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旧时胡同里的端午节

2022-01-19经典散文
[db:简介]



   
   北京市井百姓,管端午节叫五月节。中秋节叫八月节。加上过年(春节)。仨节。“三节两寿”老北京讲究,仨大节、父母的生日。穷胡同人把节看得重。草根百姓的男孩子,长到十二三,就送去学徒。到店铺学买卖、去作坊学手艺,都是三年零一节出师(结业),学满三年,再过一个节。出师,学徒成了伙计,就挣工钱了。节,关乎钱,收入增加,生活提高。能小瞧吗?平时粗茶淡饭,过节才能吃上口好的。能不盼?百姓多住杂院,不是对门,就是隔壁。室内室外,一览无余。邻居之间,难有私蔽。大人过不起节,关上门,偷着啃窝头咸菜,瞒着外人。孩子行吗?干瞧着别人家孩子,吃鱼吃肉?你还是棒子面腌萝卜?孩子委屈、街坊笑话。甭管多少好赖,都得有点过节的吃食。孩子不能不过节。冲孩子,也得重视这节!

  孩子当然更把过节当回事儿了。拿五月节说,一过二月二,就惦记着、盼着。男孩儿留心苇塘里的苇叶,井台的上马薕;为包粽子物色材料。五月节也是女儿节。女孩儿更忙,不兴上学读书;女红针黹必修。五月节,能大显身手。在土地庙庙会买花样子,极薄白纸,剪刻成花草虫鱼、人物鸟兽。买回贴在布上,五彩丝线,按样绣出。五月节绣五毒:蝎子、长虫、蜈蚣、癞蝦蟆、蝎虎子。也绣老虎、葫芦、卍字图案。绣兜肚,绣鞋面。做老虎鞋、缝布老虎。一进旧历四月,就动手忙活。自家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求必应。不求也送。显摆手艺,又是人情,又显手巧。换得连声道谢、称赞夸奖。再就是缠五彩粽子;纸胎,硬纸条,折叠成六个三角平面组合的多面体。外面缠丝线,颜色排列如彩虹。缠好的小“粽子”,用粗线穿成串,坠玻璃珠、穗子。节日里佩戴,饰物。常常缠好,看着不如意,拆开,重新缠。这些活计,反复重复,玩到节日早晨,急着戴上逛街,才算做好。

  给这个节送信儿的是粽子。一进旧历四月,胡同里就开始吆喝“江米小枣儿——大粽子!”木头独轮车,大笸箩盖白布盛着熟粽子。笸箩沿儿上插根筷子,筷子上顶着剥去皮的白粽子,样品。备有小碟筷子,白糖和糖汁,站在车旁,现买现吃。到四月底,过节的东西上来了。推车、挑担、挎篮子、背包袱。木盘铺翠绿蓖麻叶,上头堆鲜红樱桃,黑的白的桑葚。挑担的卖艾子、菖蒲,搭配着捆小把儿。碧绿光滑的蒲叶和带白茸的艾子。挎篮子的卖节日饰品:衣襟上挂的,穿串的丝线“粽子”、小布老虎、蝙蝠、琉璃葫芦,头上戴的,红绒花,形状也是葫芦、老虎、蝙蝠之类。包袱兜的,是画和剪纸。画儿是钟馗像,红色,文官袍带、武将姿势。环目虬髯,高举宝剑。魑魅魍魉,望而四散。说是朱砂画的,判官摸样。叫“朱判儿”。剪纸是葫芦,口朝下,“倒灾葫芦”。这是过节门上用的。“蒲剑艾虎”挂门框上方两旁。朱判儿,贴门正上方。倒栽葫芦斜着贴门楣上。卖东西的小贩,你走我来。胡同热闹到初五。节一过,就剩卖吃的还来。别的,就明年见了。

   五月节的来历百姓不太在意。注重生活实际,炎热夏天来临。养生保健、防疫防病、祛毒驱邪是过节讲究的主要内容。吃桑葚,不招苍蝇不招蛆,干净。蒲叶形状像剑,利器挡妖邪;艾叶香气馥郁,去污秽。“朱判儿”,纸上判官是捉鬼的钟馗。挂门正上方,妖魔鬼怪不敢近前。剪纸葫芦(有的复杂,有的简单),口朝下,斜贴在门楣上,倒栽,谐音倒灾,灾难倒干净了。过五月节消灾解难,毒净邪除,平安到明年。

   传统戏曲剧目,钟馗戏不少。昆曲著名剧目《钟馗嫁妹》,讲的就是这位。他唐朝人,科举中了状元。可长相奇丑。皇上在金殿召见,上得殿来叩头谢恩。引起议论:状元太难看了。钟馗受不了这羞辱,“士可杀而不可辱”,一头撞向大柱子。当场死亡。后来,皇上病了,久医不愈。一天睡梦中,见一人着新科状元衣冠,在殿角墙边逡巡。问“谁人?”“臣钟馗”。忽见自殿角拖出一小鬼,惊醒。病愈。遂叫画工画出梦中的钟馗像,悬挂辟邪。后来民间挂朱判儿。

   应时的戏,是《白蛇传》。端午唱“盗仙草”。许仙和白娘子过端午。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醒来,为救许仙,冒险去昆仑山南极仙翁处,偷盗灵芝仙草,被守护仙草的鹤童鹿童打败,没能得手。南极仙翁赞赏白娘子的行动同情她。放过了她。还赠给她灵芝。救活了许仙。



   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寄托人们对平安美满的向往、企盼。代代相传,统绪不断。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固有内容,如同白天工作,夜晚休息一样。无须特别提醒。认知久,自觉守。是为传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