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寒假的学习纪事

2022-01-20抒情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散碎的时间这种感觉有一段日子,时间像吃饭不小心洒到地上的食物碎屑,明晃晃扎着眼睛,搜罗起来的下一步,还是作为废物倒进垃圾桶。原来的生活状态被打破,让人没有空闲集中精力,像满天飞舞的芦苇花,不经意的一阵风就会让它改变原来的方向……而将来却不可……
  散碎的时间   这种感觉有一段日子,时间像吃饭不小心洒到地上的食物碎屑,明晃晃扎着眼睛,搜罗起来的下一步,还是作为废物倒进垃圾桶。原来的生活状态被打破,让人没有空闲集中精力,像满天飞舞的芦苇花,不经意的一阵风就会让它改变原来的方向……而将来却不可把握,未可知,像被铁锹无意切断土块下的蚯蚓,本能的痉挛、下意识的挣扎、都在力求修复,回到从前。   但北方之冬,黑夜像巫师身着一个黑披风,武断又冷漠的背影,把太阳挤到偏南一隅,它的路径被偷工减料,灰白的天上,若有若无的薄云,仿佛静止的炊烟,冷寂中倒有些许恬静。   天气如此的心不在焉,我们一家也安静的享受起假期,不由分说的懒散起来,一起睡到自然醒。然后,女儿哼唱流行歌曲,慢条斯理的洗漱,每天从这样的序曲中醒来。因为是寒假,理所当然放慢晨炊和打扫的速度,把以往冲锋般的忙碌,消磨成留住展示的优雅。待一切收拾停当,透过玻璃斜射的太阳光正逐渐的扩大成直角,诸般物体的倒影接近最短,一个上午走的如此悄无声息。   我以为女儿是快乐的,期末考了第二名,除平时感兴趣的数学,因为马虎没有考取满点,其余的成绩还算说得过去。尽管假期内各种补习班遍地开花,我依然给她一个自由的寒假,过去的知识不必请人组织复习,而提前补习新课,下学期的课业岂不成了复习?新鲜感后的倦怠,怎么说也是一种浪费?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假期不用这样辛苦。   电视、电脑前总有人守着,球赛、电视剧、同一首歌……像娱乐场所用来烘托气氛的声色犬马般放纵起来,人的状态则像刚褪去练功服下课的小生,长长的舒一口气,把扎枪撇到一边,喝一杯冰可乐,然后心满意足的大声抿着嘴,呼声——好享受。   如果没有母亲跟表姐们的遇见,我还会理所当然的“沉沦”下去,每天看书、上网、发贴回帖忙的不亦乐乎,孩子则在她的小屋内抄写歌词、叠着千纸鹤,当然也读读书,练练字……我们像平行线,不交叉重合,并沉醉于自己的简单。   母亲的爱对我毫无隐瞒,把表姐们的“批评”(亦可以理解成好心建议)如实转达。如何措辞不必详述。表姐的作息时间最能说明她们的苦心。每天,陪孩子去参加英语班、数学班、弹琴、画画等,当然还有正常的寒假作业。她们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不问孩子的感受,去培养某些高雅的业余爱好,会学习,当然更要会生活。孩子的作息时间就是指挥棒,像买一送一的处理甩卖,家长完全奉献所有的个人时间。我崇敬表姐们作为母亲的无私,却又觉得没有必要,欲速则不达与过犹不及,则像盘旋在鸡蛋面前的鹰。   “你再看看你自己。”母亲思虑着开口“成天捧着书看,能看出啥来?又能出息到哪里?”朴实的语言,却道出我辛苦坚持的最明显的症结,什么心灵的饥渴、内心的虚妄,缄口是轻蔑也是态度,跟女儿的课业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以牺牲我的爱好,来求得女儿的提高,我情愿。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不能总陪着女儿,为保持连续性,我一直小心翼翼呵护她的学习兴趣,告诉她“古人十五而向学”,然后像黄老的无为而治,力求她能自觉。与社会的大环境比,我如此另类。   我是否以另一种体验生活的名义,忽视身边真正的存在?忽视生活的滋味?在周围逼仄的气氛内,我的心动摇了,怀疑自己努力与坚持的价值。所以,散碎的时间里,我有些心虚的抵御着,觉得不快乐。   《三字经》风波   寒假,妹妹和我一起回娘家,这样的团聚快乐而温情。以往空落的房间常用旁若无人的电视剧上演悲喜。这几天的景况大有改观,父母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活泼好动的小外甥,炕上、地下乱窜乱跳,几个抽屉被翻个底朝天,老式躺柜的门也大敞着,被他兴奋的欢声笑语灌满了。虽然收拾他的“战场”很费事,但父母的皱纹似乎都在笑,连几声迫不得已的规劝类训斥,也掩不住无限慈爱,孩子逐渐的满不在乎起来。   到每日的学习时间了,小外甥的淘气状态,像一辆已踩住刹车的汽车,惯性使然总会向前滑行一段。寓教于乐,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只是一种设想。   妹妹的“管教”随之开始。   我依稀看见小外甥在妹妹的呵斥下,靠在墙角站着,脸上挂着委屈的眼泪,抽噎着叫“姥姥”,是那种寻求庇护的呼救。此时的妹妹没有以往的温婉,嘴里呵斥着,上前抽了孩子一个嘴巴,在手与脸颊碰撞的脆响中,孩子哭都不敢,马上静下来……我心痛孩子的无助,对于隔辈人的疼爱,母亲的感受可想而知。   原来,学校要求小学生背《三字经》,刚上一年级的小外甥每天在妹妹的督促下,以两行(十二句)的日进度,力求背诵。身边早已有同龄孩子倒背如流。小外甥自然不能落后。提前一年学龄入学的他,成绩是令人骄傲的,这是妹妹引导教育的结果。背《三字经》便也照搬以往类似成熟的经验。