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息烽散记

2022-01-12经典散文
[db:简介]
息烽散记

□刘燕成



西望山

    本家先贤刘禹锡的诗歌《陋室铭》里有这样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息烽县第二大山脉西望山,就拿其最高峰团山岩来说,也仅海拔1616.2米。但史料里这样说,西汉时期,夜郎国王在此修建行宫,消夏避暑。之后,又有大明和尚建文皇帝于永乐五年南巡此山留下“万古丛林”之悲叹,尔后,水西土司在此高举佛教之旗,安边化民,大兴庙宇。再后面,西蜀高僧语嵩和尚于1653年率其“八大弟子”于此山修建庙群,一庙一弟子,此为今日西望山“八大庙”之神秘由来。自现当代,更有贵州代省长、北洋教育总长任可澄到西望山稽考立说的史事记载。因而我固执地认为,西望山便是禹锡大诗人句子里所描述的那一类山脉,不高,但有仙气,因而名声远播,为黔中大地上的著名山脉之一,甚至被誉为“西南南来佛教第一山”。

    我们在鹿窝古寨下了车,准备徒步攀登西望山。于我而言,这样的攀爬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仅仅因久居闹市,远离了爬山涉水之劳苦,因而身体已在不断见肥,若是能爬下这山来,便是一次绝好的锻炼。当然途中如是遇着了稀有的见闻,或是别的什么发现,便是这样一次紧贴大地的寻古之旅最美好不过的艳遇了。鹿窝是一座地势并不宽敞的小山村,自村口山道一路前行,继而沿山势往上爬,远远地,就见得一抹瘦谷里,水瀑从天上落下。因已是初秋,水流微细,山风拂来,便跌落成雨,滴在峡谷深处的绿潭中。阳光轻轻洒落下来,便见得一弧弧的虹霓,从山脚,架到了山头,雨花般模样,特别的美。鹿窝人给这一瀑水,取了一个特别柔美的名字:雨花瀑。瀑水之上,其实是有着丰富的泉流的。如:凤凰池、金钟塘、玉乳泉。这些名字秀美的溪涧沿山谷汇聚而下,涓涓淙淙流淌,长年不息。若是逢了雨季,水源丰盈,谷子里的雨花瀑,便如同凶猛的白蟒,蜿蜒而下,一路狂奔。然而,这初秋高阳之下,已是见不到那般雄壮之景。不过,我觉得秋日里的雨花瀑,更富有雨花之柔性,润润的,温温的,更接近雨花本真的美。

    西望山是翠绿的。有心人曾实地勘察后统计得出,山上有77个科木本、200多种树种,红豆杉、鹅掌楸、银鹊树、楠紫木等珍稀树种亦是随处可见。总是,这树旧叶发黄,那树新叶发芽。翠翠的山岭里,匿藏着竹荪、灵芝、天麻、独脚莲、杜仲等300余种名贵的中草药,俨然是一座珍稀植物王国。平日里,我对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怀有敬畏之心。我总是觉得一草一命,树如人生。攀登在西望山的密林深处,沐浴着树叶间碎落下来的秋阳,我更是觉得大地母亲的仁厚,滋养了这一岭岭的草木,以及那山下的万千子民。在丛林深处,我看到了语嵩和尚遗落山间的足迹,那是一截断落的古庙墙,在一片古银杏林下,斑驳的旧碑里,隐约可见的碑刻间,似乎渗透出了古时西蜀佛教文化的光芒。其实,只要愿意翻开《大清一统志》《贵州通志》《贵阳府志》等史志,很容易就可读到西望山上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的记载。当攀登到天风岭,见到岭间的凤凰池畔,宏大雄伟的凤池寺,阵阵木鱼声中,香烟缭绕。通往寺宇的山道上,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史料上说,凤池寺前身为明代的木皮庵,语嵩和尚于清顺治十年改建而得,但其后历经多次战乱兵匪毁损,光绪年间,西望山大法师法华重建,幸存至今。

    记得有人说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走过西望山,我蓦然发现,那些远去的历史,总是厚沉到让人呼吸急促。即便你对其半信半疑,而存藏于其间的沉痛的旧尘,却是我们今日仍然行走着的大地。由此说来,西望山当然是从历史深处穿越而来的佛教名山,其丰富的精神养分,便也就是一代代人为之朝拜的动力所在罢!

