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成都的味道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在成都生活过几年。现在回想起来,成都的生活是安逸的,味道是巴适的。
  成都的安逸,不仅仅是因为生活节奏不快,更多是因为成都这个城市的氛围。闲散的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看到最多的不外乎就是麻将。男人女人,老头子老婆子,稀里哗啦得哈得好不安逸。偶尔会有人“嘭”的一声,把刚摸起来的牌砸到桌上喊:“胡了!自摸!”。假如桌上有女人,一般都会娇滴滴的带着成都口音特有的嗲,说:“哟喂!你那个是啥子手气哦?又自摸咯!”。男人说话跟女人恰恰相反,很大气。假如胡牌的是男人,会很高亢地说:“咋子哇?不服气嗦?个人手气不好,怪得到哪个嘛?”。在街道的绿荫下,成都人们几乎就这样在闲散中度过整个周末的午后时光。这仅仅是成都生活的一个开始,重要的活动都在傍晚。
  一到傍晚,三朋四友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至于吃啥子,这就太多了,比如火锅、串串、干锅、冷锅鱼、芋儿鸡、荤豆花、烧烤……等等。冬天的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羊肉汤、羊杂汤或是牛肉、牛杂汤。
  成都人吃饭是有自己的规矩的。除了需要请客吃饭以外,通常都是AA制,并非是要明算账,而是闲麻烦,仗义不是体现在请客吃饭上的,AA倒可以省去过多的虚伪客套,大家吃饭也不必过多拘礼了。
  串串其实跟火锅一样,不外乎也就是各种菜品一锅煮,差别在于串串是把菜穿在一根竹签儿上的。有人管串串叫手提火锅。也有冷锅串串,就是把已经煮好的串串放到一盆冷掉的汤料里。不管是火锅、串串还是冷锅串串,都离不开麻辣。可以说四川人是离不开麻辣的,成都人更是离不得麻辣,若是失去了麻辣,生活便是没有的味道的。
  冷锅鱼也跟火锅差不多,可以说就是鱼火锅。一般情况下,冷锅鱼是按人头收费的。我在上学的时候,冷锅鱼一客九块钱,味道麻辣鲜香既经济又实惠,同学们聚餐都选择它。老板根据每桌人数适量煮鱼。一锅鱼端上来,吃完不够的话是还可以加鱼的,也可以自助配些素菜。当然,酒水是另外收费的,还要另收锅底费的。为防止有人恶意浪费食物,结账的时候,老板还会捞下锅底,如果剩下的食物超过一公斤会根据重量加收钱的。
  芋儿鸡跟冷锅鱼的消费方式一样,但要贵一些,通常都是一客二十多块钱。跟冷锅鱼一样,也是火锅似的,只不过煮的是芋头跟鸡肉,味道同样离不得麻辣。
  荤豆花也是按照人头收费。它跟先前提到的汤锅食物差别就大了。首先,汤锅不是麻辣的,配的蘸碟是麻辣的。这是一道两全其美的美味,既可以吃自己喜欢的麻辣味,又可以喝鲜浓的汤。豆花是汤里煮的主菜,配有酥肉、平菇、心、舌、肚等等各式各样的荤素菜。吃点麻辣,再喝点汤压压,感觉爽到家。
  吃这些美食,最离不开的是啤酒,一口美食一杯啤酒,这就是成都最真实,最地道的味道。配上枸杞酒或是梅子酒也是很不错的,丝毫不会影响成都的味道。
  冬天的成都阴冷潮湿,所以吃牛羊肉汤锅是再好不过的。汤白得跟牛奶一样,喝一口汤,浓浓的鲜香便会散尽心冷潮湿的心情。蘸料一般都备有香菜、小米辣、蒜泥、盐还有白腐乳。可以说,要是这些汤锅里的美食离开了白腐乳就完全失去了趣味。白腐乳不仅仅提升了牛羊肉、牛羊杂的味道,也刚好压住了它们的膻味,真难以想象是谁发现了这个奥妙,也真心感激发现这个奥妙的人,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妙的味觉享受。
  夜幕降临,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随处都能听见那些吃饭的人,微醺后大声摆龙门阵的声音。偶尔,放在地上的酒瓶被不小心翻倒,发出尖锐的“当当”声,但这丝毫不会扰乱龙门阵的继续,翻倒瓶子的人一边继续大声的摆谈,一边弯下身扶起酒瓶。女人们总是喜欢“咯咯”的嬉笑,偶尔会听见她们的骂声,但骂人并不代表她们在动怒。
  夜渐渐入深,热闹的场景逐渐淡去,斑斓的灯光取代了一切。当然,并非每个人的每天都是这样的。最平常的日子其实是很简单的。回锅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这些都是家常菜。在平淡的生活中,这些享誉全世界的菜,是人们家中餐桌上最朴实的伙伴。这些菜也不需要介绍,具体做法跟说明经常出现在电视上,说多了反而会腻。
  现代化也影响着成都。大多数时候,人们因为要应对繁忙的工作,中午都只好在外面吃,生活总归需要节俭才能做到细水长流。小吃就是工作便饭的最佳选择。
