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悲剧的起因

2022-01-12抒情散文周施梅
世人都知恶语伤人,好话暖人心。岂不知,喜欢听奉承,说不定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引来灾祸。童话里的狐狸,因为垂涎乌鸦嘴里叼着的肥肉,就对乌鸦奉承,问候乌鸦,问候乌鸦的孩子。在这些奉承话都没有达到目的后,狡猾的狐狸继续对乌鸦奉承,夸乌……
 
世人都知恶语伤人,好话暖人心。岂不知,喜欢听奉承,说不定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引来灾祸。

童话里的狐狸,因为垂涎乌鸦嘴里叼着的肥肉,就对乌鸦奉承,问候乌鸦,问候乌鸦的孩子。在这些奉承话都没有达到目的后,狡猾的狐狸继续对乌鸦奉承,夸乌鸦的羽毛漂亮,夸乌鸦的嗓子好,希望乌鸦唱歌儿。可怜的乌鸦终于中了狐狸的计,果真张大了嘴巴唱起歌来。狐狸哪会真的喜欢听乌鸦那难听的歌?它叼起乌鸦掉下来的肉就跑了。狐狸最终用奉承话达到了目的,乌鸦虽然上当,也只是丢掉了嘴里的肥肉。但要是因为听信奉承话而丢了性命,事情就严重了。
  清朝浙西湖州的南洵镇上,有个富户,名叫庄允城。他的长子自幼喜欢诗书,后来因为读书过勤导致眼盲。庄允城为给儿子解闷,就找人读书给儿子听。恰在这时,庄家又得到了邻人朱家的一部明史遗稿。读了几日,庄允城的儿子对这部遗稿产生了兴趣,于是,他效仿《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也想撰述一部史书。
  庄家是个大富户,既然不缺钱,,庄允城自然会尽量满足儿子的愿望。于是,他不惜花重金为儿子请来文士鸿儒帮助儿子撰写这部书。岂料,书稿修正完之后不久,儿子就去世了。庄允城因丧失爱子而伤心,就开始着手刊印这部书,来完成儿子生前的愿望。几年后,这部名为《明书辑略》的书终于刊出了。当时正值明朝灭亡不久,书中赞扬明代的文字让那些心怀故国的读书人很振奋,因此,书一刊行就非常畅销,这让庄允城感到很欣慰。
  欣慰之际的庄允城万万也没想到,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了。而灾难降临的原因,竟是因为庄允城喜欢听奉承话所导致。
  庄允城所听的,是一个因百姓告发而革职的赃官的奉承话。这个赃官曾经是个县官,姓吴,名之荣,做了一任县官就搜刮了上万两银子。被革职后,为避免被抄家查办就四处贿赂打点,最后落得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于是就去那些富户家求讨银子,作为回家的路费。
  庄允城虽然喜欢结交朋友,但结交的都是清流名士,对吴之荣这类赃官很反感。因此,吴之荣去了庄允城家后,一贯出手大方的庄允城只是拿出一两银子丢给他,还讽刺地说:“依阁下的为人,这一两银子本是不该送的,只是湖州的百姓盼望着阁下早去一刻好一刻,多一两银子,能早去片刻,也是好的。”此时的吴之荣正如丧家之犬,你说这话不是正惹怒了他吗?
  吴之荣闻听此言,自然是恼羞成怒。但此刻的他,可谓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了,即使再恼怒,他也敢怒而不敢言。怒目之下,恰好看见桌上放了部《明史辑略》,他随即想到庄允城平素喜欢听奉承,谁要对他夸这部史修写的好,他就会慷慨赠送大把的银子。既然他喜欢奉承,何不投其所好?于是,吴之荣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这部他根本一个字也没读的书好一个夸赞。当他说到离开湖州的最大遗憾,就是没能带上这部为“湖州之宝”的书回家时,庄允城已被他的奉承说得心花怒放、晕头转向了。欢喜之际,又听见吴之荣说到很希望得到一本《明史辑略》带回家乡作为传家之宝。庄允城想,吴之荣虽然是个被世人唾的赃官,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对这部书如此赞赏,说明他还是有些眼光的。于是,庄允城回内堂吩咐家丁拿来一个包裹赠给吴之荣。
  心存希望的吴之荣接过包裹后,说了些感激的话,就带着这个包裹告辞了。回到客店后,他赶紧打开包裹一看,结果好一个失望:包裹内竟然只有一部书和一束蚕丝几根毛笔而已。原以为可以讨得几百两银子的吴之荣大失所望,恨骂不已。
  困在客店的他左右无计,闲极无聊,就翻开这部《明史辑略》阅看。读了几页,没想到竟陆续发现书中夹有十张金叶,时值约四百两银子。
  吴之荣这才明白,庄允城虽然喜欢奉承,但他也并不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他分明是在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部书。喜欢这部书的人,肯定会一页一页地读,也自然会得到夹在书中的金叶。吴之荣庆幸自己没将这部书仍了,如获至宝地捧着这书仔细读起来。他想着要多读上几遍,最好能背诵上几段,这样就可以再去庄允城家奉承一番,再得几两黄金。
