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西施作为一个人已经被物化成了美得代名词,所以一个女子稍有姿色便被冠以西施的名号,如鲁迅文中的豆腐西施以及最近网上流传的猪蹄西施、奶茶西施等等。但作为古今中国第一美人的西施究竟怎么个美丽法呢?恐怕很难能有人能说的清,所以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西施。我对西施的美的理解来自苏轼的诗,苏轼描述西湖的美景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其实这首诗也可以反过来看,西湖是一汪水美到极致的表现,那么人美到极致的西施不也正是一汪碧波潋滟的清水吗?所以西施应该如水般柔媚而清洁,也如水一般潋滟而又透彻。

  正是因为西施的美,她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同样,因为她生的美,也注定了她一生都要桎梏于命运而不能自己。对于西施,有人说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女间谍,也有人说她是舍己救国的一代英杰,当然更有人指责她是祸国倾城的一代妖妃。但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定义,对于西施真实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在那刀兵肆虐,吞并混战的战国乱世,世界的规则遵循强者为王,讲的是力量和权利,而女人的美貌和柔情,除了是男人们追逐争夺的禁脔外,也只能沦为他们彼此攻伐的武器。所以她的美貌和安宁注定要被乱世的杀戮所裹挟。

  当她出生在诸暨的浣沙溪边的时候,父母轻柔的唤她做夷光,夷,平坦,光,光明,寓意平坦光明的人生。一直到她豆蔻年华的时候,她的生命的历程一直都如父母所期许的那样,平坦而光明。虽然家里只是种着薄田,虽然需要父亲伐木卖薪来维持家计,可因着江南温婉的浸润,所以在生活上她从不懂的饥寒的残酷。虽然她才是豆蔻年华,可她已经如花朵般盛开潋滟,荆钗布裙都难掩其烁烁芳华。而她所到之处必会成为焦点,可闺中女儿的芳名总不好由人说来道去,于是作为村西施家的女儿,便被邻里叫做了西施。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踏着碧草凄凄山径,西施和伙伴们挎着篮筐巧笑嫣然,她们谈论浣纱时每次都能不约而至的那群少年,说到娇羞处大家哄然做鸟雀状你追我赶。而西施此时也微红了脸,因为她想起那个经常偷偷望着她的少年。那少年挺拔而矫健,,每每有意无意的注视着她,而当她也望向他时,当他们四目交错时,她总能看见他那明媚的笑脸。那笑脸和煦而灿烂,即使只是想起也叫她的心中不禁升起了融融的暖意。

  可今天的江边她们没看到那群少年,而在江中撒网的老翁说,少年们被王的军队征召而去了。日子仍旧静寂的日复一日,父亲告诉西施说,吴国的兵马日夜操练着,正对着越国虎视眈眈。天真的西施怎么也想不明白,同根同源的两国人为何要仇恨彼此若此!她每日帮着父母操持着家计,也仍旧和伙伴们去江边浣纱,只是偶尔想起那笑容灿烂的少年,心中不禁又升起淡淡的阴郁。

  转眼到了 秋天,诸暨山仍旧郁郁青青,可一波波传来的消息令人心底生寒。先是传来说吴越两国已经在夫椒展开鏖战,而后又传来王的部队被吴国杀的溃不成军,最后又有消息说王和仅剩的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再后来是就是邻村浩荡的送丧队伍,被部队征用的那些少年再不能返回家园。而跟在送丧队伍后面的还有一群执锐披坚的护卫。

   护卫们没有一直跟在送丧的队伍后面,而是径直奔向了西施家的柴扉。当范蠡看见粗陋的荆钗布裙都遮不住西施那让山水都黯然失色的美丽时,不由暗暗咂舌,心中暗道:果然名不虚传,这样的风姿足以使得鱼虾忘形,人见犹怜!而西施看到儒雅又神采飞扬的范蠡时,刚刚被侍卫惊扰而忧惧的心绪竟然渐渐安稳下来。经过简单的交涉,父亲的脸已经悲愤的叫人不忍侧视,而母亲已经哭的声嘶力竭,西施知道自己已经别无选择,于是她忍住眼泪拜别了父母,然后一步三望的登上了门外的车辇。

    后世的王维在《咏西施》里写道:“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一边叙说着才华美貌需要机会才能施展,也一边感叹着人世的世态炎凉。但我们环顾西施的生命历程后,再看那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还会已为西施的浣纱同伴们感慨同人不同命吗?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莫得同车归的浣纱女们相对于西施何其的幸运!在别人艳羡着西施“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吴宫生活的时候,焉知西施念念不忘,夜夜梦到的不是那山花插满头的村姑生活。但作为一个伐木卖薪者的女儿,卑微弱小如西施,谁还会在意她的意志呢?

