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李廷贤:荞麦花开

2023-03-26抒情散文李廷贤
刚开始做荞粉摆摊卖时,王思科和卖热面皮的老赵同在农业银行街口的大白杨树下。老赵见人就喊:“热面皮,武都的热面皮。”王思科也学着喊:“荞粉,荞粉,可以酸菜炒的荞粉。”可以……

刚开始做荞粉摆摊卖时,王思科和卖热面皮的老赵同在农业银行街口的大白杨树下。老赵见人就喊:“热面皮,武都的热面皮。”王思科也学着喊:“荞粉,荞粉,可以酸菜炒的荞粉。”可以酸菜炒,说明荞粉结实,质量过硬。

这种整天在白杨树下摆摊,守株待兔式的买卖,王思科觉得不够过瘾,就和老伴贾晓丽商量,让老伴在家里专门做荞粉,他骑着三轮车,装载荞粉满城转,目的是让全城居民都能尝到他的手艺。对自家的荞粉,王思科很自信:别人的荞粉软塌塌,我的荞粉顶呱呱。

在甘肃南部城乡,酸菜炒荞粉是正月里最抢手的小吃。喝酒吃肉之后来一碗荞粉,解酒解腻。酸菜炒荞粉可以减轻肠胃的压力,让消化系统更舒服一些。

王思科,瘦高个子,老实憨厚,话不多,做事神色淡定,他别的手艺没有,就会做荞粉,这还是跟老婆学的。

在城里走街串巷卖荞粉,得有一套吆喝词。王思科想了几天,造好了句子:“凉粉好,刮刮也好,凉粉做得好得很,就是做得少得很,大家都快些买来。荞粉做得确实好,酸菜一炒越加妙。”这是一句土得掉渣的叫卖声,标准方言,恰到好处,很快成为武都城区的乡音记忆。

通常情况下,王思科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和老婆一起在荞粉作坊过浆,在大铁锅里生火馓荞粉,擀面杖搅动三百六十转,煮熟的荞面汤刮进瓷盆盆,自然放凉,凝结成滑润如玉的荞粉块。纯荞粉为白色,加点菠菜汁则为绿色,加上玫瑰花水则成了紫红色。这样的荞粉堪称艺术品。

调料是武都特产花椒、紫蒜、辣椒粉、韭菜,分别用滚热的菜籽油烫过,加入武都酸菜浆水做成料汁;荞粉切成细条,拌上特制调料;正月里干脆用酸菜一炒,酸辣中透出浓厚的香味,舌尖遇到后,只觉得滑润细腻。外地人一吃,立即就会记住:这就是武都荞粉,西北名小吃。

陇南山地出产荞麦,甜荞、苦荞都有,家家户户都会做荞粉,专门当做产业,做成一个品牌,王思科在当地是第一人。别人小打小闹,做三四盆,自家品尝,他弄出了大动静,最多时一天做一百八十盆。

“我没别的手艺,就这一下子,人一辈子干好一个小生意,做好一个小产品也不容易。做好了也能养家糊口。”

邻居是盲人按摩师,王思科喜欢和他交流,他说:“我们都一样,一点小小手艺,就把一个家业撑起来了,我要是盲人,说不一定不如你。”

按摩师听了很高兴,坚信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荞粉生意成就了老王的创业梦,不到十年功夫,他买地基,修建三层楼房,过上了实在、稳当的小康日子。

“凉粉好,刮刮也好,凉粉做得好得很,就是做得少得很。荞粉做得确实好,酸菜一炒越加妙。”王思科声音沙哑低沉,但是很有穿透力。

觉得这生意效益还可以,就有人模仿。推着自行车、骑着电动三轮车、骑着摩托车,拉着自家制作的荞粉,学王思科的样子叫卖,但是,别人吆喝不出王思科的宣传词,因为那音调太独特了。

很少有闲工夫,一旦有,王思科就和按摩师闲聊几句:“我这手艺是老婆传授的,以前我啥都不会,真的。”

按摩师说:“我以前眼睛挺好的,十六岁那年夏天在河里炸鱼,装炸药的瓶子没扔出去就炸了,我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双眼睛,痛苦之后就去省城学习按摩。”

