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小巷深处的“沈家大屋”

2023-03-23抒情散文赵燕飞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对想象不到,在美丽的长沙城,在繁华的闹市中心,竟然有着那样一处破败而又伟大的小院落。

那个小院落,名叫“沈家大屋会议故址”。

沈家大屋会议故址位……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对想象不到,在美丽的长沙城,在繁华的闹市中心,竟然有着那样一处破败而又伟大的小院落。

那个小院落,名叫“沈家大屋会议故址”。

沈家大屋会议故址位于潘家坪路和华夏路交界的小巷子里,离香火鼎盛的开福寺很近。那天,天空格外蓝,云朵格外白,气温也格外高,我们顶着大太阳,从华夏路走进那条陈旧的小巷。路很窄,两旁没有高楼大厦,走在里面,有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走到一个破旧的小院前,同行的向导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告诉同样大汗淋漓的我们:“这就是沈家大屋。”仔细一看,眼前只有低矮的院墙,里面是两三栋破旧的房子,那种颓败,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沈家大屋”。

据介绍,当年的沈家大屋,是一座“大型四合院式民居”,里面建有三栋砖木结构的房屋,都是两层五开间。中间那栋曾是毛泽东、夏明翰、谢觉哉等人居住和开会的地方。房屋的大厅呈“八”字形,经过厅堂屋,两边各有四间住房。毛泽东住在左边后排紧靠堂层的那一间。白色恐怖紧紧笼罩着长沙城时,沈家大屋却依然很热闹,提着鸟笼的公子哥,身着长袍的生意人,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是喝茶就是搓麻将。不知底细的人,哪里知道这些看起来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其实都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彭公达受中共中央派遣回湖南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并策划发动秋收暴动。沈家大屋会议故址前面有一块长沙市政府立下的青色石碑,上面清楚地镌刻着关于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一九二七年八月一十六日,中共湖南省委在此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并改组省委。新省委由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谢觉哉等组成,毛泽东任前敌委会书记。八月一十八日,毛泽东在此主持会议,讨论和制定了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计划”。沈家大屋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四个方面:打什么样的旗帜,建什么样的政权,怎么处理土地和农民,怎么确定军事和策略。毛泽东在会上鲜明地指出:起义必须彻底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完全由共产党领导;必须实行军事力量与农民力量相结合,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政权问题;提出了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建立工农兵专政的政权,从而为秋收起义做好了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的周密准备。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这样评价沈家大屋会议:“没有教条地照搬中央的批示,而是坚持从湖南的实际出发,经过民主讨论,正确解决了秋收起义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历经沧桑的沈家大屋,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文夕大火之后,这里改成了一家染房;建国后改成一家街道工厂,一九五四年被湖南省仓储公司征收……如今的沈家大屋,正门旁边是一个废品收购站,仓库里堆着高高的纸皮和破铜烂铁。挨着废品收购站的那些矮趴趴的旧房子,不知什么时候被闲置了,看得出来,之前所开的那家烤肉店,生意应该兴隆过。门上的春联红底金字,上联已残缺,下联是“贺佳节富贵吉祥”,横批为“恭喜发财”。屋檐底下那几只红灯笼,积满尘灰,金色的穗子被风雨吹得结成了绺。从大门到对面的院墙,牵了许多细线,线上系满了五颜六色的三角旗。彩旗下方,是一块空坪,靠近墙角处,停着一台不锈钢烧烤车,后面枯坐着几张看不出本来颜色的折叠餐桌,还有一摞叠放着的粉红色餐椅。

在另一个墙角,挤挤密密摆放着好几盆生机勃勃的植物。

最大的那棵,是小叶紫三角梅。三角梅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你十天半月的不浇水,她还能开一拨艳丽的花给你看。这株三角梅和我差不多高,笔直的褐色树杆,顶着一个茂密的红绿夹杂的圆冠,叶子绿得发亮,紫红的花瓣暗藏某种不可阻挡之势。紧挨着三角梅的,是两盆月季,一高一矮,开的花全是火红火红的。旁边还有一株低低的栀子,没有花,却绿得不管不顾。靠墙最里处,站着一棵比三角梅矮不了多少的散尾葵,那种开枝散叶的劲头,让人不敢小瞧了去。

据说,这几盆植物的下面,原本有一口水井,井水始终丰盈,甘甜清澈。那口井里的水,毛泽东喝过,夏明翰喝过,谢觉哉喝过……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这口见证了历史风云的老井被封在了水泥板下。据说这个院子里真正属于当年的沈家大屋的,除了小部分的墙壁和基脚,就是这口上面开满了鲜花的水井。

走出沈家大屋时,突然发现烧烤店的墙壁上蓝底黑字地写着一段话:“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眼前有肉,碗里有肉,嘴里也有肉。”我的第一反应是笑了起来,笑完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没有无数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前赴后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高歌猛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怎能过上“碗里有肉嘴里也有肉”的幸福生活?

喝水不忘挖井人,像沈家大屋这样的红色故址,属于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怎样保护、开发和利用这种红色旧址,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