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守护传统并不是保守倒退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英国著名诗人托•斯•艾略特在他那篇著名的文论《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曾谈到:“我们称赞一个诗人的时候,我们的倾向往往专注于他在作品中和别人最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自以为在他作品中的这些或这些部分看出了什么是他个人,什么是他的特质。我们很满意地谈论诗人和他前辈的异点,尤其是和他前一辈的异点,我们竭力想挑出可以独立的地方来欣赏。实在呢,假如我们研究一个诗人,撇开了他的偏见,我们却常常会看出:他的作品,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他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我并非指易接受影响的青年时期,乃指完全成熟的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的影响的极端重视。

      前些年,在中国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股“国学热”。传统的断裂所导致的现代人如飘萍般无根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迷惘所引发的内心惶惑不安,很自然成为这股潮流的原因和契机。西方的文艺复兴最初确实是以复古相标榜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掘,给人们摆脱中世纪迈向近代提供了现成的典范和理念。几百年来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方,一直保持着不可取代的最高价值的地位。像尼采这位要“重估一切价值”的哲人,也把古希腊文化作为心目中最高理想,而音乐巨人瓦格纳则坦言他的乐剧就是以古希腊悲剧理念为追求的目标。

       在今天,我们回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发展历程,不仅是重拾国人的信心,也是创造未来的动力。当今的时代注重创新,吸收外来文化是创新不可或缺的途径,一个虚无的国度是无法与外来文化相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的,也没有一个强健的脾胃来吸收和消化外来的财富。就像一个连汉语都过不了关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翻译,一个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所知甚少的人,面对另一个同样博大精深的外来文化,只能仰天长叹,莫知所措,根本就无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谈不上交流和创新。

       历史的虚无主义是文明的天敌,无论是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经济法律和文化艺术,只有从各自历史发展轨迹的寻觅和贯通中,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其称为保守倒退,不如说是使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更坚定明确。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主义情怀,像斯特拉文斯基这位曾经以惊世骇俗的作品震惊大众的先锋派音乐大师,也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不断回到古典音乐的源头,找寻新的理念和灵感。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文化艺术,那种完全背离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昙花一现的东西。有人说:“在艺术上,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集中的、瞬间的价值命中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信哉斯言!如今流行的那些以颠覆传统为时髦的,所谓后现在的东西(如行为艺术),很可能会被历史所遗忘。

       我们的教育弊端不仅只是填鸭式的灌输,而且传统文化的教学也只不过是点缀其间装点门面而已,既缺乏系统性也缺乏必要的深度。社会教育的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没有被动员起来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一些媒体更成了娱乐的天下,反而起了急功近利,助长读书无用论的作用。

        很多中国人都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复兴,中国作为大国重新在世界上和平崛起。但什么时候我们不仅只是向世界输出电视机、冰箱和劳工,也输出精神理念,道德伦理和文化艺术大师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