“我是老婆的家传艺。其实,农村妇女都会做荞粉。就像做酸菜一样。不起眼,但是做精道一些就成了生意。”

“是呀,啥事情贵在精益求精。”

王思科是武都王沟村一个很平凡的农民,王沟村在城郊。老婆贾晓丽龙凤山上人,小时候家里穷,也没上过学,就是人很实诚,嫁给王思科时,从娘家带来了一套做荞粉的工具。王思科和老婆一起做了几次荞粉后,产生创业灵感:人都喜欢吃荞粉,咱有这手艺,可以养家。贾晓丽做荞粉的手艺属于一等,配制调料也有秘诀,这真是好老婆带着好思路,命运必然大改观,只要认真创业,奔小康一点没问题。

王思科对这一创业灵感很自信,两口子简单谋划后,立即扩建灶台,购置几个大铁锅,决心大干一番。半年时间,产量从一天十盆增加到贰拾盆。

有一天深夜,贾晓丽给王思科说:“我不光会做荞粉,还会蒸蒸馍,包饺子,包包子,摊煎饼。”

“艺多不养人,做好一样荞粉就好得很。”

王思科听按摩师的话,一门深入,精益求精。

半夜里,脱去皮的荞麦,需要装进挂在木架上的纱布,在清水中揉洗,洗出的荞麦粉汁,那是荞麦的淀粉,后来发展为用打浆机打。打好的浆用纱布过滤就比揉洗荞麦颗粒轻省多了。

荞麦的淀粉汁在大铁锅里加热,煮开,用梨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顺时针转圈。要得荞粉好,三百六十搅。一天四五锅荞粉,搅起来需要气力,也要毅力。

做好的荞粉,大清早就得进入市场,进入巷道小区人家。

王思科一出门就喊:“凉粉好,刮刮也好,凉粉做得好得很,就是做得少得很。荞粉做得确实好,酸菜一炒越加妙。”

按摩师有一天说:“我给你添上几句:撸起袖子加油干,荞粉也是好特产,不怕辛苦能赚钱,小康路上往前赶。”

“嘿,你比明眼人心里亮。咱们都是小人物,一起努力奔小康。”

一段时间后,王思科紧跟时代潮流,用电喇叭录音播放吆喝声。他把一个小小的荞粉生意做活了,火了。

天底下总有信口开河爱说闲话的嚼舌精,有人给王思科造谣说,他家做的荞粉之所以很光堂,是因为猫儿狗娃子在盆子里舔。

作为一个舆情,地方通讯社的人就去王思科家暗访,他们没有发现狗娃子和猫儿。有个叫土豆的记者和王思科聊了一下午创业的经过,觉得他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特别是那些过分聪明、渴望通过高利息给人借钱发财最终上当受骗的人。土豆发布新闻评论说:如果都像王思科,踏踏实实做一个小生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定促进经济繁荣,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妒忌王思科的人,不再说贬损他的闲话。

王思科走自己的路,卖自己的放心凉粉。

很快,王思科的荞粉被十几家酒店订购,他的荞粉作坊连续扩大几次。土豆详细报道了他创业的事迹,从中展示当代农人励志精神,纠正了好多人的心态。

“记者同志,你给咱好好宣传一下,让山地人多种一些荞麦,我现在就是缺乏原料。”

土豆记者说:“的确需要想个办法。”

做凉粉需要大量荞麦,王思科在几个县收购荞麦,一次收购几吨,他琢磨着,下一步要联系山区家农户种植荞麦,带动一批农户致富。

在一个荞麦开花的季节,王思科和贾晓丽成了创业网红。贾晓丽开始学习给王思科拍视频,发抖音。

品质好的荞粉,大酒店里习惯于当做地方名小吃和特色美食推荐给顾客,但是,吃荞粉的人很少知道做荞粉的细节。

一次,土豆招呼北京来的客人,武都大酒店的服务员看见客人特别喜欢吃酸菜炒荞粉,介绍说:“这是本酒店秘制的特色小吃,仙人荞粉。”

土豆笑着问:“五凤山的神仙,还是龙凤山的神仙?”

“武都王家庄的荞粉仙人。”

“啥时间成仙的?”

“你没刷到他的抖音,字号荞粉仙人。简介:荞麦花开,荞粉有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