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寂静的春天

2022-01-17经典散文
[db:简介]

      这个时代的人,多数没有经历过战争、饥荒,不过他们中的一部分像我一样经历了非典型肺炎和现在的新冠肺炎。我对非典的记忆已有些模糊,当时我在上初中,没有停课,放学也让回家,只是让每天量体温后报告和不要接触广东回来的人,所以打工回来的表姐在门外敲了两分钟我愣是没开门。去年家里决定刷墙,我整理旧物,在一堆奥数辅导书和旧杂志中翻出了非典那年买的温度计,也不知道这只温度计放这么久还好不好了,今年的春节用了下发现还是好的。
      时过境迁,当年的疫情中我居然能买到温度计,今年口罩温度计酒精基本买不到了,我猜是智能手机的原因,那年谁知道全国每天感染了几个人呢,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当年的病毒究竟是吃果子狸爆发的还是吃猴子爆发的,大约是比感冒厉害的病吧,不过到现在也没研制出疫苗。
关于华南海鲜市场爆发新型肺炎的新闻去年12月就看到了,我因吃中药不能吃海鲜也没怎么关注,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说这个引发新型肺炎的病毒存在人际传播,才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了。 21日就开始买口罩,不过没买到,22日,托朋友买了30个一次性普通口罩,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买300个。
      不会开车的我突然不想去汽车站坐客车回家过年了,打电话给发小问她能否一起回去,做医生每年过年都只能休息3天的发小居然说可以,就这样,两人一狗踏上回乡之旅,我问她我有点感冒流涕偶尔咳嗽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她说,不发热就不用去,他们医院来了个外省回来的发热病人正在隔离治疗中,我突然觉得坐在旁边的不是发小,而是一只巨大的病毒,头天晚上,我还拿着行李和她一起到医院的停车场放行李呢。后来我才知道,她所在医院她所在科室的楼上曾隔离了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的第一例新肺患者,原来我曾经离病毒那么近。不过作为医生的发小应该消毒了十遍了,现在我的感冒也好了,新闻中虽报道最长潜伏期有24天的,不过还得看大多数人,毕竟,人要和许多病毒共度一身,只要不发病,潜伏30年也没事儿,有个研究说,人每天看的新闻资讯越多就越焦虑,假期宅在家里的日子,我看了两本书,两部电影,父母正犹豫要不要回趟老家的时候,大伯家打电话来招呼去他家和大伙儿一块吃野兔,我说要不就别回去了,这又聚会又吃野兔的风险太高了,于是家里以雪大路滑为由承诺下次再去了。
      野味真是中国人饭桌上盼望的一道菜,粘上“野”字的动物身价都高,比如,把牛放养在山里一两年才杀的“野牛”,把鸡放在山林里每天喂一两次包谷的土鸡和土鸡蛋,还有号称到山上抓野猪崽回来养大的野猪,还有野生鱼等等,好在饭店里的野味多半都是人工养的,不然得爆发多少次传染病。
严格来说我是吃过两次野味的,第一次是青蛙,当时我还在读学前班,有一天有个人送了几只大青蛙给我家,我表姐抓了其中一只,一刀就把青蛙腿砍下来了,这一幕真是太残忍了,我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好像吃的炒青蛙,挺香的。第二次是前些年去小姨家吃的野生鱼,从河里吊起来钓上来的,比巴掌大一点,汤仅放盐就特别香,招来了好几条馋狗流着哈喇子蹲门口等着吃点骨头渣。后来我上了小学,老师说青蛙是吃蚊子的,对庄稼有益不应该吃。然而,市场里的青蛙从来就没有断过,吃蛙群众大约什么都吃,不少动物都吃没了,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还有人吃蝙蝠。这么些年以来,吃不吃野味主要还是靠自觉,也不能指望人人都有孔夫子见西狩获麟就搁笔春秋这种仁爱,多少人第一眼看见野味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估计是这个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去哪里吃,华南海鲜市场扩展到卖野味也是摸着吃蛙群众的喜好来的。非典过得久了,伤疤的痛也就忘了。不知吃蛙群众这次捶胸顿足发毒誓以后能不能忘了野味这道菜。
