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浅蓝:天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云朵

2023-03-25抒情散文浅蓝
2021年5月21日

今日“小满”,大家对这个节气情有独衷,很满意其“未满”之状态。既有“花看半开”之妙,又无“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之患,还有丰收在望之期待。这名字真是好得不……

2021年5月21日

今日“小满”,大家对这个节气情有独衷,很满意其“未满”之状态。既有“花看半开”之妙,又无“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之患,还有丰收在望之期待。这名字真是好得不能再好,很符合中国百姓知足常乐、谦虚中庸的生活态度。

只求“小满”,不敢更多。小富即安,活着便好。对于不完美之人生,国人总能有一千条理由,说服自己心平气顺地接受。倘若再修炼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格局,更会一生平安少事,非智者不能为也。

然则,史上凡成就经天纬地之功的大人物,从来不满意“小满”的生活,他们都是有胆量、有创造力、敢追求极致、打破旧局、推倒重来的人。“小满”心态,是百姓心态,庸众心态,是羊的心态。狼们不取也。

2021年5月24日

与学生谈到辛弃疾之勇,我认为,人非生而有勇。“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是因为有所爱,则有所怕;爱越多,怕越多。当其知道爱惜自己的命时,当其知道虎狼是何物时,精神就萎靡了,勇气就缩减了。至于人之懦弱更是源于依赖,源于因不自信而对环境的有所求。凡英雄人物,并非是在他力赴国难,勇解他人之危时,一瞬间血脉贲张,产生的英雄气慨,而是在此仁者之内心,久有利他之心与英雄之梦。在他们的内心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上,对向善解困,助弱除恶之人,是因敬慕而封神的。这也是我们将偶像称为“男神”“女神”的原因。一旦机会来了,他们想也不想后果,一腔孤勇,完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与内心的英雄合体为一,爆发出巨大能量,做出事后自己可能也感觉不可思议之事。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很崇拜西汉名将霍去病,希望孙子能成为大将之才,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名字有很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从他一出生起,就接受了祖父强烈的心理暗示,在内心对忠君报国,奋发有为的“冠军侯”封神,完成了英雄崇拜的仪式。霍去病抗匈,辛弃疾抗金。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二十二岁就“封狼居胥”,建立不世伟业。率众起义后,辛弃疾二十二岁,就带五十多人闯入五万人的敌营,活捉叛变的上将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偶像决定价值观与道德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决定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勇力之人,因为内心有英雄崇拜情结,而不再怕死,甚至勇于献出生命。因为死亡,意味着由平庸苟且之生,升华为神一样的存在,意味着生而伟大,死而光荣,值得被尊重,更有意义。故此,他们被浩然之气加持,成为人群中的侠之大者。

对文人来说,非凡自有非凡处,生而龙骨凤仪,年少出手即见峥嵘。平庸也是平庸命,至老俗态犹呈。疲塌碌碌,似与读书无关,更与空头名气无涉。庸人世界,最不希望看到庸人真相,视之为冒犯,戕害并嗤笑。《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021年5月29日

当代作家谈“美食”,只能算浮皮潦草谈“小吃”。美食是需要有家族渊源的贵族子弟来谈的。他们从小水陆之珍,吃遍天下,口舌记忆与审美都变得丰富,精细与刁钻,才可以娓娓而谈美食文化。只是现在已无这样阶层。谈草木亦如此。家里没有一座传承几十年的后花园、百草园,让你晨露夕照中浸淫,难谈好一种文化情趣。

2021年6月2日

写作中,我们一再蜕变,才洗掉教科书语言的影响(真的洗掉了吗),却又受到翻译语言的伤害。民国作家那些被月光照过的文字是没有了。

写作早期,要读故事与语言精彩的书,扫尽积习的语言文字弊病,弥补存在的匮乏。中晚期,当偏重读有思想性的书,因为我们已经具备创作精彩故事与语言的能力,需要补充的是思想,永无止境的思想。

2021年6月4日

清醒的写作者,在世界的狂欢与沉溺中看到悲,在普遍的忧患与愁苦中又有超然之心。他们都有一颗清淡守静的布衣之心,爱自然超过爱人群,对于热闹的人事,悄悄保持着距离。断舍离,是为了通过物质极简达到内心极简。修行就是趋向内心极简的练习。极简的内心,质朴而去矫饰,能听到真我的声音。他们有不动声色的深情。

2021年6月5日

夜晚与白天的思维是不同的。夜晚思维更活跃,更冒进,更有信心,更理想主义。白天思维更消极,更谨慎,更瞻前顾后,更现实主义。大约夜晚较放松,夜色遮蔽了困难;白天较理性,太阳暴露了问题。

2021年6月8日

曾经,女人们以“铁姑娘”等强力形象来追求平等,不顾自身的身体弱势,将平等理解为和男人一样强干有力,用对肉体的过度使用,来反击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轻视,以至掰弯时代审美,以健壮泼辣为美。与现在女性们在职场拼杀,不断追求自身优秀,追求事业成功,与男人们做能力的较量,是相似的。真正的平等社会是放松的,男人做男人该做的与能做的事,女人做女人该做的与能做的事;不以强弱判断价值,彼此欣赏,尊重,理解,有相同的权利与待遇,有正常的进阶门道。而非女人活成男人,男人媚成伪娘。