  作为大夫文种灭吴九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美人计的核心,西施不是第一个被送进吴国的美女,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作为美女中的极品,自然不会像送给太宰伯嚭的那些女子一样只是直接的送去。而是在去往吴国前,在越王的宫殿里,她接受了三年的精心调教和包装。因为那些对人性,对男人无比深刻了解的人说:美丽的肉体和质朴自然的气质或许能让人沉迷一时,但那一抬手、一回眸的姿态,和娇嗔与嫣然间的适时的转换才是令人着魔的诀窍所在。所以三年的时间,她要学会察言观色变的柔顺而贴心,她要变得妖娆妩媚,她要变得精通贵族们所有消遣,最关键的是她要学会忘掉自己。

    在越国森冷的宫墙里,在思念父母家乡之余,她还是偶尔想起那个笑容明媚的少年,虽然那朦胧的甜蜜也曾令她怦然心动,可当她遇见范蠡后才懂得,爱情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当她夜以继日的练习礼仪、舞步到筋疲力尽时,当她在孤寂的以至于绝望时,当她对活下去感到迷茫时,她才真正的了解到爱情的魔力。那轻柔的安慰,铿锵的鼓励以及结实的肩膀,竟然能给人以如此的力量,以至于让她强忍着心痛去决定真的要忘掉自己。或许真的是她太天真,或许是范蠡给未来的描绘太过美妙,就像歌里唱的“ 我想起你描述天堂的样子,手指着远方画出一栋一栋房子,你傻笑的表情又那么诚实,所有的信任是从那一刻开始。”

   西施带着迷茫和憧憬,带着维护家乡的使命和无限眷恋,被范蠡送进了吴王的宫殿。虽然爱情的开始往往都那么的美妙,可生活从来都不由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即便聪明睿智如范蠡,即便他深谙人性又胸有韬略,可当他把西施送进吴宫的那一刻开始,他那些对未来的谋划便统统成了可笑的戏言。灭吴九策!美人计!这一盘棋,范蠡何尝不是一枚棋子呢,可西施除了对范蠡和这份爱深信笃定外却也别无选择。

  低眉信手的西施轻盈的笑着,踏着响屐舞走进了姑苏台、走进馆娃宫,也毫无悬念的走进了吴王夫差的感情世界。可在伍子胥锐利的目光下,在对家乡、对父母和范蠡的无尽思念中,西施却在吴王日益的娇宠里夜深夜捧心而痛。而范蠡在爱情和国家之间徘徊抉择,不断的自问,我对吗?我错了吗?夫差在伍子胥的不断谏言和上书里偶有焦虑,但却已经爱的不能自拔。阴鸷的勾践则在暗地里冷冷的窥伺。

  所以西施幽怨的嗟叹着,范蠡啊范蠡!你为了越王、为了一国的平安,将我推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你绝情的背影冷冷的毁掉了我的世界,而我也在为你毁掉另一个天堂和另一个深爱我的男人。范蠡也在深深的自责,为了伟业,他无奈地将心爱的女人推上别人的床榻,这样的痛苦对一个男人来说岂止深入骨髓?而夫差看着笑意盈盈的西施,看着彬彬有礼的西施,他挥去心头的些许疑虑,宽慰的对自己说,还好她一直在我身边。而勾践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品味着国破的苦涩,品尝着为奴的屈辱,心里渐渐毒若鸩酒并不时地咆哮着,那江山那美人都应该是我的,你们统统的该死!

  其实爱是个太难琢磨的东西,再多的承诺和思念都抵挡不住时间给的结局。同时爱还是一个矛盾体,它使人变得睿智,也使人变的愚钝。十几年的吴宫生活,十几年的吴王宠爱,西施已经分不清自己爱的是谁了吧,吴王夫差血溅五步的那一刻,眼里有过悔恨和懊恼吗?也许他看见泪眼婆娑的西施时,已经觉得无所谓了,没了国家没了生命又如何,他拥有最美好快乐的那十几年。勾践终于赢了,眼见的江上我有,美人将要拥入坏中了,所以他笑的更加的恣意和狂放了吧?范蠡不停地搓着自己双手,有点惭愧,有点兴奋,终于他要和西施破镜重圆了,他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想着如何弥补对西施的亏欠。

  但西施却再也不是诸暨苎萝山的那个浣纱女了。所以她的结局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与范蠡泛舟太湖翩然归隐了!虽然我相信存在着西施和范蠡的爱情,但我也知道一个能舍身为国、舍身为情的女子,永远也回避不了自己十几年的吴国生活。即使她仍旧爱着范蠡,但夫差也成了她生命中的印记,她不能也不想抹去。所以西施没有何范蠡泛舟逍遥而去,而是被沉入的滔滔的江水里。墨子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而孟子说:“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 不管是因为她的美貌使得越王或越王的后宫深深的忌惮,还是越国的权贵已经容不下她所代表的那以色窃国的污点,能给西施的出路只剩下死亡。但这正合西施的心意。她终于能安然的长眠于山水了,不必再面对爱我的和我爱的人的选择了,不必再爱恨交织的彻夜捧心而痛了。

  曹雪芹写西施说“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到老了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那国仇家恨,那爱恨痴缠,对于西施都太过沉重了,东施的生活才是她的追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