  他这一仔细不要紧,竟发现了书中有多处忌讳犯禁的文字!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暗自窃喜发大财的机会到了。第二天,他就写了一张禀贴,连同这部书送到将军衙门。出乎意料的是,家大业大的庄允城朋友多,在社会上也有着很强的势力,单凭吴之荣的几张禀贴,很难将其告倒。
  告发屡屡无果后,不死心的吴之荣,不但不感念庄允城十张金叶之赠,反到如穷途末路的丧家犬,继续对庄允城疯咬不放,又写了四张禀贴分呈给四位顾命大臣。
  这次,吴之荣终于碰上了机会。这四位顾命大臣其中一位就是鏊拜。鏊拜本就专权霸道,清廷大权几乎被他一人操控,再加上他一向歧视汉官和读书人,因此,得悉此事,鏊拜亲自过问,当即派亲信赴浙江查究。这下,谁也保不住庄允城了。
  查究的结果是,不但庄允城全家皆被锒铛入狱、杀戮绝尽,整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杭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参与撰修这部明史的学士也无一幸免,就连刻制此书的工人、书商、读者也都惨遭斩首。
  顷刻之间,阴云密布,腥风血雨,一场悲惨的文字狱发生了。无法逆转的后果,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悲剧发生后,人们往往会在事后回想,去做一个假设,假设悲剧还没发生的最初,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就根本不会产生悲剧,在假如中得到一丝安慰。
  是的,假如赃官吴之荣之前果真读过那部《明史辑略》,也果真很欣赏,在他乞讨钱财的想法落空后,的确想在临走前要一本《明史辑略》,那么,他对庄允城所说的话就算不得奉承。本想用一两银子打发他的庄允城,听了他的话后,不仅给了他一本《明史辑略》,还在书里夹了十张金页。因此,庄允城赠送书的同时还赠送金页,也算是他的一番好心好意。
  假如潦倒之际的吴之荣此时已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得书后,道声谢谢,捧了这书回到客店,饿着肚子在灯下仔细读起来,不想竟读出十张金页。这吴之荣惊喜之际,随即明白了庄允城的良苦用心,心生感激,随后将金片换了银子,算清了客店房租,打点行李,带了剩余的银子和《明史辑略》回了老家,从此在家陪伴子孙日夕攻读,就算日后子孙没能有光宗耀祖的出息,那日子,也可与悠然南山下的陶翁有的一比。庄允城这次也是行善积德,让一个赃官从此成为良民。
  还有一种假设。假如当初庄允城只是用那一两银子将吴之荣打发走,即使吴之荣说再多的好话也为之不动,断然拒绝他的任何要求,不再给吴之荣任何机会,那么,身败名裂的吴之荣只能如丧家犬灰溜溜地离开,得不到藏有金叶的《明史辑略》,没有机会发现书中的忌讳文字,也就没有证据去告发,任凭他穷困潦倒流落街头,不是被冻死就是饿死。或者一路乞讨,从此销声匿迹,终是下落不明了。这也算是他罪有应得的下场,不值得同情。那庄允城也就不会遭此横祸,继续过着他富足安逸的生活,其他人也不会被牵连丧命,那部《明史辑略》也继续在社会上流传。
  遗憾的是世间没有假如。庄允城偏偏听信了吴之荣的一番奉承话。那些听起来很顺耳的奉承话让他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但他没想到,从吴之荣舌尖上流出的那些如蜜的奉承话,不是发自肺腑,而是来自肮脏灵魂上的诡计。
  悲剧的发生起因很简单,因为一个赃官的卑鄙无耻,再加上庄允城的轻信虚荣,悲剧的种子就埋下了。
  悲剧的结束是沉重的,用众多的生命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回看这个悲剧,痛恨赃官吴之荣之时,不由不怨庄允城的虚荣心。几句奉承话,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却引起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金庸在《鹿鼎记》的开始写到的这段故事,看似是为了写出历史上的一段文字狱。但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或许很多。
人类的许多悲剧,起因,都跟这个故事有些雷同。以这个故事为引子,《鹿鼎记》的大幕随之拉开了,人间的许多悲剧也开始上演。

因为世间还是有人喜欢奉承话,说,或者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