不过《三字经》内枯燥的断句,加之孩子太小,不能理解其内涵,背起来如填鸭般勉强。身子扭来扭去,眼神总飘向窗外,嘴里更不知所云。终于,孩子的走神超出妹妹能够容忍的限度。   妹妹倔犟而好强,自然不能容忍孩子如此不争气。并且断然切断孩子的依赖与仰仗。首当其冲对母亲发了话,姥姥自然不能因为溺爱而耽误外孙的学习进度,更不能因外孙的呼唤而让孩子招致更多的打。索性赌气去了别的房间,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而作为大姨的我,更是软弱无力。刚说出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引导,却被妹妹一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名而驳的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声调中,还不忘说我的女儿天生是个喜欢学习的“胚子”。   是的,我对女儿的学习宽容的甚至有些糊涂。上六年级的女儿,“三字经”已经背熟了,但我觉得只是年龄占了很大优势,不是孩子有多聪明。作为母亲,我甚至不知道她有这样的学习任务。对比以身作则,已背熟三字经的妹妹,我面红耳热又惭愧。但女儿还没有让我有沾沾自喜的资本,她离人生的成功(姑且暂定为考上大学吧?)还很遥远,根本不具备作为表率的理由,所以妹妹对我的劝说并不买帐。   结果,我也跟母亲一样赌气躲到一边去,像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任凭他们在一处哭哭笑笑,快乐学习弄成这样的气氛,真令人遗憾。   妹妹终于在孩子面前保持住威严。小外甥涕泪交流中终于按照要求完成今天的背诵计划。妹妹一直虎着的脸缓和下来。马上抱起孩子送到脸上一个爱抚的吻,孩子前襟的泪水未干,但是笑了,眼睛弯成一条缝。尽管挨过巴掌的脸有些红,被手揉过的眼皮有些红肿,但是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纯美,眼神依然纯净。只有我担心这样的纯净能保持多久?   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我的悲喜交加,这是一种明了结果的错误,我任其发生而无计可施,具体到眼前,我洞察小外甥的心理,他一定想说:这该死的三字经。   该死的是三字经吗?抑或是妹妹的教育方法?还是藏在背后披着素质外衣的教育理念?我看见自己的弱小与无能为力,并且已经无奈的随波逐流、人在江湖了。   女儿的批注
  这几天读周作人的书。这个老先生的文章很闲适,其中有几篇有关植物、动物的,文中大量引用了李渔的《闲情偶寄》、《本草纲目》等的论述,加之成文时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表达半文半白,“之乎者也”占很大比例,凭我看过历史要籍的功底,粗读下来能理解个大概。不过,其中有些现在不常用的真笔字或者通假字,抑或是有关动植物的专业术语等,像拦路虎挡在面前,我望着这些偏旁——草字头、木字旁、虫字边,形声、会意猜的似是而非,不亦乐乎。心里终究没有什么把握,便随手用笔在那些“生字”下画横线,读完一章,便去查字典,然后把读音、释意标注在旁边,一目了然。   我读书还有个习惯,特别赞赏某段,也习惯在文字下画线。比如《济南道中之三》中,提到真正科学家的研究态度是:怀疑与宽容。《金鱼》中提到文学上的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这样的观点就是放在今天,也有其积极意义,毫不过时。而在《北京的茶食》内,有一段著名的“用无用游戏与享乐来填充生活,人生才有意思”的论断,更有以前闻其声,现在终见其面的感觉。诸如此类的文字被我毫无例外的画上跟生字一般的标识。   看着女儿在身边绕来绕去,晃的我有些眼花,不仅灵机一动。何不让她帮我查字典?还能让她多识字。于是,把书交到她手上,告诉她,“文字下画线的都是生字,帮妈妈查字典,然后写上注音、释意。”   待她麻利的把书交到我手上,脸上现出狡黠的笑,我就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待我翻开书仔细看,却发现生字都被她圈上了,注音、释意被她用一条带箭头的长线指引到每页的书眉上,一页有几个生字,这页便被几条线切割的乱七八糟。尤其是我特别赞赏的几段,则被她密密麻麻的注了音,并且下面空白处,有一行带有大大问号的批语:“什么?这也不认识?”看到此,我为女儿的认真与教条,感到无可奈何。抑或从我的吩咐中(画线的字就是生字)找到故意恶作剧的疏漏?真想在下面加上一个带惊叹号的答复:“我晕!”但考虑书面整洁,还是“忍为高”。   这可是我新买的书啊!还散着墨香呢!如今被女儿画上有创意的涂鸦,我倒觉得有种别样的亲切。见我态度如此,女儿对我的生字查的乐此不疲起来。我因势利导她的兴趣,推荐她读课外读物,力争使得她的读书兴趣,像蜜蜂对花的辛勤与多情。   我读周作人,有文友不理解。怎么看这个汉奸的书?当年日本鬼子拷打他的学生,这个老师却在隔壁写闲适文字。历史公正评价了他的这些经历,没有因人废文,不然怎么会给他出散文集子?胡兰成的文字不也风行一时吗?这个薄情男人,写出的《今生今世》,让我品着多情到极致的爱。其中的张爱玲,爱他到了骨子,放低姿态,在尘埃里开出花了。但花谢后的纷飞,却彻底而干净。   唯有胡的《民国女子》流传世间,发出特有的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