      这个春天格外寂静,春回大地阳光依然明媚,不过没有喧嚣的城市并未让人心情愉悦,以往的早春,都是外出的好时节。春节假期创造了不少岗位和地方财政收入,今年都化为泡影,因为封城而不能返岗不能上学的人们只能站在窗前遥望春山了。第一次辞职回家那年春节,我和父亲去爬山,他说我们走的这条驿道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明代的时候,家族的祖辈从这里进入深山定居,我小时候还要抬柴从这里去赶场,驿道旁有处泉眼已落满枯叶,我和他拾级行至山顶,路过一座庙宇,也没几个人,一个顽童过去敲钟,倒生出几分超然于世的意味来。此情此景,我口占几句:林下枯泉冷,蔓草驿边生。古刹钟声起,倦客辞风尘。南方的春日格外多雾,不经意间便烟雨朦胧,适合品茗读诗,工作的小城有一条河流经过,吃了午饭我都要沿河走走,听流水淙淙看柳絮飞扬便能散去忧劳。去年的暮春多雨,一连几日河边都是一片白雾令人颇为沮丧,路过一个小水池,见一池粉白的花瓣,忽然大喜 ,作了一首《春行》:虫鸣芳草下,客倦觅新茶。雾锁春不住,池塘落飞花。今年的初春佳日,河边所有的入口都封了,除了街道和广场没法封,能封的公园、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几乎都封了,实在憋不住要出门锻炼的老人只能在小区里晃悠,因为小区实行通行证制度,只有上班的才能领到,由于省城确诊感染人数最多,从省城开车回来的业主也劝返了,真是有家难回,小区只留下最隐蔽的地下出入口,每次出入都跟地道战似的,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持续了几千年,虽然双方都有输赢,但人类还是更胜一筹,毕竟平均寿命更长了。
      华夏一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和平安定的年月其实很短,从诸夏与蛮夷的战争再到民族大融合,从分分合合到近代团结一心抵御外族侵略,在一段段艰难困苦的时期形成了勇毅不屈的民族精神。许多人看到一线的医务人员纷纷泪目,战争时我们靠军人保卫国土和人民,瘟疫前我们靠白衣战士,医生平时工作本就十分繁忙,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伤医事件不断上升,这个职业也渐渐不被理解尊重,哪怕是这一次,有的医务人员甚至被怀疑带病毒不让进小区了。手机上不断上涨的确诊感染数据加深了这种忧虑,多少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闻看疫情地图,当然还有无孔不入的谣言,比如谁谁感染之前到哪里逛过。自从几条街外的小区出现确诊感染者以后,说话都需要更加小心了,要努力避免让人给你拿东西、不要提出搭顺风车等请求,打招呼招个手点个头就行,当然,朋友圈除外。我每天如实向单位报告身体情况,每天测三次体温,这场节前就染上的小感冒也是流涕咳嗽反反复复,元宵节后天气回暖才停了下来,我把治疗感冒的偏方都试了一遍,中西药一同吃,老实的早睡早起,努力培养幼儿时期就该养成的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好习惯,但也忍不住去看确诊的患者在观察期都有些什么症状。
      假期中某天醒来,发现头天夜里梦见了之前遗憾的两件事。一次是落选心仪的学校,另一次是烧掉了情书的底稿。原来,这个我初中时就住着的房间里藏着我的爱情、我的遗憾还有我的梦想。不管我去到哪里,过往的气息总留了一丝在这里,即使将来父母不住这里我也不会卖掉这处房子了。时间过得真快,我已步入中年,少年的我永远的留在这个房间里,偶尔与现在的我短暂相聚。现在这两件事我已不再引以为憾,虽然没去过太多的地方,认真的看过这个世界,不过好像也没什么遗憾了,知足常乐。生命的尽头在哪里每个人都不知道,未知也造就了新奇的答案,我决定戴上口罩,到小区里走几圈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