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情热散文

2022-01-09抒情散文川媚

——略记3月30日阆中散文学会成立大会前往侯家大院,取道状元牌坊、照相馆,要近得多。古城禁车,电瓶车只好停在尼姑庵的那条小街口子上,从南街向南走几步,就可见侯家大院的宽大门庭。侯家大院有东西两大院落,在南街上隔街相对。我犹豫了一下,进了左……
——略记330日阆中散文学会成立大会

  前往侯家大院,取道状元牌坊、照相馆,要近得多。古城禁车,电瓶车只好停在尼姑庵的那条小街口子上,从南街向南走几步,就可见侯家大院的宽大门庭。

  侯家大院有东西两大院落,在南街上隔街相对。我犹豫了一下,进了左边的侯家大院,应当是被戏称“东宫”的那个院子。

  绕着第一个天井(我以为是阆中最美的天井,绿服红瘦,俯仰参差,开阔明净),沿阶檐向院子的深处走,就感觉到了众语喧哗的人群。我在会议室门口站住了,屋内暗淡的光线使我诧异。我眼睛一向喜欢低调的光,但此刻屋内屋外的光线差别,使我感觉到一些不适,有一点“我在明处,人在暗处”的敏感。

  这时候,听到召集人郑德贵先生的声音:胡老师,进来坐吧。

  我举步进了会议室,坐了背对门口的椅子,挨着老朋友秦老师。

  蓬松而丝毫不乱的头发,仿佛将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都投射出来,我看到的是一幅头发的雕塑。我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躲避着什么,她修行般地坚守,给自己制造了一些套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她不拒绝文学朋友的热闹。

  郑先生坐在白日的光线里,他那边还空着几个座位,领导们还没有到。

  他对坐在自己对面的到得比较整齐的当地散文作者说到:胡老师今天本来有课,把课调了来开这个会,我很感动。

  我没有对他说一句答谢或者解释的话(今天我是没有课的,因为没想到学校这个周末放了月假)。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高中教师周末上课是众所周知。今天授牌成立省散文学会阆中分会,是一件十年难遇的大事。自称已经卸任的官员郑先生来主持这个散文学会,也是十分难得的!郑先生在会议上,几次说到“我很感动”。这话虽然透着文人气,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心灵的高贵。会后郑先生为客人解说张飞庙牌匾“吾见刚者”,在我看来很像是以己度人:他说“无欲则刚啊!”

  翻着面前的会议资料,发现会议准备很充分,各方面的代表人士都请到了。但大多数与会者我都不认识。又翻一本封面很熟悉的书《女儿山》,民俗研究方面比较有成就的作家王扶民先生的作品。

  “你最近还好吧?上次在袁勇那儿也没说上几句话……”秦在我身边问。

  我无语,又摇一摇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心里正纠结得难受呢。难道我能告诉她,我差点来不了了。然而这随随便便的寒暄,值得一个人推心置腹吗?

  “我只带了几本书。”她自言道,然后站起来把自己的书送出去了。我过去就有她的书。我身边一位穿红T恤的人,面前放着一本她的书。我还记得书名“不老的风景”。书名很一般,掀不起我感情的波澜。这书名让我看到了一个老者的背影,一个远去的背影。“背影”也绝对比“风景”两个字,更形象吧,不知道她怎么给书命名的。

  “你的新书什么时候出来?”她问,问到了关键。

  “快了,春节就在印,快要发书了。”

  “到时候大家聚一下吧。”她说。

  “为什么?”我诧异了。

  “庆贺一下啊!”她的语调很平静。

  “没必要。有些事情默默地去做就是了。”我淡淡地说。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不想刺激别人的自尊心。

  “你孩子还好吧?”她居然有连绵不绝的话来问我,每次都是这样令我紧张,令我心烦的。

  “你不要再问了好不好?”我坚决地回绝道。

  她噤了声,低头静坐。我则专心看着眼前的书《女儿山》,又探头去问《女儿山》的作者王扶民先生:“这些灯戏是你整理的还是创作的?”他说,是创作的,整理就要写明是整理。

  她于是也向王老师问起他要出的一本什么新书,说是非常期待有这么一本书。我很奇怪她这么关心别人,而自己却似乎放弃了创作,于是对她说:你不是会写剧本吗,这个是很有出路的,有的电影剧本卖几十万、上百万的。她顾左右而言道:我对于文学什么的都不怎么……了。

  文学带给我们什么了呢?难道我们可以将自己所忍受的命运的残酷都算到文学的头上吗?或许我们很清醒,文学是随时可以放弃的,我们知道自己是爱文学的,不过更明白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和家庭是实实在在的责任,积极参与文学活动的姿态,只是要向大家表明我们不曾离开文学队伍,这就够了!

