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枫桥夜泊的地方

2022-01-11经典散文
[db:简介]


                                                              枫桥夜泊的地方
                                                                     围庭


      这回去苏州,朋友问我,挑哪个地方玩,我不及细想,脱口道“去枫桥、寒山寺如何?”朋友是一个随和的人,只要别人喜欢,举手赞同的向来都是他,于是行程就这么敲定了。我们乘坐的大巴士,动力很足,可是在路窄车多的苏州撤蹄,却还是难以施展身手,既便如此,不一会儿,司机便说寒山寺到了。我们还没出城,却己到了寒山寺,这让我吃惊不小。三十二年前我曾到此一游,当时枫桥、寒山寺是在城外,那一年我在冬日的寒风中登上铁铃关,收入眼中的是一片萧索的荒野,活脱脱的一幅唐代诗人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画面。不料今日城市化发展,这“姑苏城外寒山寺”就已经变成“姑苏城里寒山寺”了。

      寒山寺的标志性之一,便是寺前照壁,以及照壁上遒劲有力的魏体“寒山寺”三个字。抬首望去,这块照壁虽经风雨侵蚀,但颜容依旧一片雄黄。游人一拨又一拨,纷纷立在照壁前,摆出各种“抛司”留影。听口音,他们多是北方人。此刻的北国已经大雪纷飞,寒气袭人,但苏州却还是温暖的风儿,吹在脸上像玉手纤柔。北方游客挑这个时间来苏州游玩,真的是聪明之至。等及游人散尽的空当,我赶忙走到照壁前面抢拍了几张照片。时下的旅游,做啥都要贮备足够的耐心,否则想拍张标志性的照片也难。本欲入寒山寺膜拜一番,见门口好几个团队模样的人在排队,一片乱糟糟,心绪忽然有了烦杂之意,兴趣顿减,遂离寺而去。到了庙门而没进去,尤其没抚摸一下那座名闻天下的大铁钟,终归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寒山寺门前有一条河流,这便是枫江,又称枫桥塘,是苏州古城到太湖的一条北上水道,亦是运河的支流。河上有两座有名的石桥,一座叫江村桥,另一座叫枫桥,皆为单孔石拱桥,石桥栏间用青砖封砌。这就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枫桥夜泊》的地方,而今围起作为收费的景区。记得三十二年前,破旧不堪的江村桥、枫桥紧挨生产队田埂,孤零零地耸立在冬日的荒野中,很少有人来此游览,少数来的,多是些“书读头”,那时的我,应是一个被江风吹得左右摇晃纤瘦的身子,在想象一番自己心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后便匆匆离去了。今天的江、枫两桥修葺一新,全无半点年久卑陋的样子,我拾阶而上后又徐徐而下。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张继落榜了。当天下午他便收拾行囊,雇船辞别了苏州。夜半船泊枫桥,他欲眠而难以入眠。寒气透过简陋的船舱直逼脊背,想着屡试不中的苦涩,想着数天后无颜面对家人的窘困,为排谴落魄的心情,他披衣踱步至甲板。此时月亮西斜,渔火三二,乌啼哀鸣,岸树霜结。他不由得森然生凉。这时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了,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而言,这可能是催眠的模糊衬底,在他,却一记一记撞击在心坎上…… 真的要感谢这一次落榜,否则诗史上少了一首好诗,寒山寺也不会成为天下名刹,我们的某一种心绪,也不会有人为我们用诗的意境予以记载。

       离开江、枫二桥,来到铁铃关。这是一座雄关,又名枫桥敌楼,据说这是明代为防倭寇犯境而特为修建的。说到倭寇,我要啰唆几句,现在一说到倭寇,世人便想及日本人,其实这里面也是有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据专家新的考证,当年这些所谓的倭寇,其实并非全是日本人,其中也有不少是华人。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当年明廷实行海禁,这一政策导致东南沿海一带的靠与海外通商的百姓失去了讨生活的手段。他们为此组织起来,成立武装商团继续对外交易货物。明廷遂对其进行清剿,结果激起沿海百姓更大的反抗。为加大与明庭抗衡的筹码,他们联合了海盗和一些失意的日本武士。久而之,有些日本武土在尝到甜头后也组织类似的武装商团,这些武装商团往往好做生意就做,不好做就抢劫。由于抢劫是低成本买卖,获利更大,后来索性就专事抢劫。在这种以抢劫为主的武装商团中,日本人最多,国人遂称其倭寇。东南沿海,苏杭最为富裕,所以倭寇也最喜欢袭扰这里。只要守卫的官兵稍有松懈,他便捷足先登岸上,实施烧杀掠夺。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当年在这些袭扰苏州的倭寇中,是否也有沦为海盗的华人在内呢,这很难排除。四百多年过去,我们实也无办法弄清当年的真实情况了。

       抬首仰望,铁铃关巍然屹立。我伸手抚摸关基的垒石,发觉石块的棱角大多被岁月磨平磨圆了,青砖与石块相接的缝隙处,青草顽强地生长着,一种叫爬山虎的绿色植物,枝蔓缠绕,任性而放肆地爬满楼墙,很是好看。铁铃关的门洞阔大,边上还有小的圆门,门内有陡峭的石阶。我们拾阶而登至雄关的顶层,站在城垛边上眺望四周。秋日的阳光下,枫桥古镇依水而筑,蜿蜒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游人如织。而远处的运河,碧水鳞甲,舟楫往来,一派繁忙。想三十二年前的我,登上铁铃关时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而今双鬓灰白,即将步入迟暮,这转瞬之间真个物是人非沧桑无限啊!在模糊不清的印象里,当时的铁铃关既古朴又斑驳,十分的矮小,并不起眼,何以今日如许的高大巍峨呢?问边上一位老者。他说,铁铃关1987年重修过了,关基是老的,上面是仿照古楼模样新建的。原来我三十二年前登的铁铃关,只是个基敦而已!如此说来,这铁铃关修得还真值。纵观枫桥整个风景,可以作如下评价,如果说江、枫二桥蕴姑苏之秀,那么,铁铃关则显古道关隘之雄,这一雄一秀与寒山古刹一同并存于枫桥景区,真的可以堪称是江南绝景啊!

        待几处风景一一游览,看红日熔金,奄奄西沉,倦鸟归巢。我们亦别枫桥而去。

                                                         写于2010年11月11日
                                                            沪上桃浦河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