校和广场,蒙九龄革命事迹陈列室正在筹建中,县城里还有恩铭路和九龄路,每天一队队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走在这两条路上,成为县城最美丽的风景;在荔波中小学校,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校本教材中邓恩铭和蒙九龄的生平事迹像一粒种子,在一届届学生们心田发芽生根;荔波高级中学的学生自发成立了红船社,继承发扬恩铭精神;恩铭小学在学生中倡导背诵邓恩铭的诗文,开设书法课,以其诗文为主要书写内容……

地处黔南喀斯特腹地的荔波成功申报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凭借其曾经养在深闺的山水,一跃成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一批批游客坐着大巴,从不同的城市来这儿访山问水,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荔波坚持走着绿色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作为革命老区的荔波也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大榕树掩隐的红色小城荔波,在她永不褪改的底色上,无边无际的绿色正生机盎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