  大会开始,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先生向阆中分会会长郑德贵先生授牌。然后是省市领导讲话。耳聪目明、并无老态的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先生说:有12位作家得了四川文艺终身成就奖(他81岁,排名第三。得奖的还有我十年前见过的、如今98岁高龄的马识途先生,想起在省作协首届文学新苗座谈会上88岁的马老还讲了话,我忽然就有点岁月的感伤)。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张人士先生说:好的文学作品有余韵,让你思考,让你快乐。市人大副主任王萌先生说:文学是中国人的宗教,是净化人心的,然后会影响人心。阆中副市长祝琳从家乡南部赶来,她谦和地讲到:我很肤浅,不知道怎么爱阆中。她的话让我感动,我觉得文学不是别的,就是爱。谁能不被爱所征服呢?在文学面前,我们是被征服者。市政协副主席马凯先生简短地致辞,表示祝贺散文学会成立的盛事。他没有留下来午餐,留下一个飘然而去的孤独背影。

  省散文学会与会的有六位。在会上做过简短讲话的张人士先生,说到阆中的几点好处,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阆中的好,一是干净,二是清爽,三是空气好,四是漂亮,五是真实——他引申到:散文也不能假。他说的是大散文(韵文之外)的概念。他说,文学要用情深,有热度,要关注社会,影响社会,比如《高山下的花环》后来影响到上层决策。他说,地域文化是非常好的,我们应当书写对阆中的情、对阆中的爱。

  但我想,只有爱是不够的,对于文学,你必须有基本的判断力。在大众心里,新闻震撼世界,记者是“无冕之王”,作家要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那不如让记者兼并文学算了。然而新闻工作者与作家,在历史上却各有各的江湖,各有各的王道。据说作家邱华栋在新浪微博里发了一个信息:“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出发的地方。”

  文学关乎人心。我们在文学中更深刻地看到自身,看到小人物的命运。博客时代,是人民文学的海洋,文学爱好者应当有所作为,因为汉语文学已经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完善体系,而且正有一个无法估量的、越来越大的分母。

  有感于今天张人士先生关于文学与现实的讲话,我还要记下一部教育题材的中篇小说《愤怒的小鸟》。它讲的是学校、家庭、网络世界里的孩子,如何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里寻找与迷失。小说开头就有老师呼叫逃学的金圣木的愤怒声音。老师的愤怒我实在是很熟悉的,我在办公室里听到过教师对学生的咆哮,置身其间最让我感觉同情的是学生的沉默,我担心,那沉默里有没有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失望和悲愤?

  这个小城市里,也会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它们像一场场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那些行为和事件先是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然后就悄无声息了,没有人愿意去渲染未成年人世界里的残损和成年人内心的虚弱。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作家。社会生活摆在我面前,但我不能说出对它的情感。我肯定也有过心痛,但心痛没有压倒漠然(无才是另一回事)。冷漠是作家最大的罪过,冷漠是任何人都背着的罪过。你对他人命运的冷漠,必然导致他人对你同等的冷漠。有一句诗说得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文学关注一个人的成长,关心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和环境的关系,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人际网络。今天我忽然翻到一本相册,里面有我一个学生的题词和一封信,她在信里说我是她中学时代最好的一位老师。由此我想到:这个学生,她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她知道感恩。我们处于盛世的青年学生,应当不要那么寂寞和空虚,\应当不要那么恐惧于人际关系,应当对这个世界多一点信心和热爱吧。

  文学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自我拯救,同时惠及他人。

  人啊,都需要自我拯救,不要灰心啊!

  人啊,别忘了好好地爱你的孩子,孩子就是你的希望,你就是他的君王。

  我知道今天我的紧张,从会议前一夜就开始了。我不想对好朋友说出这个可怕的夜晚,不能说我差点就不能来参加这个会议了。我不想说出自己心灵紧张的原因。

  还有,如果那些死去的紧张的灵魂,他们年轻到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仍然默无声息,没有人替他们说一句话——这些话,活着的人是听得到的——那么,我还有什么个人的命运好说呢?一切残酷的事情都可能成为生命的养分。我不是拇指姑娘,拇指姑娘是一个讽刺!

  在今天的太阳下,我读到屈原的《橘颂》,忽然想起三峡之行,想起屈原留下许多痕迹的九畹溪。我有一张九畹溪一线天的相片,被选在一本摄影集里。摄友看后随口说:我知道你喜欢拍这样的!当时我没有多想,此时我想,他要说的或许是:你就是喜欢那种不可多得的绝世风景,因此不惜走难走的路,做漫长的等待……
                              (2012,3,31)

[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3-4-9 08:0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