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天堂的门票
2022-01-08抒情散文寂寞沙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5 编辑
九寨天堂的门票川主寺——一个充满幻想的地名。川主寺——一个盛满感恩的地名。一个地名有时就如人名总是寄托着一种情感。一个人名有时也如一个地名永远承载着一种……
九寨天堂的门票川主寺——一个充满幻想的地名。川主寺——一个盛满感恩的地名。一个地名有时就如人名总是寄托着一种情感。一个人名有时也如一个地名永远承载着一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5 编辑 <br /><br />九寨天堂的门票
川主寺——一个充满幻想的地名。
川主寺——一个盛满感恩的地名。
一个地名有时就如人名总是寄托着一种情感。
一个人名有时也如一个地名永远承载着一种怀恋。
一个人名以地名的方式记住了他,以如此质朴的方式怀念他,也许岁月再怎么打磨也能在苍茫的历史里熠熠生辉吧,时光再如何荏苒也能在纷扰的空间里以优雅的方式回首吧。
谁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脚步远去之后,智慧和思想却如葱笼的树木永远扎根了。
是谁曾经在那片土地上望着那滔滔的洪水站立成一座丰碑?
是谁现在依旧在那片土地上看着那绿油油的麦田守望成一座雕像?
车子快驶到川主寺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有点潮湿,触摸着那个久远的略带寒冷的名字,心里的感动一点点蔓延。我知道,以这样含蓄又直白的方式记住一个人也是一种永恒,以这样真诚又感恩的方式一边边温暖那个已经远去的名字,也许是一种怀念的传承,更是一种智慧的传递吧。
川主寺其实不是一座寺庙,而是进入九寨天堂经过的一个很别致的小镇的名字。也许到这里来的人,都会在心里一边边炒热这三个字?为什么叫川主寺?在老百姓的心中,谁才是四川的主人?是谁才会以这样的形式纪念他?他以什么样的方式站立成一个精神丰碑,日夜供奉在世人的心中。
李冰。沾着历史的体温的名字。
他如美丽的冰雕永远以最智慧的方式伫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诗意地优雅地栖居在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潮湿的土地上。
一千七百多年的光阴足可以覆盖多少纷纷扰扰的过往,又谁以这样的智慧和务实的方式活在人们的心中。当时光走远,什么可以和岁月抗衡和时光较真呢?也许唯有思想和智慧的光芒会越过时光的隧道照亮世人的眼眸。
李冰。都江堰。都江堰是李冰的代名词了。
李冰,一个冰与水相容相依的名字。
冰是水的归宿,水是冰的灵魂。
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人的目光温暖着冰凉的名字,也许只有智慧可以沉淀在岁月的河床里,在这样的时候依旧熠熠生辉。我看着街上安静的人流,我想象着他的模样,模糊而又清醒,抽象而又具体。我似乎可以看到他睿智的额头,深邃的双眼,触摸到他粗粝的双手,似乎还站在岁月的最高处守望这片撒播下他智慧的家园。
在浩瀚的宇宙中,什么可以永恒?
在邈远的时光里,什么可以永久?
那一刻,我想起了长城,那是中国人的臂弯,挡住的是历史的风雨,留下的是太多的叹息。它可以和历史抗衡吗?它可以一直绵延中华民族的文明吗?都江堰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殿堂中,都如一粒璀璨的明珠,温暖着世人的眼眸,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一个大型的工程的兴建,必然有它的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背景;一个伟大的工程的延续、存在,带动所在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并融人社会,成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并决定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这又是多么伟大的一项“文化工程”。
我想起了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更深刻的对比,他在《古堰沉思录》里写道:“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巳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这样朴实而又智慧的对比,足可以擦亮历史的眼眸。都江堰如乡间母亲,包容的胸怀里都是质朴的泥土气息,流淌的源源不断的水,也是生生不息的智慧,也是生生不息的文化,绵延不断的生活。 所以,老百姓的口碑足可以树起一座丰碑。千百年来,李冰修都江堰的故事一直流传于巴山蜀水乃至全国。李冰的名字,像大禹一样耀眼,是中华民族治理旱涝灾害的卓越代表。
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川主。
他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让世人记住。
他的名字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让一颗颗温暖的心久久地抚摸。
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