南望山

    息烽二峰。一峰名为西望山,也称西山,但平日里叫西望山的人多一些。一峰名为南望山,也叫南山,平日里叫南山的人多一些。这山,就若同人,有乳名,有书名,还有外号。我想,原因归结于此可能也说得通。

    其实,每次从贵阳回妻子的黔北老家桐梓,都要穿过息烽境内的南望山麓,透过车窗也可远远地就看见了南望山腰上“南山”二字的巨幅雕刻,红料的字体贴在山道那侧,特别的显眼。但居住贵阳18年来,还真正没有哪一次走到南望山脚下,真切地感受南望山的美丽与宁静。然而,这南望山的好,南望山的幽,南望山的清静,却是早就有了耳闻,且早已心生仰慕,只恨俗务裹身,难有成行。

    早些年乘车路经贵遵路息烽段,穿过那叫黎安哨的隧道,第一次见了这名字,就特别的喜欢。哨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兵荒马乱的古战场,以及茫茫白雪夜里的哨岗,那威严的战士,头戴钢盔,脸色严峻,目视前方,一身铁骨铮铮,保家卫国。黎安哨当然也与战火烽烟有关,只是远去的旧事早已灰飞烟灭,我们不提也罢。但是,这哨关,从元明清的长河深处流淌出来,在岁月的磨洗下,荡气回肠的旧年物事,仍然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史料上是这样说的,早在明清,三条途径息烽的川黔驿道,其中一条横跨黎安、坪上等数十古寨落,逢山即设驿站,遇水即修桥梁。古驿道上,川黔盐商的马帮,络绎不绝。我站在南望山下那仿造的古时旧楼里,似若仍可听到,阵阵清脆的马铃声,从遥远处传来。

    当然,新近打造出来的南山驿站,就是南望山麓下的一道别样风景。其除了留有古驿站的旧时风韵,以及古哨楼厚沉的烽火气息外,别的景观,全是迎合了当下身居闹市的人们的需求,比如:宽敞的牧马场、繁华阔气的嘉年华旅游度假区、雄劲的户外越野车基地、酥软的健身步道,这些都是城市人特别喜欢的。也难怪,久居于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一身的疲惫终究是要寻一处悠闲之地放松的。南望山因其离城近,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便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之地,大波的车辆从繁华的城区扬尘而至,南望山就以其清秀静美的胸怀接纳了它们。

    初秋的南望山,湖滩里水波粼粼,翠柳墨绿,山鸟啾啾。篱笆之外,现代柏油路面反弹起秋阳灼热的光芒。大道两旁是淳朴的黎安人、坪上人,他们居住在独具特色的黔中木楼里,热情地招揽来自四面八方的远客,以一盘地道的息烽辣子鸡、一盅纯正的黔中糯米酒、一碗鱼腥草的绝味,共来客慢慢啄饮,细细咀嚼。南望山的汉子们体魄健硕,可琴棋书画的细活儿也弄得来,丝丝管律从木房二楼灌下来,亦是一道上好的下酒菜。不仅于此,一袭红裙的南望山的远方媳妇儿在你不经意间从深阁慢悠悠走来,妖娆的身段就是一幅绝美的画。那挂在窗外的绿草地,有孩子们欢乐起奏的音乐,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的胸前,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最是我这样恰逢中年劳顿者留恋和向往。

    我想我是应该感谢南望山这样的美景的。因为,当你一个人躺在那阴凉的松林坡下,你一定是会听到如若惊涛般的风声,在蓝天白云下呼啸而过;当你望着那碎落的秋光染遍了躺卧在大地上的自己,你一定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那种孤独的快感和沉寂厚重的思绪,会像母亲温暖的手掌,抚摸着我们幼小的头颅;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南山深处的木屋里,你便会发现,这整个屋子里的万千世界,都是自己的。

