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寿材

2022-01-21经典散文
[db:简介]
       祖母说,这一年,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看她了,不管手里捏着什么,有的带着半斤茶叶,有的带着一斤冰糖,还有的带着自家种的果树上产的果子。她总是愿意把这些理解为,我们一家人在这个小山村的谨小慎微和善良待人,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
       看,就是看望,其实祖母并不希望别人来看她。谁家遭遇不测了,或者那个一辈子交好的老人病了,才会有很多人前去看望。这在主观上是善意的,在被看望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没有办法道明,却一次次揭起了心中的疤。
      谁都不希望被别人看望。
      母亲说,每次有村里人来看望,祖母总是泪眼盈盈,总要诉说一遍自己的不幸,然后前来看望的人也是泪眼盈盈,从头到尾听上一遍然后叹息着转身离开。祖母却久久不能从中走出来,出门进门眼里挂着泪。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很多相邻都能理解的痛,却不能去设身处地。有些路,必须要自己去走,有些痛,只有自己来承受。祖母却希望借助这些诉说,将心中的痛释放出来。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祖母在我面前多次提出希望早点离世,在她看来,或者已然没有了任何奔头。这时候二叔提出给祖母置办寿材,门口的松木板已经堆放了两年,看着祖母每天一小碗的饭量,大家都担心,她到底还能挺过几个年头。
      可是这一场雪啊,却下得没完没了,一直下到儿孙们等得着急了,眼看着年已经过完了,才不得已在飘飘洒洒的飞雪中开始做寿材。
      父亲弟兄三个,大叔二叔是木匠,父亲是泥瓦匠。什么时候都不能废了土木,祖父当年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大家庭分成三个小家庭,一间间屋子都是大叔二叔亲手盖起来,父亲的砖窑烧旺了一个家庭的道路,也铺满了土坯房的屋顶,挡住了风雨,遮住了骄阳。然后这一座座房子里有了烟火,子孙们不断的呱呱坠地,屋子都已经到了不够住的地步。于是有人开始往外走,在一些遥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这都是祖父设计好的未来。可是如今,大叔早早的走了,都没来得及为祖母置办下寿材,就已经撒手人寰。只剩下了二叔一个,父亲可以帮忙打杂,但是真正的木匠活他却插不上手。二叔拿出了久藏的刨床,凿子、刨子、墨斗、木锉、斧子,这些已经落满灰尘的物件被再次翻腾出来,门口堆放的松木板也被抬到了院子中央。二叔一个人手忙脚乱,又请了一个本房的亲戚前来帮忙,也是一个木匠,两人搭伴,院子里很快落满了厚厚的木屑。
      祖母坐在正房的炕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儿孙们,默默淌泪。做了寿材,放着更不容易死了,你姑奶奶做了寿材十多年了,到现在依然身体硬朗。祖母这样说话,更像是自言自语,她在祖父去世后,已经习惯于把死挂在嘴边,她总觉得,死了就是一了百了,没成家的孙子也看不见了,没吃完的粮食也不用操心了。在她简单的朴素逻辑里,活着就要有一定的精神蕴藉,就要有儿孙满堂的福祉,缺了任何一位,活着已经失去了多半的意义,相对来说,死就会是一种值得去期盼和等待的盛事。
      寿材很快做好了,三底两盖,这是村里传统的豪华装备,上漆亮油打磨,这些都是二叔能够掌控的,已经熟稔于心的。他为方圆几十里的相邻做了多少棺木,连他自己都计算不来,为自己的母亲打造棺木,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每一个做工也是讲究的。
      可是他不会作画。成品的寿材四周,都要手工画上艳丽的图案,从花鸟鱼虫到飞禽走兽,每一种都有相应的讲究。可是二叔不会,他说简单的花鸟鱼虫也可以凑合,但是祖母的大事却不能凑合,必须找专业的人来描画。最后还是找了村里的一名美术专业出身的中学老师,寿材的四面画了整整一天。
      成品的寿材摆在正房的屋檐下,那么艳丽,一开院门,就能看到那些让人扎眼的色调。母亲说,在没有做成之前,甚至心里是害怕的,毕竟是死人用的物件,那么具体的摆放在眼前,每天进进出出难免心里发憷。但是一天天看着一堆松木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棺木,她却没有了恐惧。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也就不怎么怕了。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过几天等漆晾干了,就会放在一间存放粮食的偏房里。
      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死,这么具体的以物件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想必她也是始料不及的,把死这么残忍的展示出来,祖母还是有些慌张和不安。
      我最疼的孙子还没有成家呢,祖母在电话里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