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守望乡愁

2023-03-16抒情散文罗杨
一句“记得住乡愁”深深勾起当代人对故乡的眷恋,道出人们内心的失落与向往。

乡愁是什么?就是你离开了某个地方总会不断想念的一种情感。乡愁就是家乡的味道、故土的情结

一句“记得住乡愁”深深勾起当代人对故乡的眷恋,道出人们内心的失落与向往。

乡愁是什么?就是你离开了某个地方总会不断想念的一种情感。乡愁就是家乡的味道、故土的情结、精神的依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或淡或浓的乡愁,扎根在灵魂深处,挥之不去,历久弥新。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牵出万般情丝,让我们“此愁无计可消除”。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对乡愁的渴望或追寻,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乡愁何处?天然亲切的田园景致,千姿百态的自然物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令人神往的居住环境,既鸟语花香又宁静温馨,既诗情画意又平实亲切。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乡愁是一种情感,只不过这是一种需要载体的情感。这种载体可以是具象的景物,比如错落有致的民居、古朴典雅的街巷、清澈见底的溪流,甚至可以是故乡的缕缕炊烟、朵朵白云。这种载体也可以是淳朴的民风,比如邻里间亲如家人的相互关照、年节时和睦温馨的互致问候、独特的民俗、民间的手艺、散发乡土气息的民俗表演等。正是依托这些独具原生态风格的载体,乡愁愈发显得迷人并透出浓浓的文化味。

乡愁妙在触痛了精神匮乏文化背景下心灵的渴望与呼唤。乡愁是人们对故乡的一种深切的思念。这种思念需要寄托在文化的记忆和视觉的凭证上面,故乡的景象所勾勒出的难忘情致,一人一事、一物一景所组成的光阴的故事,它们是人们在那里所形成的生活体系、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脱离开这些情感元素和精神内涵,只留下空荡的房屋和户籍所在地,乡愁则无可寄托。乡愁中所蕴含的是一种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而这种对故乡的情感不单纯是眷顾自己的出生地,还有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情感的热爱。

乡愁是一种悠远的文化情怀。回望乡愁是人们对故土文化的追踪溯源。历史的车轮可以碾碎如梭的岁月,但不应剪断我们心灵回归故乡的路。尽管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走向,但不应让没有灵性的钢筋水泥去残忍地毁坏祖先和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恩赐。“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是没道理”。千篇一律的城市化运动使千百年来古村落中美丽的自然景观、自足的生产方式、和谐的邻里关系、奇妙的民风民俗所构成的田园牧歌般的瑰丽画卷,以及由此所展现出的乡愁荡然无存。盲目的发展和大拆大建使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于一旦,抑或人去村空。古老的手艺濒临失传,传统的习俗被人遗忘,乡规民约无人理睬,族规家谱无人续传,村志村史无人问津。在当代人的脑海里,乡愁在甜蜜的憧憬中充满着苦涩的味道。守护古村落就是守护我们文化的根,古村落凝结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标志着历史文明的印记,贮藏着民族的精神信息,是我们心灵的故园。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留存在古村落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淀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地扎根在古村落里。只有这个故园在,我们才能回望来路,才能追溯文化,才能回眸历史,才能把过去、现在、未来衔接为一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长河,从而孕化出我们的文化底气,激荡出我们的文化情怀。

乡愁是一种朴素的文明基因。在乡愁的土地里埋下的梦想种子,会孕育出中国人朴素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认同。在古村落漫长的历史里生成的杰出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能工巧匠、竞技游艺、民俗风情、村寨文化、园林草堂、民居艺术、祠堂庙宇、民族风貌、特色餐饮等等,不仅保存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因子,也展现出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记住乡愁就能让我们困惑的灵魂和焦灼的心灵得到真切的关怀;就能让那些漂泊的游子得到生命和精神的温暖;就能让一座座古风犹存的村落被温柔地保留下来;就能让我们身边翻滚着麦浪、耳边萦绕着鸟鸣、头顶有一片蓝天、脚下有一湾绿水。古老的村庄作为“天人合一”的乡土家园,如同是一部农耕文明的历史百科全书,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如同一条历史长河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故乡的村落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曾以五千年的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然已经衰老却蕴含着生机和活力的老根:乡村。忘却了乡愁,我们的历史就会被割断,我们的心灵将日趋空荡,我们就会丢失文化记忆,我们的生命就没有了智慧和根基,我们的生活就远离了诗意,我们民族的生命就没有了灵魂。

乡愁是一种深沉的文化反思。只有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才能从文化的视角界定自己。近些年,我们的一些城市不仅出现了比发达国家的城市还要多的高层建筑,也出现了比发达国家当年还要严重的环境问题。一些人在物质上越来越富有,但在精神上却越来越贫乏;在知识上越来越丰富,但在道德上却越来越下滑;在生活上越来越舒适,但在心灵上却越来越空虚。我们的祖先在熟悉的人群中、在熟悉的土地上体验着四季轮回,感受着人间冷暖,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以血缘为主体的伦理道德意识。而今天,人们在车水马龙的柏油路上行驶,在拥挤的电梯中并行,却陌生得没有眼神的对视,遑论心灵的沟通。我们远离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丢失了“熟人社会”的人与人相交的人情礼俗,放弃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而让我们纠结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辨析之中,困惑于传统的回归和现代思潮的选择之上。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被某些实验科学和时尚风潮所遮蔽,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其实,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根性的文化,也是我们面向现代和未来的思想支撑和不竭动力。

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文化境界。故乡是美好的,也是古老的,参天的老树只有不断绽放出新的嫩芽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有能力建设更现代、更便捷的城镇,但是却造不出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建不出美丽中国,钢筋水泥筑不出美好的中国梦。让古村落“旧貌换新颜”容易,难的是让“古树开新花”。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不能让古村落在“破坏性建设”中死亡,也不能看着它在岁月的流逝中老去。我们既要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优化生存质量,同时还要留住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古村落并非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砺,而是既要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属性,又要让古村落跟上时代的节拍,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蕴含并存,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承接,使古老记忆与未来的憧憬贯穿,使古老的原生态与美好的新生态交相辉映,实现古村落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涅槃新生。

乡愁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曼妙之歌。在历史面前我们应该是虔诚的,在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们应该是敬畏的。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曾经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曾经有过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当失去它们时人们才发现它的宝贵。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温馨、充满诗意的村庄,是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古村落价值的重新认识。田园牧歌式的居住不仅是古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在渴望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留住那些养育了我们祖辈温暖了我们心灵的原生态、多样性的古老家园。祖先们恬然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生的民风民情,使得古村落中弥散着淳朴和清新,绿水青山中隐含着神秘,鸟语花香间唤起人性中久违的归属欲。乡愁的永恒魅力无处不在,只有记得住乡愁,我们才能带着传统走进现代,铭记历史走向未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新型城镇之路,建设出更多富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村落。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热爱和歌颂自己的故乡。乡愁作为人类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应当永远吟出诗一样的咏叹,从而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