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江声浩荡龙开口

2020-09-24叙事散文张乃光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第一次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开篇短句,刻骨铭心。最近重读,打开首页正巧看到这个句子,突然间接到来自金沙江的电话。电话是友人龚忠政打来的。我相信这巧合有某种机缘。果然两天后,便听到浩荡的江声,在龙开口电站。一道大坝巍然屹立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第一次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开篇短句,刻骨铭心。最近重读,打开首页正巧看到这个句子,突然间接到来自金沙江的电话。电话是友人龚忠政打来的。
  我相信这巧合有某种机缘。果然两天后,便听到浩荡的江声,在龙开口电站。
  一道大坝巍然屹立于江面。坝高116米,坝长768米,把汹涌而来的金沙江迎头拦住,最高蓄水位可达1298米。正是冬至后的第二天,我站在大坝左岸,看到拦截后的江,放慢了脚步,在大坝前面汇成一片大水,内敛而有力量。
  虽是冬天,江水依然绿得发蓝。金沙江水在印象中红赭色的时候居多,我去过江边无数次,曾经在石鼓一带游过泳,如此碧绿的江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只有四条雪白银亮的江水,从四个泄洪中孔喷珠溅玉涌出,打破江面的寂静,在无穷澄碧中增添了勃勃生机。
  大坝工程已接近尾声,大坝后引水发电系统内的安装工程正在进行。龚忠政在龙开口电站负责宣传工作,他的脸比印象中胖了许多,脸上的笑也亮了许多。他在去大坝的路上向我介绍说: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共有五台机组,每台机组是36万千瓦,目前已完成一号机组的安装,只等输电线路一通,就可开机发电,把滚滚江流变成电流。
  望着沉寂的江水,我想起了蓄势待发这个词。奔腾的江水,在大坝前的停留,是在蓄势,一声令下之后将会一涌而下,变为无穷的电能。
  龙开口——突然就想起了电站的名字。是的,眼下已是万事俱备,只等待着神龙开口。正这样想着,浩荡的江声中龚忠政突然又讲话了:人生也如这江水,是在千曲百回中前行的,正是一路的曲折、跌宕、失落,形成了江流的正能量。
  心被有力地撞击了一下。龚的话使我想起他的身世。这个来自大山深处出身寒苦的年轻人,经历的坎坷比同龄人要多得多。母亲早亡,大学毕业后父亲也撒手归西。没有背景与依靠,先在电视台作记者,后又到小湾水电站作宣传工作。有段时间还到缅甸参加过水电开发。当有朋友告诉我他后来调回了华能澜沧江公司昆明本部工作,本以为他会就此安稳下来,可不久后又听说他去了金沙江龙开口电站。他的人生,也如江水一样曲折、跌宕、甚至出现很多落差。但在浩荡的江声中,他历练出丰富的人生。他的妻子,在两地分居的情况下,工作和家务之余刻苦攻读,还考上了中山大学博士生。
  一股比江水还镇定强大的力量,直逼心头。我感觉到了龚忠政话里潜藏的力量。他的身上,蕴藏着浩荡如江水的正能量。这是多年来一直感觉到的。
  对于大坝工程,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国内环保主义者的批评,怒江水电建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为此写过《一条深刻的大江》,表达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忧虑。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条大江,它在水脉循环、景观塑造、生命维持方面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在文化、美学和精神上所提供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与经线走向一致、长约三百一十六公里的怒江大峡谷,是一条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地理走廊、生物走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去使用它的价值。怒江是深邃的,它促使我们陷入的思考是深沉的,它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深沉的大江。”
  眼前的金沙江,名声自然在怒江之上。如果怒江是深藏不露的隐者,金沙江就是一位啸傲江湖的大侠。它独立特行,一路豪歌,奔流到到四川省宜宾市合江口,与岷江合流后开始叫长江。如何经营维护好这条大江,有效而合理地使用它的价值,确实是一个江水般严酷的问题。考量着大江两岸众生的智慧。
  此时,正能量这一个说法,悄然间又触动了潜伏于我内心的观念。对于一条江的建设,给它增添的应该就是这种正能量。
  大坝左端,一个引水口赫然在目。龚说:这是等大坝蓄水之后,用于农田灌溉的取水口。以前,江水脚下滔滔流,山上滴水贵如油。这个状况很快就会改观。他指了指不远处一片房子:“将来,农田灌溉引水工程就从那里通往下游。”一个当地农民,站在旁边,听龚的讲话,笑了起来,连叫几声“好哩,好哩!”
