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门尚书故里风物记

2022-01-11抒情散文山中万户侯
门克新(1326-1396),明巩昌府秦州(今甘肃天水)人,洪武年间被朱元璋超擢为礼部尚书,后卒于任上,朱元璋亲制祭文,命归葬故里。明成化年间,大文学家、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作《门尚书祠堂记》,尊贤表德,遥祀门公,文辞飞动,气度高旷,使门克新……
  门克新(1326-1396),明巩昌府秦州(今甘肃天水)人,洪武年间被朱元璋超擢为礼部尚书,后卒于任上,朱元璋亲制祭文,命归葬故里。明成化年间,大文学家、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作《门尚书祠堂记》,尊贤表德,遥祀门公,文辞飞动,气度高旷,使门克新这位明初重臣声名大躁。   门尚书故里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皂郊镇天(水)江(洛)公路之侧的门家河村,距天水市约20公里。此处傍依渭河上游支流赤峪河,背靠历史名山齐寿山余脉,村落地势平坦,而靠山峭壁如削,远望如将军大坐帐。门家河山后群峰起伏,屈曲盘旋,势如浪涌,似群龙劲舞,聚首于峭壁高处。   沿一条青石铺道的小路蜿蜓而上,可抵门家河村。村子林木葱郁,青草茵茵,鸟语花香。倘是秋天,万木锦绣,丘壑红遍,秋韵四溢,极得山野远村风致,中央美院将此地作为写生基地,绝非偶然。村子下方草丛中有石碾一面,辘碌一具。石碾大如饭桌,一人不能盈抱,碾面平坦光洁,石质细腻,有石钉密布碾身;石碌半部已有残损,雕刻石槽多有漫漶处。石碾石碌究竟是何朝何代物事,固村中耄耋亦不能尽述。村子另有古墓葬遗址三处,墓在悬崖上,如南方少数民族悬棺。盖村中取土整场,使之如此悬空。墓已佚空,仅墓壁可见刻饰花纹,呈菱形斜交状。门家河墓葬饰以花纹,在天水一带为仅见者,秦地丧葬文化深厚于此可见。   门家河历史久远,民风淳朴,虽处城市边缘,犹如世外桃源。门尚书故居坐落在门家河这一将军大坐帐的中心位置,尚书第南向开屋宇式旗盘大门,板额上书“安处善”三个大字。经青石板进入院中,为完整四合院一处,三面有房,瓦阵素洁,雨水可从三面倾泻院中,寓福水不外流。正面背山为正庭,两侧各有三间耳房,正庭是一坡水托件硬山顶,廊台用三层卵石堆砌,檐下正中有五阶垂带踏步。檐柱础有仰盆式、鼓式及筒状多种,每间柱头、柱间均有一朵云大耍头。拱板为荷花纹饰,分别饰有牡丹、梅花等纹样,纹饰质朴,线条流畅,有前明遗风。正间为四扇直棂板装门,门楣上原悬“明德象贤”匾额,书体遒劲有力、卓尔不群,惜文革时匾额被刨平,仅余“明德贤”三字依稀可辨。下院有一素面影壁,福字筒瓦当,菊花勾滴,青条砖砌框,白灰粉面,甚是素雅。整个院落屋宇整饬,卵石铺地,洁净如洗,在西北僻壤之地,犹显不凡气概。   出尚书第攀上门家河第二级阶地,在村子的最高处,可见二层小楼一座,小楼位于一进三院建筑群西南角,附属建筑多已倾圮。据考证,此楼前身为明代绣楼,不同规格和形制的石础、石条和瓦当散布其间,应是历代反复修葺所致。   二层小楼为土木结构,木构架,土坯墙。小楼设木楼梯、木楼板,独特处在于板缝下有木条盖缝,且楼板搁栅上也有盖缝板槽,为原建物件。小楼西墙上一层和二层开有窗户,两窗户均不居中,也不相等,不对齐。窗外侧有方格,古朴粗犷,为明代民间建筑风格。内侧为两平开装板窗扇。檐口处立坊和柱间托件的形制简略,缠枝纹饰线条流畅。楼檐下有四件小木雕,前檐平坊和檐檩之间有两组透花木雕,雕刻古朴,也为明代民间风格。屋架脊檩正中下方钉有红色麻布一块,较厚,线纹粗,色已褪,其上钉有一枚“雍正通宝”古钱币,是清代以后翻修时所留。   门家河村作为天水历史文化名人、明礼部尚书门克新故里,文化遗存较多。尚书第、明代绣楼、“明德象贤”匾额与存于史料及天水文庙碑石等处的多种文字材料互相补充,构成了门尚书故里的深厚人文内涵。此处衔远山,吞近水,古意盎然,风物流韵,游人至此,于佳木葱郁之地发思古之幽情,也是接近历史的一种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