2021年6月15日

讲《苏武传》,和学生谈起苏武出使匈奴,因受猪队友连累,在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畔牧羝,靠挖老鼠洞、收集草籽而食,归大汉的希望极其渺茫,简直跌至人生最低谷。然在此黑暗时光中,还能遇到来射猎的於靬(wu jian)王,供给他衣食,让他过了三年好些的日子。临终前,王又赠送他马匹、牲畜、衣服、器皿与帐篷等。可见,人哪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不要绝望,不要完全失去信心。最深的夜晚,尚有满天星斗。但苏武被於靬王器重,是因为他能编织打猎的网,会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有矫正弓与弩等技术。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救了自己。

跟学生讲:你们现在学习,就是储存将来救自己的资本。“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命运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失而得,得而失,复时失,失时得,别想一劳永逸。天以百凶成就一义士。苏武被命运百般摧折,而不屈服,立身正,骨头硬,最终以坚贞、苦难成就了万世英名。世间成功都伴随有苦难,这是平衡法则。

2021年6月17日

参一“敬”字。“敬”本意有礼貌、恭谨、尊敬等意思。为敬字组词,其中有“敬爱”,也有“爱敬”,根据构词规律,一个词组中相连的两个字,常是近义词,或意思相关。说明“敬”中本有“爱”,“爱”也关乎“敬”。有哲学家说“没有崇拜就没有爱”。“崇拜”的情感常表现为“敬慕”,正说明了“敬”与“爱”的关联。

古人赞美的夫妻关系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等。亲如夫妇,本是容易狎昵而没有界限感的关系,人伦道德推崇“敬”的相处,恰是想以理性来中和弥补感性中恣意无间可能造成的伤害。有“敬”心,便有节制,不致冲突冒犯而无收敛。有“敬”意,则有肯定,有重视,能使对方找到存在感。敬一个人,人便会自省自重,想要修养端正自身。敬一种关系,关系中的人会慎重对待生命中的连接,而不轻易毁弃。

日韩文化中包含有发达的敬语体系,两国人与人之间,更多彬彬有礼的互动酬答。这是社会氛围的一部分,是教养,也是关系学。我国旧有的敬语,在破除旧文化时一并扔掉了;新的敬语体系并未得到完善,也未被接受。

例如称呼。以前曾以“同志”互称,流行过一段,现已消失。民间只好寻找新的替代语。比如以前我工作的单位,人很多,大家只好“哥、姐、叔、姨”地叫,前面贯以姓或名字来区分。听起来似乎人与人之间关系很近,这虚假亲热,因过度而显得庸俗,我一直内心比较抗拒。同事与同事之间,尊重比亲热更重要,也更需要。

现在,又开始互称“老师”。学校教书的人被称“老师”,这是专业称谓。单位里年轻人称年长些的同事,也用这个词了。文化艺术圈里,亦如此。“老师”,成了泛滥的称呼。其实,哪怕在学校里,“老师”何如“先生”二字有敬意呢?

夫妻之间以“爱人”互称,也流行过一段,现在基本消失。在没有合适的称呼下,就开始乱喊了,一些土气的、粗鲁的、没文化的、缺乏尊重的称呼被找出来替代。比如称“老公、老头儿、掌柜的、那口子、老婆、媳妇儿、老伴儿……”或直接就互称“老张、老王”等。没有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没有一个体面的。大概很多夫妻也本能抗拒这些粗鄙的称呼,干脆直呼姓名。

敬语的失去,失去的除了庄重文雅、彬彬有礼,还有敬爱与敬畏之心。令人缺乏互相尊重的意识,令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被淡化,身份感被破坏,容易产生冒犯之心。美丽的称呼有些已被戏谑污名,终难再找回来。文化的粗鄙化,在一些日常事物中,就看得出来。

2021年6月21日

水滴倒映出世界,万物都是小世界,每个小世界都在世界之中。写世界,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就是在写世界。写作者,灵魂站在世界之外,将世界切片、捣碎,提出恢复秩序的梦想。写作者甚至不能重塑自己,他们一生修炼,无法摆脱自身是善与恶、黑与白、幸与不幸的矛盾体。写作仿佛无效劳动,却有效地看护着灵魂的牧场。

2021年6月23日

重复性劳动,因重复而消解意义。创造性劳动因能创造而增值,使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有意义。比如做家务。主妇做了一生家务,被视作理所当然。地板脏了擦,擦了脏,没有人因为这个而感恩她,连她自己也不觉得做的活儿有价值。

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千百次地重复实验,却别于擦地板。每实验一次,就排除一种可能,或得到一种可能,就离成功近一层。这种重复性实验会被人景仰,也会让自己感动。

我当年在银行上班,天天数钞票或算账,这种完全可以由机器替代的劳动,让我痛感活着的无意义。不创造价值的工作,同一台机器没有分别。这是我后来生勇猛心考研改行的主要动力。当老师后,年年重复讲那几本教材,但再没有怀疑过人生的意义。因为每一次讲课,都有发挥创造的成份,我在塑造心灵,为他们添加生命的动力。

列宁曾说:“家务是使人变得愚蠢的劳动。”讲的就是重复性劳动,本身不具有使人成长与滋养的效果。

2021年6月29日

两位朋友,过得也不算很如意,问她们是否愿意与别人互换人生,回答是“不换”。做惯了自己,别人再好也不做,别的路再正确也不走。何况,哪有什么真正的“好”与“正确”呢,适合自己才最好。人无非按自己的客观条件,审美情趣,精神追求而活。你之蜜糖,她之砒霜。没有一朵花会为别人的期待开放,她们从不商量,随意开落,自在芬芳。

天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云朵,地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造物主坐在变化里,文学艺术和人生重在不同。

【作者简介:浅蓝,原名李群娟,河南省作协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出版散文集《细雨湿流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