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寒食·清明

2022-01-09抒情散文云水苍茫
寒食节曾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节,节期与清明临近。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在寒食节,人们要禁止烟火,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又叫“冷节”、“禁烟节”。这一节日的兴起传说与……
     寒食节曾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节,节期与清明临近。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在寒食节,人们要禁止烟火,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又叫“冷节”、“禁烟节”。这一节日的兴起传说与介子推有关。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因国难流亡国外,只有几个大臣跟随,其中有一个叫介子推。介子推忠心耿耿,有一次,重耳好几天找不到吃的东西,眼看要饿晕过去。介子推忍着巨痛,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为重耳煮了一些汤喝,救了重耳的命。经过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重耳返回晋国,做了君主,就是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随他流亡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惟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猛然忆起介子推救自己的事情,就马上请介子推上朝受赏。但这时介子推已和他的母亲隐居到绵山中了。文公又派人去绵山搜寻,没有找到。后来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舍不得母亲被烧,就一定会出来的。晋文公听了他的话,就让人火烧绵山。不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的踪影。火灭后,上山找寻,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已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用火,只能吃冷食。   其实,禁火、寒食习俗大约始于西汉时期,最初在山西一带流行,当时,人们甚至禁火、寒食一个月,很多人因此而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禁火、寒食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出现了专门的节日食品,比如醴酪、寒具、子推燕等,形成了许多新的节俗活动,比如扫墓、荡秋千、拔河、放风筝等。唐代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寒食节的习俗活动大多成为清明节的活动。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有寒食或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人们将折来的柳枝插到屋檐下、床铺里,像传说中的晋文公那样编个柳圈戴在头上,或者用柳条捋两个小绣球,戴在头上。俗话说:“清明不戴柳,死了变个老花狗。”又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但民俗往往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山区,人们用类似巫术的方式,把这一习俗和诅咒害虫,祈求平安联系起来。沂蒙山区的人家通常会在这天用柳枝、松柏枝抽打墙壁,一边抽打一边念叨:“清明清明节,柳枝儿抽打青帮蝎,许你从打墙上过,不许你把人蜇。”   清明最初并不是节日,而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渐渐形成了一些习俗活动,唐代以后,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吸收了寒食节的习俗活动,从而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   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有墓祭、踏青、打秋千、放风筝等。墓祭也称扫墓,实际上是到墓地祭祖。祭祖的人会往坟上添新土,同时焚烧制钱。建国以后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学生和军人到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就是这一习俗的新发展。登高、踏青、打秋千、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清明这天,男人们要停止工作,女人们也不用做纺线、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儿,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娱乐。吃过早饭,人们就相约登高、踏青、或者放风筝,打秋千。民间有“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的说法。登高、踏青的时候,捎带着挖野菜。这时候最受欢迎的野菜是荠菜。挖来的荠菜带回家去,炒鸡蛋,做水饺馅,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在过去,民间把放风筝称为“放晦气”,放得尽兴后往往把丝线剪断,让风筝随风飞走,人们天真地认为飞走的风筝会把一年的种种晦气带走。   最有意思的活动是打秋千。传说秋千本名千秋,由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创造。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将“千秋”带入内地。到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用语,取“千秋万寿”之意,为了避讳,便将“千秋”二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形式。到唐代,秋千成为清明节的娱乐活动,称为“半仙之戏”。秋千又有直秋千、转秋千和翻秋千之分。直秋千比较安全,适合老年人玩,转秋千和翻秋千玩起来难度大,够刺激,是青年人的喜爱。妇女们似乎对打秋千情有独钟,不论老少,都兴高采烈、你争我抢地去打秋千。据说谁秋千甩得高,就意味着谁的生活过得好。民间有“女人的秋千男人的年”的说法。   此外,民间还有在清明节拔河、斗鸡蛋、做合饭、“熏虫”、“饭牛”、做“巧巧饭”等习俗。古人认为拔河可以祈祷丰年。民间认为吃了清明早上煮的鸡蛋,一年不长疙瘩。有的地方煮的是带血的头生鸡蛋,煮的时候锅里要放一些柳枝,据说这样的鸡蛋能治好痨病和哮喘病。有的地方煮鸡蛋时锅里要加几棵菠菜,煮完后用煮过鸡蛋的水洗眼,据说这样不生眼病,能明目。大人孩子吃完以后,还要把剩下的鸡蛋染上红红绿绿的颜色或者在上面画出有趣的图案,有的母亲还用线编成盛鸡蛋的网,把鸡蛋装到网里,让孩子提着到街上去。孩子们聚集到一起,就用这些花花绿绿的鸡蛋做玩具,玩起了斗鸡蛋的游戏。做合饭是把玉米、麦仁和绿豆放在一起煮成稠稠的稀饭,饭里放了绿豆,据说可以避狗蝇,但有的地方说加了绿豆会招来绿头蝇,于是就把绿豆改成豇豆。下饭的菜是炒菠菜,而且里面还要放一点肉,据说这肉就是各类害虫的替身,清明早上吃了肉,就等于把一年的害虫都吃掉了,害虫就不会来糟蹋人们种的庄稼,就会有一个好年景,因此这一活动叫“熏虫”。有的地方早饭吃水饺,水饺是用新鲜的菠菜或者韭菜做的馅,是庆祝清明到来、万物返青的意思。有的地方未出嫁的姑娘们会在清明早上相约到河边去做“巧巧饭”,她们自愿结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带着锅、碗、瓢、盆、筷子,凑足玉米、麦仁和绿豆或者挂面、鸡蛋,到了河边,姑娘们有的砌灶,有的拾柴,有的烧火,饭做好以后,先舀出一勺,慢慢浇到河里,边浇边唱:鱼,鱼,你喝饭,给我留着针和线;虾,虾,你喝汤,给我留着针线筐。连唱三遍。有的还要往锅里扔一些用秫秸做的女工用品,然后大家分吃“巧巧饭”,据说谁若是吃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有的地方的姑娘们要做两锅饭,一锅姐妹们吃,另一锅则端回家去给老人们吃,据说吃了这种“巧巧饭”的老人,能长命百岁。有的地方,清明这天早上要做上一顿好饭让牛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一年的辛劳,叫做“饭牛”,有“打千骂万,清明一饭”的说法,并且这天所有的牛都不使役,也不准打骂。   各地均有寒食立碑,清明揭碑的习俗。立碑经费一般由墓主的几个儿子均摊,已经出嫁的女儿家不负担经费,但在立碑时贡献“喜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