    南山的马匹,就隐没在那充满了希望的黎安草野上,你就是那个打马的人儿,无须犹豫,亦无须迟疑,只待策鞭上路。我想,人生的道上,一定匿藏着狡险的沼泽地,但一定也会有许多的南山美景,不在远处,就在脚下。

葡萄沟

    息烽县小寨坝镇的红岩葡萄沟,是我至今见到的最大的葡萄园了。密密匝匝的葡萄藤蔓,将整个山沟铺得严严实实的,远远看去,就只见得了那绿叶,在初秋的凉风中微微翻卷,此时此刻,藤下的葡萄串儿,就露出来了,水晶般透亮着。这里的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新疆吐鲁番,南有红岩葡萄沟。没去过新疆,不知道吐鲁番的葡萄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然而,当我走进红岩村,在辽阔的万亩葡萄沟里徜徉,闻着漫透了山谷里的葡萄味儿,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惊奇,涌上心来。

    水果食品中,我最喜欢葡萄、苹果、桔子,觉得葡萄的酸甜酸甜的果汁儿,略略带有点点苦涩,认为是最接近人生的味道。作为黔地人,辣味是首喜之味道,但我除了辣外,还特别喜欢酸里带甜的味道。总是认为酸甜味才是人间真味,但也说不出个道理来,其中最厌烦苦味,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般的味觉认知,总之从小就这般的偏执。红岩葡萄沟的葡萄,属于水晶葡萄类,酸里带甜,甜比酸多,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别急着吞下,衔一会儿,然后用牙轻轻咬破,一股葡萄汁儿涌出来,淌在舌苔上,直接是甜到了心窝里。

    在葡萄架下,一曾姓老人向我们介绍说,葡萄沟里最老的葡萄,是1973年该曾姓老人从遵义马家湾亲戚家带回来的,不曾想,3年后葡萄挂了果,当年就一次性收入葡萄款500多元,相邻见了,特别羡慕,于是一包烟一棵藤苗或是半斤米一棵藤苗这样将葡萄藤苗换给乡邻,短短数年间,整个红岩村就变成了葡萄村。到如今,葡萄王的子孙们,已经将整个红岩村裹得严严实实的,初秋一来,便是葡萄成熟的旺季。红岩葡萄名声远播黔渝川浙数省市,据说最远的还去到了大洋彼岸数国。聪明的浙商见了这满沟的葡萄,脑筋一转就寻到到了发财的路子,他们就地建厂,将葡萄酿制成葡萄酒,远销异地。当然,这沟子里的葡萄酒厂,当属这山沟里土生土长的名字叫杨飞的美女开设的贵州生态葡萄酒厂,据说这是该杨姓美女出门打拼20余年后,当地的父母官们邀请她回乡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如今已将企业打造成了集葡萄生产、研发、观光等为一体旅游休闲基地,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不仅带动红岩人富裕了起来,更是带动周边数十里的乡邻都走上了小康路,自己也成为了息烽县的纳税大户,为民为国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吃着葡萄,听着红岩村的父母官们讲述着这样的励志故事,我心里甜甜的,润润的。我想,山乡的穷根不拔,致富道路就拉不进父老乡亲的心里去。好在这弄潮的人们,总怀有浓浓的故乡情结,就是这样的情结,让远游的人们,总想着念着故乡。在贵州生态葡萄酒厂的办公楼里,我目睹了葡萄酒的整套生产流程和琳琅满目的葡萄酒样品,品尝到了各种味道的红岩葡萄酒,见到了贴在宣传墙上来自多个国家的异乡客人在红岩葡萄沟参观旅游的实景照片和宣传画,我坚信,红岩葡萄沟的明天一定会走得更远。