  江水既可发电,又能灌溉。这确实体现了一种新的建设理念。
  固守一条江,并不是要固守贫穷。在怒江边,我曾不止一次亲眼目睹两岸的人太穷了,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贫穷,他们企盼着通过怒江的开发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怒江十三级电站的搁浅,留下了一个像江水一样冰冷的问题:当地人民怎样脱贫?这个问题一直触动着我的心。我期盼找到一种合理的开发。
  江面水波,反射着冬日的阳光,一晃一晃,晃得两岸高山也暖暖的。大坝两岸的高山,呈现黛色,在冬天来临之后毫无萧瑟之感,山上的房舍也很有精神的样子。这不能不叫我暗自吃惊。我在江岸走来走去,在浩荡江声中不时拍照。拍江水,拍大坝,拍两岸的高山。龚也在我身边说个不停。
  龙开口电站建于大理州鹤庆与丽江地区永胜县交界处。一般情况,划界往往以江水为界,龙开口却是个例外,电站两岸上下五公里左右的地盘,都属于鹤庆县龙开口镇。龚指着大坝西北不远处一道山箐对我说,“从那里开始,才属于永胜县。”这座电站的建成,自然对大理人有益得多。
  我笑,丽江人岂不是亏了?龚忠政指了指江左岸大坝一侧的引水口:“哪里哪里,大坝引水工程主要就是为丽江永胜修的。”忽然想起来时路上,不时听闻水声,悬崖陡壁间时有飞瀑湍流闪现。鹤庆县境内的漾弓江,就在龙开口注入金沙江。对于右岸大理州境内的乡村来说,水的问题显然不如丽江迫切。电站建成增加了大理税收的同时,却以农田用水补偿丽江,天公看来是公平的。
  眼前的景色,很少金沙江留在我记忆里的蛮荒之感。而“蛮”、“荒”应该正是金沙江原初自然生态的底色。现代文明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这里的一切:碾压混凝土大坝、坝后式钢混建筑的引水发电厂房,改变了江水原来的流动状态。原来的江面上,只有一座钢索吊桥,电站兴建之后修起了一座水泥大桥,一座吊桥,两岸建起了大片建筑。通往大坝的水泥路边,遍栽着鲜花、绿树,绿荫间还看到单双扛等健身器材,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我望着江水发呆。大坝反对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也许就是过多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大坝反对者的意见,自然包含着很多不容质疑的合理因素。正是他们比江水还冷静的理性精神,使怒江水电开发搁浅了。但那些反对的声音,在龙开口电站及金沙江、澜沧江其它电站的建设中也许正转变成了一种正能量,这是反对者始料不及的。在电站办公区,我走进一片扶疏的树林之中,我立即认出了许多珍贵树种:红椿、高山榕、红枫、桂花,还有许多认不出名字的树木,这是龙开口电站的珍稀植物园,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已成为电站建设者的意识。
  脚下路向右一转,我来到一个大棚林立,水池纵横的场地,龚抢着向我介绍说:由于电站大坝建设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电站征询、采纳专家意见,建造了这座为保持金沙江野生鱼类资源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通过对金沙江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尽量促进金沙江野生鱼类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养鱼池的水都是从金沙江里引来的。近期增殖对象为圆口铜鱼、鲈鲤、岩原鲤、长薄鳅、短须裂腹鱼和细鳞裂腹鱼,每年放流32万尾。远期放流鱼类有云南鲴、长丝裂腹鱼、长鳍吻鮈四种。
  我在养鱼池徘徊良久,听着汩汩的水声,思绪不绝如缕。反对的声音其实并不可怕,甚至是有益的。正是大坝反对者的意见,促成了大坝建设者的正面思考。
  当晚,龙开口电厂筹备处副主任吕熠打来电话,邀请我去江对岸的文化室喝茶。龙开口建管局局长任成功,一个身材厚实的中年汉子,笑着对龚忠政说:“来,我驾车。”说罢从小龚手中接过车钥匙,在夜色中发动了车子。
  这可是名符其实的喝茶。没有歌舞,没有喧哗,心无旁骛。茶具很精致,在金沙江边这样的茶具应该称得上是一种奢侈。茶叶也是上好的普洱红茶。本以为两位电站的负责人会向我聊聊电站的事。对于这样一座金沙江上即将发电的电站,他们完全可以以功臣的口吻侃侃而谈。但任成功却拿起小龚手中的《中国摄影》杂志,与小龚聊起了摄影,聊取景,聊聚焦,聊曝光补偿,最后聊到各式相机,任脸上露出孩子的笑,说自己就有一部价格不菲的尼康相机。怕我冷落,龚从书架上拿来一本电站的宣传刊物,递给我。我看到封底上有任成功的摄影作品,一组金沙江边的云影,照得美仑美奂,神采动人。坐我身边的吕熠,也滔滔不绝,讲起了茶叶的品种、优劣、烹制、保存,头头是道。一听之下,来自茶乡的我顿觉孤陋寡闻。文化室内一群天南海北的年轻工人,围在茶桌边,脸上带着好奇的笑,静静听任成功和吕熠款摄影、讲茶叶。
  同是水电建设者,任和吕各有自己的心灵空间,一个是大自然的欣赏者,一个是生活的品味者,由这样的人来建设管理水电站,自然会给这座大江边的电站增添不少文化的内涵和色彩。我想,正能量的构成要素应该是丰富的。
  夜渐渐深了,返回途中,一串串灯火从窗外一闪而过。过大桥时我突然听到了浩荡的江声。金沙江并不寂寞,因为有这样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
  江声浩荡。突然间便明白,《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什么要以江声来为一个天才音乐家的出生作铺垫了。江声孕育不朽,能与江声相伴的人是有福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