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飘啊飘

2022-01-09抒情散文刘芝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0 编辑

刘芝英讨厌绿色是从看了《飘》开始的。刚读《飘》的时候总想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对这本书那么推崇,因为它太不符合我平时的阅读习惯。以往读过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0 编辑 <br /><br />
  刘芝英

  讨厌绿色是从看了《飘》开始的。

  刚读《飘》的时候总想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对这本书那么推崇,因为它太不符合我平时的阅读习惯。以往读过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非常正直、善良、高尚,他们身上都有着你希望的人性所应具有的所有优点,那么的完美,让你常常因自身的种种缺点而自惭形秽。可《飘》里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却是多么自私、轻浮、爱慕虚荣的一个人啊,她喜欢在男性面前卖弄风情,甚至抢两个妹妹的男朋友,因不喜欢读书而非常浅薄,对自己有利的、自己喜欢的总是不顾别人的感受想方设法要弄到手……总之,在她身上集中了我最不喜欢的女性所有的缺点,而她偏偏最喜欢穿绿色的衣服,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因为讨厌斯佳丽而讨厌起她最喜欢的绿色来,我固执地认为,喜欢绿色就会像斯佳丽一样自私自利,而我非常不希望自己具有这样的缺点。

  在我看来,斯佳丽身上唯一的优点就是生命力、适应力非常强,但当时我却没有发现,这还是在别人的评论文章中看到的。我想,如果不是媒介对这本书评价甚高,我不一定会读完它。但是当我不久前抽出时间重新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当时因为阅历尚浅的原故,我一点也没有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而且我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也完全改变了,这改变让我重新喜欢起绿色来。

  以前我觉得斯佳丽和白瑞德就像书中上流社会的人对他们的评价一样一无是处,现在才发觉他们都活得非常真实而不虚伪,而我已在无数的经历中体会到,人要活得真实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斯佳丽从来不愿像身边其他女性一样掩盖自己的真性情而伪装成一个淑女,每次黑妈妈要把她塑造成一个弱不禁风,墨守成规,矫揉造作,千人一面的淑女的时候都要遭到她强烈的反抗。作者对当时美国南方种种风气的描写让我一点也感觉不到那是在写美国,而像是讲究出身、门弟、礼仪的英国或其他国家。因为美国一直是以自由、民主、开放而闻名的,可书中的美国南方呢,为了让斯佳丽在赴烧烤宴的时候,不大嚼大咽有损淑女形像,每次赴宴之前,黑妈妈都要逼着斯佳丽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因为女人吃东西要少得像鸟儿一样才算得上小姐,否则就会被讥笑为没教养,本来想跑却只能步行,跳舞一连两天也不累,却要说跳一支华尔兹就犯晕,对见识不如自己的男人要违心地说“你真了不起”, 明明知道的东西却要装作不知道,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娶你。斯佳丽丧夫后很长时间都不能出门,不能参加舞会,与白瑞德聊聊天便引来议论纷纷。在战争期间,因斯佳丽惧怕那刻骨铭心的挨饿滋味而经商更是惹来众人唾骂,斯佳丽和阿希礼仅仅拥抱了一下就惹来灭顶之灾,那些礼仪把人性禁锢得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传统观念一模一样,符合社会规范的模样。

  所以,当白瑞德第一次见到斯佳丽大胆向阿希礼求爱,一点也不像其他女孩一样,“对妈妈的教诲深信不疑,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论自己心里怎么想都不敢违命,把自己的心事啦,愿望啦,伤心事啦什么的全都掩蔽起来”时,他认为斯佳丽是举世无双的,她的精神世间少有。在大家对斯佳丽不守礼仪议论纷纷的时候,只有他欣赏斯佳丽的真性情。他喜欢斯佳丽是因为在他认识的女人里,只有斯佳丽心眼直,讲究实际,不装腔作势,也不会满嘴说罪过论道德。他鼓励斯佳丽说真话,只要是真话,哪怕是骂他,他也鼓励她说下去,但如果她像别的人一样说些虚伪应酬的话,就会遭到他尖刻的嘲讽。他对斯佳丽说,他可以忍受她对他的厌恶,忍受她对他发脾气,忍受她对他耍恶毒手段,就是不能忍受她说谎,如果她变得跟其他女人一样,他就会永远离开她。他鼓励斯佳丽自己拿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让别人主宰。他让斯佳丽像他一样不在乎别人说闲话,不在乎名声,说名声是个大包袱。