  说到成都街上的小吃,那是说不完的。最平常的就是面条了。成都的面馆多,可以好不夸张的说,随便你走到成都的任何一条街,都能看到面馆。面条的种类也多得数不过来,我就挑些最平常的说。比如牛肉面、大肉面、肥肠面、鸡杂面、煎蛋面、海味面、怪味面、老麻面……这些都是有汤的面。没有汤的面是很有意思的,有担担面、干捞面、勾魂面,其实大致相同,都类似于炸酱面,但是在加的绍子上却有细微的差别(这边通常都叫加在面条里的料为绍子)。担担面加的绍子跟炸酱面差不多。干捞面加的绍子一般用净瘦肉炒的。勾魂面加的是炸酱绍子,只不过再加了点肉松。
  成都还有种面是很独特的,叫铺盖面。铺盖面的面,不是面条,而是一张很大很薄的面皮。面汤里会加上煮得很烂的豌豆。泡椒鸡杂绍子是铺盖面最经典的口味。通常铺盖面的面馆也会卖豆汤饭。豆汤饭就是用豌豆汤泡饭,再加点卤肉或者红烧排骨在里面,味道清淡爽口,平时吃惯了麻辣,偶尔吃一次感觉很棒。
  成都的粉店也多,最常见的是肥肠粉。关于烫粉,在成都都叫冒。肥肠粉要用肥肠汤来冒才是最地道的味道,佐料里芹菜花椒加得多,这样不仅掩盖住了肥肠的臭味,也恰到好处的增添了肥肠粉的滋味。好吃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吃不够,所以配上的肥肠总是吃不够的。可以加节子。节子就是一节肥肠,一般都是五厘米长左右。
  配肥肠粉最巴适的,是军屯锅盔。锅盔是牛肉馅儿的,薄脆爽口,咬的时候用肥肠粉在下巴下面接着,上面会落满一层锅盔的渣子。我喜欢看锅盔师傅做锅盔。先把适量的面团擀成长条,然后摸一层牛肉馅儿,卷起来后竖起来,最后擀成饼状。他们速度很快,飞一样的,不知道要通过多少年的制作才能练就这么纯熟的技艺。记得有次跟朋友去吃肥肠粉,朋友也跟着观看做锅盔,他说,要是他能学会这样做锅盔就好了,肯定赚大钱。锅盔师傅笑了,说:“师傅,不要开玩笑咯!要是这个可以挣大钱,我就不得在这个地方起早贪黑咯!”。朋友开玩笑说:“是喽,你就吹哇,生害怕别个跟你抢生意嗦?”
  我那个朋友是成都人,特别喜欢麻。每次跟他去吃肥肠粉,他都会特别吩咐老板多加点花椒面。他也喜欢研究玩,成都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带着我去的。
  说到冒,在成都又有另外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小吃,就是冒菜。有人说,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这样讲,或许你就能够猜想得出来冒菜具体的样子了。一份冒菜,实际上就是盛在一个碗里的火锅了,只是不像火锅那样一直煮着。起先冒菜都是冒素菜的,后来被很多人创新,出现冒脑花、冒牛肉等等荤菜品种。甚至有些人还创立起来了冒菜的品牌,这让原先不是很起眼的街边小吃,逐步发扬光大起来。现在在成都,比较出名的冒菜,应该就是那家婆婆冒菜了。我去吃过,味道确实巴适。
  成都的凉粉也多,不过大多都不是成都本土美食,成都地道的凉粉是龙泉驿的伤心凉粉。我第一次吃伤心凉粉就是在龙泉驿那边吃的。当时我问老板为什么名字是伤心凉粉,老板笑着说:“因为少得伤心、辣得伤心、贵得伤心”。我一尝,的确是叫人伤心。里面加了小米辣,那种辣直接钻进舌根后,直接就窜到心口,辣得人直流泪。如果加点保宁醋,就能把伤心凉粉的味道发挥到极致,酸辣爽口,份量少,吃不够,简直是少得伤心;吃完付钱,要比其他凉粉贵一块,果然是贵,但不是很伤心。
  刚到成都的时候,经常看见街上有人在叫卖:“叶儿粑,叶儿粑,巴适得很!”我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叶儿粑”。于是我好奇的过去看了看,原来叶儿粑就是用糯米粉包的包子,然后粘在一片叶子上蒸。叶片的清香混合着糯米的米香,闻着味道就让我不停的吞口水。买来一个,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了下去,软黏的皮一破,肉馅咸香的汤汁流进嘴里,吞下去以后,那些香留在嘴里很久都不会散去。现在也会经常跟一些成都的朋友联系,他们经常在电话里说:“哥子,准备啥子时候又回成都哇?还想吃叶儿耙不?”
  说了那么多的美食,可能很多人都想弄明白,这些美食具体的地址在哪里。其实没必要纠结哪一家好,在成都,这些东西到处都是,每一家店都各有风味,一点也不吹嘘,成都的食物,味道就是巴适。
  转眼间,我回乡已经两年多了,虽然偶尔会去成都一趟,但都只是逗留几天,那些让我魂牵梦绕的味道,总是没有办法能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吃得完。身边的同事大多都在成都上过学,我们偶尔会聊些关于自己在成都上学时候的经历,但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成都的味道,然而说起这些味道,经常会让我们忍不住吞口水。每次说完,大家都说:“巴适!”
  这就是成都的生活,安逸。这种安逸主要是因为一种味道,巴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