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霹雳一声暴动”

2023-03-29抒情散文狄青
从南昌出发,车子一路向赣西北方向急驶,两侧车窗外高低错落的山峦满目青翠,间或可以望见一丛丛的映山红点缀于翠绿之中,煞是好看,这些与我们一路随行,并且十分养眼的山峦便是江西……

从南昌出发,车子一路向赣西北方向急驶,两侧车窗外高低错落的山峦满目青翠,间或可以望见一丛丛的映山红点缀于翠绿之中,煞是好看,这些与我们一路随行,并且十分养眼的山峦便是江西省内著名的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庐山就属于幕阜山脉的余脉,江西的朋友指着车窗外隐隐约约的峰影说,快看快看,那山的后面就是庐山的“五老峰”了。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修水,位于江西省西北角,赣、鄂、湘三省交汇处,横跨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不仅山高林密,而且还是江西省内面积最大的县,有45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半香港那么大。修水县城的位置差不多与长沙、武汉、南昌等距离,系三个省会城市交通中心点,这使得此地自古便商贸发达、文化繁盛。修水县城位于两大山脉环围的盆地中央,而要抵达这方盆地,车子则需翻越多处山隘。随着海拔的逐次降低,车窗外的景色也越来越美,南方的温婉秀丽,在赣西北体现得淋漓尽致。司机亦善解人意,一路上播放的歌曲都是与红军有关的,单一首《映山红》便播放了好几个版本。

很早我就听说过修水这个地方,修水古称义宁,系黄庭坚的出生和求学之地,而近现代著名的修水陈氏一族,则是唐昭宗御笔亲题的“旌表义宁陈氏”之后,其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师曾、陈封怀)名满海内外。陈师曾是陈寅恪亲哥哥,系著名美术家、教育家;陈封怀是陈师曾的儿子,系中国植物园之父。但更多的人知道修水,却是因了这里丰厚的红色资源。江西红色资源丰富,但修水的独特之处则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修水组建成立,毛泽东亲自领导部署指挥的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在修水打响,修水全县更有10余万优秀儿女,先后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也正是因为修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警卫团(由叶挺独立团分拆而组建),在卢德铭等人率领下由武汉赶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部队行至半途,便得知南昌起义已提前举行,而且南昌起义部队已全部撤出南昌,因而便暂时滞留于修水铜鼓一带休整待命。这支革命武装遂成为于南昌起义之后举行的秋收起义重要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同时也是秋收起义中的“正规军”。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当会议讨论到秋收起义打什么旗帜的问题时,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国民党的这块招牌已经无用,在秋收起义中要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会议决定派遣毛泽东前往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且在湘鄂赣边区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在毛泽东等人部署指挥下,1927年8月下旬,湖南平江、浏阳,湖北通城、崇阳的农民自卫军先后抵达修水,与在这里休整的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下设三个团,第一团驻修水,第三团驻铜鼓,由安源铁路煤矿工人与安源农军组成的第二团驻安源,准备同时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为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1927年9月初,根据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委会决定,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开始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样式,由何长工拟出设计稿。经讨论修改,确定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角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旗的白布涵管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

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带人在修水城内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找来了县城里的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通宵达旦地缝剪一个星期,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一条条红色的领带、一个个红色的袖套,在飞针走线的手工制作中完成,终于赶在9月9日起义前抢制出了100面军旗。“这是我党我军的第一面军旗,在我们修水诞生,实物现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革命战争馆,墙上的是一比一复制下来的。”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在这面军旗前伫立良久,心情澎湃。我想起1958年秋收起义纪念日前夕,何长工在解放军总直机关马列主义业余大学作报告时,曾专门谈到过这面军旗,他说:“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成立起来了。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我还看到了一只望远镜,这是当年副师长余贲民使用过的实物。他是湖南平江农会会长、平江工农义勇队队长,在秋收起义中表现英勇,深得战士们爱戴,后于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率先在修水爆发,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官兵,全副武装来到修水县城紫花墩操场集合,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誓师起义。起义的口号是:“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而就在9月9日这天,从安源赶往铜鼓指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起义的毛泽东,则遭遇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毛泽东遇险地位于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谈到了这次遇险经过:当时,佯装安源煤矿采购员的毛泽东,走到湖南浏阳张家坊村,被一群民团团丁抓住,在押送民团总部的途中,途经浏阳和铜鼓接壤地,周边是水急林茂,峻岭崇山,机智的毛泽东向团丁抛去几块大洋,趁团丁们去抢地上银元之机,他机敏地躲进深山,后来在一个农民帮助下在铜鼓吴家祠住了一夜,于9月10日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当晚,毛泽东在铜鼓萧家祠写下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首词《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次日,在铜鼓大沙洲永宁桥畔,毛泽东检阅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全体指战员,随后宣布起义。在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部署,毛泽东、卢德铭指挥下,1927年9月9日至11日,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先后从江西的修水、安源、铜鼓三地出发,向湖南长沙进击。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有军队参与,更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秋收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长沙)为目的,但在战斗遇挫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并开辟井冈山为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期间的“三湾改编”,更是从政治和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修水无疑是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的地方,而铜鼓则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萧家祠是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而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就位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萧家祠旁。我们从修水赶到第二站铜鼓时,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已接近闭馆时分,纪念馆的同志专门为我们延后了闭馆时间。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不仅是国家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现场教学点”。跟随着解说员的脚步,缓缓参观、聆听,我的耳畔却不时被馆外传来的熟悉的歌声所吸引,是《映山红》:“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作者简介:狄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随笔散文、文学评论等400余万字,曾获《长江文艺》小说双年奖、《文学自由谈》创刊30周年重要作者奖等,被全国总工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授予“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优秀个人”称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