    其实于我个人来说,一次走马观花的感受远远难以体悟到红岩人的生活真相,往日贫穷落后的山沟生活与今朝葡萄遍地的丰硕景象,其间的巨变所产生的内心的震颤,以及镌刻在红岩人心灵深处的艰辛,就若同身体上的某处印记,一辈子都在那里,抹之不去。我曾业余里在高校教过书,其中有学生就是红岩葡萄沟里的人,他们见自己的老师到了自家门口,心里特别的乐,发来信息告诉我,期待我还能去到他们的红岩。我印象里有一个叫曾艳的女生,葡萄沟里走出来的不多的女大学生,我在课堂上总见得她水灵灵的双眸里,满是对知识的渴盼,她嫩白的脸庞特别漂亮,我想那一定与葡萄有关。因为,总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立碑村

    在历史遗迹息烽集中营一侧,有个村庄叫立碑村。算来,其实离息烽县城亦不远,走完虎城大道,再朝前行约数百米,便是立碑村。“为党立碑,为民谋利”,我不知道这样的话算不算是对立碑村最好的诠释,但我的确认为,没有比这更可以贴近当下立碑村现状的语言了。

    当我顶着初秋的热日游荡在立碑村的文化广场上,我见到的是一个文化村落迅猛崛起的雄姿。比如:立碑村经济指数的崛升和发展足迹的飞跃,特别的让我这个原本也是长在僻远落后的大山里的乡巴佬无比的惊异。想想,当年作最后挣扎的民国军统首领,就是因为看上了立碑村不远处的那个闭塞的庄园房舍,将对手关押其间,制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间的地域。战争选择的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不是经济的核心,要不就是荒蛮之地。立碑村属于后者。可是当我走进立碑村时,早已闻不到前史烽烟的呛味,当然更感受不到一点点荒落的气息。层层叠叠沿路而建的黑瓦白墙的农舍,廊檐下是一幅火红的秋景:红辣椒、红高粱、红糯穗,以及经年贴在纸窗上的红色剪纸、红对联,还有洁净鲜艳的女红,这些生活的食粮和精神的食粮,喂养着立碑村人健康的体魄。

    据说,文化广场是新修建起来的,占地10000余平方米,每一年的每一个节日,广场上人潮翻动,歌声响亮,有舞狮的队伍,也有老年乐手队,更有学生方阵,一波接着一波,他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我走到村口沿街而入的瞬间,见到文化广场上五个酒坛形状的池璧上,分别印有“稻、黍、稷、麦、豆”,这一刻,我知道立碑村人一定是深谙了这五谷的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五谷而人类世代延续不止,立碑村也不例外,让五谷之恩永铭。这真的是一块特别有内涵的文化广场,“红色福地·创业家园”的文化长廊飘带一般缠绕在广场周边,纵横交错的木栈道更是将整个广场点缀得别有韵味。广场里,体育设施、停车场、公共厕所应有尽有。这些无不让我感觉到,立碑村人的生活是真的富裕了!

    当我走进现代气息十分浓郁的立碑村电商服务中心,我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带给农民父老沉甸甸的回报。在商品制作间,工人们正忙碌着包装商品,色味俱全的贵州土特产被心灵手巧的工作人员装进了印有商标的盒子里,即将远走他乡。在商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黔货”整整齐齐地码在货架上,墙壁上整齐地挂着的一排远程监控视频里,各处的农产品长势一目了然。这电商服务中心就好比一个人的心脏,掌控着涉及范围内的全部连锁点的一切情况。家家是电商,户户是老板。随处都可以看到电商的招牌。随意走进一户农家,细问下来,我才真正晓得电商的便利和好处。农户主人说,单单每月买折耳根,收入就过万,加上农家乐的经营收入,一年下来,半个百万是肯定不成问题。

    立碑村,每一家还都是一座客栈。红灯笼挂在门廊上,独具特色客栈名,一律整整齐齐贴在门窗之下,既是一幅画,也是一块醒目的牌子。息烽美味辣子鸡,只有去到了这样的客栈才能吃到真味。若是三五好友,一二知己,走进这样的客栈饱享一餐美食,当算亦可是一件惬意之事。如今的立碑村,有文化广场可看,有电商中心可购物,有客栈可享受美食,是一个典型的美丽乡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