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不能丢掉的沮丧

2022-01-11抒情散文野猪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3 编辑

  风吹开了十四岁男孩的外套,亮出他胸前的一枚黄色六角星,他略带挑战和惶惑的眼神,朝街上的行人张望。然后拽了外套衣襟,试图遮掩。但是又被风给吹开了。这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3 编辑 <br /><br />  风吹开了十四岁男孩的外套,亮出他胸前的一枚黄色六角星,他略带挑战和惶惑的眼神,朝街上的行人张望。然后拽了外套衣襟,试图遮掩。但是又被风给吹开了。这是个动人的细节,需要指出的是,书中描叙了一个有着温和阳光的春日早晨。我读到这个场面的时候,则是在春日的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
  当然,我所拥有的春日,与男孩所在的春日,有着相当的时间跨度。准确地说,是与自然人之间的空间感。但是这样的空间感,并未造成一种虚幻的割裂,恰恰是,在风雨交加的深夜,我扑捉到了心灵与心灵沟通的密码。而且破译了它。昏黄的一团灯光下,我重新捧起一本书,就像捧起一颗高贵的心一样。应当说,我始终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它的。无论它叙述了怎样的苦难,从头至尾,我保持着不掉一滴眼泪。我不掉眼泪,不是我丧失了原生的同情。是书里的整齐文字,它具有的迫人力量,促使我如此这般。
??久尔卡的父亲就要应征到前线了,他到学校里跟老师请了假,准备与父亲度过(最后,)温馨的时刻。在他家的木材与建筑材料的经营店里,他看到父亲在混沌的光线里和舒特先生交待事情。那时候,他是恍惚的,局促的。父亲的苦涩,继母的眼泪,忠诚的舒特先生,在他眼里,只是一些模糊的影像。他可能还不太明白,父亲说的这样一句话:在一个连合法政府都可以合法抢劫的年月,一张字条又能有什么意义……晚上,全家人聚餐的时候,久尔卡仍然是恍惚的,甚至是疲惫的,他不知该怎么样才好。劳尤什大舅把他喊到一旁,叫他一起祈祷。这时他觉得,总算是为父亲做了点什么。
??但是久尔卡不知道,他的厄运,就从父亲离开家以后开始,从去往切佩尔的路上开始。一天早上,他半路被警察截下公交车。和许多人一样,莫名其妙的关在海关署窄小的房子很久,然后他们又被带到德国宪兵队。在那里,他看到了长相不错的宪兵队长,犹如圣诞树一样绚丽的飞机空袭。读到此处,我完全惊呆了作者的镇定。他以神的口吻,平静如水的继续他的讲述。男孩将轰炸看成开花的圣诞树,我想,这绝不是诗意的美化。应当是作者假手一个孩子的单纯,透视出残酷的现实世界。这是作者的智慧,给予读者的不能释怀的酸楚,撼人心魄的魔力。
??郊外的犹太集中营里,久尔卡和众多的犹太人一起,被塞到火车上,艰难的熬过几天后,在一个早上到达奥斯威辛―比尔肯诺。大片的浓烟,先与慵倦的阳光出现在他的眼中。当时,他不会知道,奥斯威辛是一座像车间操作一样的杀人炼狱。在那里,久尔卡懵懂的被分成组,穿着颜色令人压抑的囚服,带着同样颜色的囚帽,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一个“黄色三角”。不久,久尔卡又随众去了布亨瓦尔德――一个生长着山毛榉森林,盖着红色瓦片的村庄。
??这个植物茂密,风景如画的山谷,是另一座奥斯威辛。尽管它没有毒气室,但它的恐怖,背离人性,足以令人读之心惊。作者细细的,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了饥饿,苦役,寒冷,疾病等等镜头。这样的境地之中,歧视和虐待已经变得肆无忌惮,彻底地疯狂。变态的人的及至行为到了振聋发聩的地步,象征罪恶的绞刑架,就设在苦役们近处。使他们时时感受到那个东西的存在,承受内心的折磨。在种种的苦难面前,久尔卡和所有人一样,表现出默默地屈从。他们用麻袋片围成一个圆圈,神甫坐在当中,嘴唇微微蠕动,低沉的祈祷声音,在灰蒙的暗夜中散开。起初是一个人的,跟着,众多的声音加入进来,仿佛地心里传来,带着嗡嗡的回音。