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也是当之无愧的“川主”,各地还修有“川主祠”,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我没有见到川主寺,不知道有没有,我感觉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座寺在每一个四川人民的心中。
走进川主寺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苍茫了,透过玻璃,那别致的建筑点亮了每一个人的眼眸,似乎是谁的手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看到了那传说中的世外桃园,朋友惊呼:“这里是世外桃源吗?”我说:“如果这里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就是天外来客了。”
那时候,川主寺被柔和的灯光覆盖着,整个小镇就黄色的高原水晶,发出柔和而耀眼的光芒。安静的小镇在树木、晚霞、雪山映衬下显得典雅而又高贵。鳞次栉比的店铺藏羌风格鲜明,条条道路齐整清洁,很多店铺门口都是湿漉漉的水迹,不是很多的行人从容而悠闲。
在这里,高原景致、民族风貌与现代文明相融,绘出一幅大气而又精致的小镇风情画。一座座青瓦红檐白脊的藏式二层楼拔地而起,与周边古镇的建筑样式浑然一体。房舍的显著标志是纯木质结构,在灯光下发出柔和而质朴的光芒。既有传统风味,又有发展及升华空间,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动感。”看着别致而又洁净的小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真的有点恍惚了,在我的记忆中,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总是有点荒凉甚至落后,尤其是藏族。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可是这里,让我感觉看到了天堂的色彩。
川主寺在昏黄的灯光下是那么典雅和古朴,诗意和原生态。有一种异域风情的风格,独特而别致,温暖而辉煌,文雅而自然。这里似乎是天堂,我的心里有种空洞的安静,忽然想起那个叫仓央嘉措的男人,那个心灵柔软,文字如水的男人,在那些翻动的经幡中我触摸到了那些鲜活的文字,也许最能与岁月抗衡的就是那些文字吧。是不是我们匆忙的行程里只是为了和你这一天的重逢?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如今,真的在途中与你相逢,是皆系缘份?还是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在川主寺的街头,我的目光显得捉襟见肘,怕简陋的行囊里装不下你所有的美丽,也怕不经意的时候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诗意 ,我不知道,我每走一步,是离你更近还是离你远去。也许只有那如水的文字和水一样源远流长。
走出川主寺,我的心里安静而轻盈,我相信总有一天,他站在岁月的高处,以最释然的眼神打量着脚下那片美丽的山水,四川的每一处山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本线装的书,川主寺也会作为一张别致的名片夹在浩瀚的历史书籍里,那本书的序言里一定有那个略带潮湿的名字。当你翻开的最精美的山水插图的时候,一定会在那些美丽的山水中触摸到川主寺那个小镇的温度,因为她就是通往九寨天堂的门票。
川主寺——一个充满幻想的地名。
川主寺——一个盛满感恩的地名。
一个地名有时就如人名总是寄托着一种情感。
一个人名有时也如一个地名永远承载着一种怀恋。
一个人名以地名的方式记住了他,以如此质朴的方式怀念他,也许岁月再怎么打磨也能在苍茫的历史里熠熠生辉吧,时光再如何荏苒也能在纷扰的空间里以优雅的方式回首吧。
谁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脚步远去之后,智慧和思想却如葱笼的树木永远扎根了。
是谁曾经在那片土地上望着那滔滔的洪水站立成一座丰碑?
是谁现在依旧在那片土地上看着那绿油油的麦田守望成一座雕像?
车子快驶到川主寺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有点潮湿,触摸着那个久远的略带寒冷的名字,心里的感动一点点蔓延。我知道,以这样含蓄又直白的方式记住一个人也是一种永恒,以这样真诚又感恩的方式一边边温暖那个已经远去的名字,也许是一种怀念的传承,更是一种智慧的传递吧。
川主寺其实不是一座寺庙,而是进入九寨天堂经过的一个很别致的小镇的名字。也许到这里来的人,都会在心里一边边炒热这三个字?为什么叫川主寺?在老百姓的心中,谁才是四川的主人?是谁才会以这样的形式纪念他?他以什么样的方式站立成一个精神丰碑,日夜供奉在世人的心中。
李冰。沾着历史的体温的名字。
他如美丽的冰雕永远以最智慧的方式伫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诗意地优雅地栖居在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潮湿的土地上。
一千七百多年的光阴足可以覆盖多少纷纷扰扰的过往,又谁以这样的智慧和务实的方式活在人们的心中。当时光走远,什么可以和岁月抗衡和时光较真呢?也许唯有思想和智慧的光芒会越过时光的隧道照亮世人的眼眸。
李冰。都江堰。都江堰是李冰的代名词了。
李冰,一个冰与水相容相依的名字。
冰是水的归宿,水是冰的灵魂。
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人的目光温暖着冰凉的名字,也许只有智慧可以沉淀在岁月的河床里,在这样的时候依旧熠熠生辉。我看着街上安静的人流,我想象着他的模样,模糊而又清醒,抽象而又具体。我似乎可以看到他睿智的额头,深邃的双眼,触摸到他粗粝的双手,似乎还站在岁月的最高处守望这片撒播下他智慧的家园。
在浩瀚的宇宙中,什么可以永恒?