  如果说斯佳丽尚且有不读书而显得浅薄等缺点,那么白瑞德就非常完美了。他聪明、机智、幽默、风趣,言辞锋利,常常直指事件真相,几句话就剥掉了别人虚伪的外衣,让人露出本来面目。他因年轻时的特立独行和种种不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行为而被家庭和社会遗弃,所以对自己的种种恶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对上流社会的种种不合人性的规范加以无情的嘲弄。斯佳丽的离经叛道是因生存所逼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她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白瑞德则不然,他对社会上种种违背人性的社会规范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有着切肤之痛,所以他常常故意去违反,故意去触犯,即使身败名裂也毫不在乎。在众人都在积极抗战、支持抗战的情形下,他看出了南北方实力的悬殊,他们是在打一场必然要失败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毫无意义,仅仅只是在为少数最高官员谋利而已,却要让无数民众去送死。然而他的这些先见之明,却被冠以了“叛国者”的骂名。正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在战争中大发国难财,从不参战。但是当国家处于即将灭亡之际,他还是毅然从军,尽管明知道等待他的是饥饿、疾病与死亡。尽管他总是对那些正人君子、爱国者们冷嘲热讽,但是当他们因为袭击黑人而要遭到逮捕并被处死的危险时,他又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们。他总是喜欢捉弄那些正人君子,为了制造他们不在杀人现场的证据,让他们躲在他们最看不起的妓院里,并且让妓女为他们做他们不在杀人现场的假证,说他们一直就呆在她们那里,让白佬毫无办法。但是被救者的家属却因此而更加仇恨他,因为他让她们的正人君子背上了嫖妓的恶名,那是比她们的夫君死亡更让她们难以忍受的事。面对她们的仇恨,白瑞德却毫不在乎。有时白瑞德也会像一个绅士那样,彬彬有礼地与上流社会的人们交往,但是,当大家对他有了好感,纷纷赞扬他的时候,他就对她们说,他做的好事都有着很自私的目的,他的行为并没有她们说的那么高尚,把上流社会的人恨得咬牙切齿,而他就在捉弄她们的过程中自得其乐。他从来不会像别人那样总是竭力美化自己,他丝毫不掩盖自己的恶行,还有意夸大,而将自己的善举说得轻描淡写,无足轻重。

  第一次看《飘》的时候,我像斯佳丽一样喜欢上了阿希礼,喜欢他身上所有他身边的人觉得奇怪的爱看书、喜欢音乐美术,以及除书本之外,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做什么都心不在焉的样子;喜欢他有闲暇的时候不是去行动,而是去思考,去纺织色彩亮丽的梦幻;喜欢他沉湎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情愿回到现实中来;喜欢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世人,对待人生,一有机会就回到音乐和书籍的世界中去;喜欢他不参与生活,总是坐在暗处看别人表演。喜欢他看人的时候,总是越过别人的身体,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远处。

  现在才发现,与白瑞德的生气勃勃、游戏人生相比,阿希礼显得软弱而苍白无力。他对现实除了逃避外别无他法,尽管他也像白瑞德一样,从一开始就对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为了维护他正人君子的名义,不得不痛苦地参加了战争。可悲的是斯佳丽直到玫兰妮死去后才发现,她一直苦苦追求的阿希礼,只不过是她心中的一个幻影。一直以来她都像一个固执的小孩,因为得不到阿希礼,所以总是想把他抓到手里,等到真的得到了,才发觉自己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是如此平常。但是等她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晚了,她已经伤透了深爱着她的白瑞德的心,等到她终于发现自己爱的其实是白瑞德时,白瑞德却要离开她了。小说到此结束,如此深爱对方的两个人,却因种种误会而要分开,留给读者的是深深的遗憾,无穷的回想。

  这部名著的魅力还在于对战争的深刻而细腻的描写。文中弥漫着浓浓的反战情绪,她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部女作家写的作品。书中对战争的描写让你如身临其境,你仿佛就跟在主人公身边,一同经受着战争的种种磨难,在紧张至极的时候甚至忍不住想跟着她一起尖叫。当她与白瑞德发生误会,白瑞德天天醉酒,身体和精神一天天垮下去的时候,你会为不能告诉他们真相而焦急万分。她对战争中饥饿的描写,医院中臭气熏天、伤痕累累的伤员,战士们在战场上所要忍受的疾病的折磨、缺衣少食、疲倦劳累、面临的伤痛甚至死亡,都让读者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和恐惧。战争毁灭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富足、宁静的生活,精美的建筑,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等等。与战前主人公们闲适的生活相比,战后的世界是千疮百孔、凄凉而哀伤的,战前战后那强烈的反差,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她把战争对人们身心的摧残演绎到了极至,我想任何看了《飘》的人都不会再喜欢战争,不管发动战争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应该给玛格丽特·米切尔颁发诺贝尔和评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