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听戏

2022-01-13抒情散文拥炉吟雪

偎着八仙桌,坐着太师椅,手里捧着香茗,口中磕着瓜子,眼睛看着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好像只有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才有的镜头,如今我却实实在在的体验着,那气派像极了皇城根下的京城阔少。来潘家书院听戏纯属是碰上了。昨天就接到了今晚小区停电的通……
偎着八仙桌,坐着太师椅,手里捧着香茗,口中磕着瓜子,眼睛看着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好像只有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才有的镜头,如今我却实实在在的体验着,那气派像极了皇城根下的京城阔少。
来潘家书院听戏纯属是碰上了。昨天就接到了今晚小区停电的通知,所以下班后没回家,晚饭随便在外面蹭了一下。逛商店没多大意思,就临时决定到潘家书院看书去。
进得门来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原来琳琅满目的书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八仙桌外加一张张太师椅,整整齐齐的摆了好多排。侧面是宽大的戏台,周围帷幕围着。因为来得早,灯光还没打开。太师椅上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人,那架势很像古时候官宦人家唱堂会。再往旁边一看,一张不大的小桌旁坐着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面前摆着花花绿绿的入门券,不用说是卖票的了。
既然进来了就问问价吧,十元一位真的不算贵,当然如果另外点戏的话每曲收五十元,这价格也还能接受。于是先花十元钱买张通行证,然后施施然找到一张靠前的椅子坐下。正左顾右盼间,一位服务生走到面前,一个托盘里端上来一只盖碗、一个自动加热水壶、一块纸巾、一盘瓜子,放好以后躬身一笑:“您有什么需要招一下手就成”。这多少让我想起了旧时候肩膀上搭块白毛巾、满脸笑容迈着小碎步的堂倌儿,只是少了一句“谢爷赏光您哪”。
闲坐着品茶,眼睛便瞄向了桌上的演员介绍和点戏单上。单子上大部分是戏曲,除了豫剧便是山东梆子。看来这里不是整出的唱,甚至连折子戏也很少,大都是一个一个的段子,诸如《谁说女儿不如男》、《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等等,偶尔也有像《枉凝眉》之类的影视插曲,曲好,但不多。
再看看演员介绍,几乎清一色的国家二级演员,这个级别相当于县级还是局级我不得而知。我只注重看演员获奖简历,不知道该为他们惋惜呢还是为我自己惋惜,同在一个市区里,这么多人获过这么多国家级奖项,老百姓竟然不知道!不过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不如唱得好,还要拿出点真功夫来才能让人服气。
其实人家即使拿出了真功夫我也未必看得懂。因为我既不是戏曲票友,也不是爱好者。仅有的一点看戏经历还要拜托“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全国清一色的八部样板戏,不论广播还是电影成天就是这一套,不想听都不行。所以不知不觉中几乎人人都能来一段西皮流水。小时候看戏总是为演员着急,就那点事儿三下五除二就讲完了,可他老是哼啦哈啦没完没了,真要有点急事等他唱完黄瓜菜都凉了,当然后来也知道戏曲要的就是那个韵味儿。
虽说不喜欢看戏,但是村里每逢年节总还有草台班子演出,陆陆续续看过的也不在少数,不光有折子戏,整出的也没少看。当时也只是在意谁的筋头翻得好,谁的花枪舞得好,图个热闹而已。后来通过看书才知道戏曲中分工很细,“生旦净丑,样样都有。”丑角好像不难辨认,那个在台上油腔滑调、又窜又蹦、鼻子尖上贴一块白的八成不错;净也好认,大花脸便是了。本来武断地认为戏曲也和电影一样,女主角便是旦角,女配角便是青衣,其实听人家一说才知道青衣才是正旦,是以唱工见长的,像《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花旦主要是一些活泼俏丽的小家碧玉或者丫环,像《西厢记》中的红娘和《拾玉镯》中的孙玉姣,而崔莺莺这样的大家闺秀又有专门的名称闺门旦;大家熟悉的《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属于刀马旦,佘太君则被称为老旦。同为旦角,不想竟然还有这么多名堂。
真应了那句老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戏曲是中国国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凭我这点道行要想写出戏曲的东西怕是不易,还是老老实实的看戏是正经。
此时周围座位上差不多已经坐满,演员也上妆完毕,看上去花枝招展,水袖翩翩。听邻座老人说今晚是演员整容最齐整的一次,因为要唱折子戏《大祭桩》。看来我不但有耳福,而且还有眼福。
我知道豫剧《大祭桩》是常香玉大师的代表剧目,是以唱工见长的。剧情大意是李家遭奸臣陷害,李公子彦贵投奔苏州岳父黄家,岳父黄章害怕引火烧身,闭门不纳,未婚妻黄桂英派丫环赠银,被人杀死,岳父诬告彦贵,彦贵被判死罪,在苏州问斩。桂英闻讯,不顾封建藩篱的约束,服孝服亲赴法场祭桩,路遇婆母和嫂嫂,桂英被婆、嫂怒责,于是哭诉原委,三人同往苏州生祭。
这出戏的重点是“哭楼”、“路遇”和“祭桩”三折。应该说演员的功夫还是到位的,一出“路遇”只唱得我泪眼婆娑。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已经专注于唱词和剧情,竟然忘记了哼啦哈啦唱腔的单调,直到演员谢幕,我还没有从剧情中回过神来。
应该说这次听戏并非自己的有备而来,不过对于这样的环境和气氛还是很感兴趣的,也许自己会成为这里的常客也未可知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