在邈远的时光里,什么可以永久?
那一刻,我想起了长城,那是中国人的臂弯,挡住的是历史的风雨,留下的是太多的叹息。它可以和历史抗衡吗?它可以一直绵延中华民族的文明吗?都江堰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殿堂中,都如一粒璀璨的明珠,温暖着世人的眼眸,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一个大型的工程的兴建,必然有它的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背景;一个伟大的工程的延续、存在,带动所在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并融人社会,成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并决定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这又是多么伟大的一项“文化工程”。
我想起了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更深刻的对比,他在《古堰沉思录》里写道:“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巳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这样朴实而又智慧的对比,足可以擦亮历史的眼眸。都江堰如乡间母亲,包容的胸怀里都是质朴的泥土气息,流淌的源源不断的水,也是生生不息的智慧,也是生生不息的文化,绵延不断的生活。 所以,老百姓的口碑足可以树起一座丰碑。千百年来,李冰修都江堰的故事一直流传于巴山蜀水乃至全国。李冰的名字,像大禹一样耀眼,是中华民族治理旱涝灾害的卓越代表。
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川主。
他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让世人记住。
他的名字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让一颗颗温暖的心久久地抚摸。
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
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也是当之无愧的“川主”,各地还修有“川主祠”,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我没有见到川主寺,不知道有没有,我感觉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座寺在每一个四川人民的心中。
走进川主寺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苍茫了,透过玻璃,那别致的建筑点亮了每一个人的眼眸,似乎是谁的手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看到了那传说中的世外桃园,朋友惊呼:“这里是世外桃源吗?”我说:“如果这里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就是天外来客了。”
那时候,川主寺被柔和的灯光覆盖着,整个小镇就黄色的高原水晶,发出柔和而耀眼的光芒。安静的小镇在树木、晚霞、雪山映衬下显得典雅而又高贵。鳞次栉比的店铺藏羌风格鲜明,条条道路齐整清洁,很多店铺门口都是湿漉漉的水迹,不是很多的行人从容而悠闲。
在这里,高原景致、民族风貌与现代文明相融,绘出一幅大气而又精致的小镇风情画。一座座青瓦红檐白脊的藏式二层楼拔地而起,与周边古镇的建筑样式浑然一体。房舍的显著标志是纯木质结构,在灯光下发出柔和而质朴的光芒。既有传统风味,又有发展及升华空间,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动感。”看着别致而又洁净的小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真的有点恍惚了,在我的记忆中,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总是有点荒凉甚至落后,尤其是藏族。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可是这里,让我感觉看到了天堂的色彩。
川主寺在昏黄的灯光下是那么典雅和古朴,诗意和原生态。有一种异域风情的风格,独特而别致,温暖而辉煌,文雅而自然。这里似乎是天堂,我的心里有种空洞的安静,忽然想起那个叫仓央嘉措的男人,那个心灵柔软,文字如水的男人,在那些翻动的经幡中我触摸到了那些鲜活的文字,也许最能与岁月抗衡的就是那些文字吧。是不是我们匆忙的行程里只是为了和你这一天的重逢?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如今,真的在途中与你相逢,是皆系缘份?还是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在川主寺的街头,我的目光显得捉襟见肘,怕简陋的行囊里装不下你所有的美丽,也怕不经意的时候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诗意 ,我不知道,我每走一步,是离你更近还是离你远去。也许只有那如水的文字和水一样源远流长。
走出川主寺,我的心里安静而轻盈,我相信总有一天,他站在岁月的高处,以最释然的眼神打量着脚下那片美丽的山水,四川的每一处山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本线装的书,川主寺也会作为一张别致的名片夹在浩瀚的历史书籍里,那本书的序言里一定有那个略带潮湿的名字。当你翻开的最精美的山水插图的时候,一定会在那些美丽的山水中触摸到川主寺那个小镇的温度,因为她就是通往九寨天堂的门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