??表面上看,这是以悲观的盾牌抵挡暴力,血腥和残酷的消极。也因此,作者被一些人冠以“悲观主义”者。殊不知,如果我们真正的融入作品当中,就会发现,无处不在的坚韧,意志,忍耐,乐观,顽强,贯穿始终。它们构成了作品的精髓。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髓。茨特罗姆和久尔卡第一次对话时,首先打听他“勿望我”大街的情况。茨特罗姆对久尔卡说,我早晚还会走在佩斯的街道上。并且,后来的一些时候,他也说到这句话。身处黑暗之地,一个受尽凌辱与磨难的人,说出那样的话,需要多大的力量?尽管小说结尾,作者为了加强某种效果,茨特罗姆再没有出场,但他的形象,令人难忘。我以为,他已超出自我范畴,升华为具有代表性的寓意。而男孩久尔卡对灾难的态度,则是无以言说的颤泣。日日不休的工作,他期盼着“快乐的一小时”;密密麻麻的虱子在他的大腿伤口“聚餐”,似乎那个痛苦的躯体不是他自己;即使在如林的烟筒旁,他仍在说“也曾在痛苦暂息的时候有过某种与快乐相似的东西”……
??这部作品中,如此难忘的还有老科尔曼、“芬兰人”等等。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机会等到战争结束,和久尔卡一样,回到家里。毕竟幸运的人是不多的。但是久尔卡奇迹般地活下来之后,回到久别的家,迎接他的是什么呢?当他敲开阔别的家门,为他开门的,是个陌生的女人。久尔卡又敲开了弗莱什曼老伯和斯泰奈尔老伯的家门,可他们已经认不出他。相视良久,斯泰奈尔一声惊呼:久尔卡。这一声惊呼,叫人心潮涌动,而咽泪吞声。他们告诉久尔卡,他父亲早就死了。继母改嫁舒特先生。不用说,属于久尔卡父亲和久尔卡的财产,也属于别人了。只有久尔卡的母亲熬了过来,她在孤独地等待着久尔卡。
??最后,久尔卡在楼梯上见到了安娜玛利亚。两人之间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这场对话结束时,久尔卡说,我已经死过一回了。现在,我已经不会再怨恨什么了。久尔卡走了,身影消失在人群里面,融化在阳光之中。
??但我不能以此这篇文章作为终结。就像我合上书籍之后,外面依然是春雨潇潇。我还有许多想说却没说清的事。至少我应当说出,久尔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本人――凯尔泰斯.伊姆莱。一个伟大的匈牙利作家。1944年,14岁的凯尔泰斯被投到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后被德国境内的布亨瓦尔德,直到1945年被苏军解放。也因为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作家从中提炼出与众不同的写作题材。而作品的背后,显示出来的悲悯,则闪耀着作家高尚的,火焰般的人性之光。
??迄今为止,在我数量有限的阅读中,以及我所叫的上名字的作家中,毫无疑问,凯尔泰斯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并且将永远是最敬重的一位。他令人倾倒地,不仅是独特的文风,充满哲思的思考,还有试图表述生活的谦逊,对人类罪恶的憎恨和勇敢控诉。在《命运无常》这本书里,这位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箴言随处可见。当斯泰奈尔老伯把集中营比作地狱的时候,久尔卡平静地反驳道:集中营不是地狱……地狱并不存在,而集中营确实存在。
??由此,雾气笼罩的夜里,独个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氛围中,我想到,如果不是遭受了那样的屈辱,不是个体的患难与民族患难相互融合,如果不是苦难过后的沉淀,作家怎么会发出那样倔强的声音:“老伙计,尽管低下头,永远不要丢掉我们的沮丧!”
??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