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彭文席与《小马过河》

2023-03-16抒情散文林新荣
关键词:《小马过河》 温州作家记忆 彭文席

彭文席(1925-2009),瑞安市云周人。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瑞安市作家协会顾问、瑞安市儿童文学学……
关键词:《小马过河》 温州作家记忆 彭文席

彭文席(1925-2009),瑞安市云周人。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瑞安市作家协会顾问、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顾问。《小马过河》作者,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每每读寓言名篇《小马过河》,我都会思绪飘远,陷入沉思。和大多数的瑞安人一样,我是成年后才知道,原来《小马过河》是土生土长的瑞安人写的,他就是瑞安市林垟中学的彭文席。

说起来,我和彭文席老师的相识也有20多年了。那是1987年的某一天,我还是瑞安师范的学生,突然接到瑞安市文联的通知,说要成立儿童文学创作小组。当我在会议上得知那位头发花白黑瘦脸,看起来像一位厚道农民的老人就是《小马过河》的作者时,领导说些什么就都不知道了。我一直用崇拜的目光偷偷地瞅他——哇,小时侯读的经典故事就是这个人写的啊!这一晃,过去好多年,彭文席退休后始终住在云周街道的十八家村,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平时很少到县城里来,有数的几次碰面大多是在换届之类的会议上。2008年年底,我打电话就作协换届和他交换意见,他在电话里热情地说,“作协就应该让年轻人上去”。次年2月,当我把协会顾问的聘任证书恭敬地送到他手上时,老人送给我的是一张爽朗的笑脸,洋溢着真诚——彭文席留给世人的始终是谦和、儒雅、低调、朴实,他不计较名利,就好像笔下那匹俊朗的小马。2009年5月27日,这样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在作协换届刚过去3个多月的时候走了。

云周街道十八家村在56省道的边上。5月28日,我和几个作协同志驾车赴十八家村吊唁。车窗外菜蔬碧绿,稻禾随风起伏,一路上鸟叫声时高时低,田野风光旖旎。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一位慈祥的老人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车上我思绪起伏,眼前尽是老人和蔼的笑容——据说彭文席从瑞安中学毕业后,即到瑞安莘塍中心小学任教。1955年,他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写出了《小马过河》,并于当年发表于上海的《新少年报》。在北京工作的瑞安籍画家郑熹看到后,把它绘成连环画,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量极高,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1957年,《小马过河》被选入北京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此后就成为全国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经典了。据不完全统计,《小马过河》曾被翻译成英、法、日、德、意等14种文字。然而这一切,1957年因舅父的海外关系被“清退”回乡务农的彭文席是一无所知的。1979年,在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小马过河》荣膺一等奖,组委会却找不到作者,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好在评奖单位并未就此放弃,四处打探,费尽周折,终于在温州瑞安的十八江村田头找到了在田间劳作的彭文席。文弱书生彭文席二十多年来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生活。

由于没有单位,彭文席只能自费到北京领奖,情况反映到浙江省作协,据说得到了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才最终让他重归教育部门。退休后,他担任了瑞安市文联《小花朵》杂志的主编,为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倾尽心力。

寓言中小马妈妈鼓励小马遇事独立思考,重实践,重体验。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都有亿万个孩子受其熏陶,可以这样说,是《小马过河》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成长。这一篇千字的文章虽然不长,可受益的孩子何止千千万万。

瑞安坊间素有“瑞安出才子”的美誉,这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县,又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千年来文风鼎盛,私塾棋布。自隋朝以来,共有进士307人,其中状元3位。才子虽多,但传世的文学名篇却不是很多。堪称经典的只有高则诚的《琵琶记》、曹豳的《春暮》,这第三篇,在我看来,就是彭文席的《小马过河》了。《小马过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自瑞安作者之手的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也是新时期瑞安唯一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据寓言作家樊发稼回忆,就在彭文席逝世的这一天,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和《中华读书报》联合评选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60部(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小马过河》赫然在榜。儿童文学评论家李红叶对此评价:“《小马过河》优美简洁,含义深刻,是寓言又是童话,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结构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语言干净利落,读来音韵优美;且情境温馨,充满生活气息;从艺术形象上看,小马、老马、松鼠、老牛,无一不生动贴切,尤其是小马,言语行动,均稚态可掬;而主题则包含了哲学意义上对于经验的个体性差异的思考,又包含少儿初长成时期的主体性生成问题。整体读来,既传达少儿生命韵律,又令成人莞尔并深思,所以能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和典故。”李红叶的评析,简要而准确地阐明厘定了《小马过河》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可惜的是,这一切彭文席已无法看到了。

实际上,彭文席的寓言作品远不止《小马过河》一篇。还有《牛虻和牛虱》《一天夜里》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寓言,针砭时弊,对生活的观察不可谓不深。可能是《小马过河》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致于其他作品鲜有人提及。所以,我很同意作家安武林所说的:“彭文席先生的《小马过河》,就像《唐诗三百首》中一首精致的绝句,它会在时间和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泛起美丽的浪花。”我想,人的一辈子写这么一篇作品就足够了。

当年我们吊唁的车子东拐西拐,终于到达十八家村。十八家村是个相对偏僻的村落,彭老师的灵堂就设在村道的边上,这是一座有些年月的二层楼房。我们敬献花篮后,在家属的陪同下参观了彭老师的书房与卧室。书房里挂着彭老师生前友好的书画作品,如画家郑熹的《白荷图》等。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1980年5月30日,王任重、宋任穷、康克清等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获奖人员时的合影,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小马过河》被评为一等奖。这张珍贵的照片,彭老师却不曾拿出示人,他为人的低调可见一斑。

写这篇文章时,我不由自主又想起了彭老师书房里的那幅《白荷图》:画中斑斑点点的应该是淤泥,一张荷叶被风吹倒,但两支洁白的荷花依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