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辛丑原创】豆腐八姐婆

2022-01-07抒情散文stbeijun
透过小巷的夹缝朝东面瞟了一眼,八姐发现阴了好几日的天空,今天“有日”(出太阳)了。三八节真是好日子,一大早就能看见“日头”。八姐站在往日摆着豆腐摊子的临街家门口,一边喝着白粥,一边咕哝着。八姐兄弟姐妹八个,其一生做豆腐的父母,最终还是将这种……

  透过小巷的夹缝朝东面瞟了一眼,八姐发现阴了好几日的天空,今天“有日”(出太阳)了。三八节真是好日子,一大早就能看见“日头”。八姐站在往日摆着豆腐摊子的临街家门口,一边喝着白粥,一边咕哝着。   八姐兄弟姐妹八个,其一生做豆腐的父母,最终还是将这种不适合女孩子做的营生,交给了八姐。因为,八姐的性格根本不像女孩子——长者一张跟豆腐对立的刀子嘴、一副好管闲事的胸怀。   咱“胶己人”俗话说的“凄惨啊豆干兄”,指的就是豆腐产销行业劳动者独特的艰辛。而作为女版“豆干兄”的八姐,则天生没有凄惨相:再熬夜,也不熊猫眼;担再重,也不弓腰身。所以在社区里,八姐也算是“豆腐坚强”了。   作为五零后,八姐没能像上辈人一样,也生出“兄弟姐妹八个”来。要不是自谋职业,她眼下两个女儿中的妹妹,也偷生不出来。所以,做过“游击队长”的她,尤其珍惜来之不易的这两个“千金”,除了起早贪黑做豆腐、卖豆腐养大她俩,还决意要使其出人头地。   廿多年过去,出人头地是出了,但八姐的“刀子嘴”却把俩女儿雕刻成两种模型。小女儿被骂成了大学生,毕业后宁愿挨踢也不愿再挨骂,所以毅然投身IT行业当一名“挨踢狗”。大女儿抗虐骂的免疫力相对较强,所以丢掉那些虚幻的理想,就地成长为八姐也窃喜的“豆腐二代”。   “豆腐二代”女儿拿着智能手机从家里走到巷口,给八姐母亲看小女儿发来的祝贺“三八节”表情包:祝八姐仙女节变成仙女,不再骂人。   八姐看完小女儿的表情包,一声冷笑。大女儿见状,一声暖笑:好了好了,大过节的,“生好”滴仔(露个笑靥来看看)。今天不摆摊了,去串门当你的“仙女”吧!居民小组长。你做的那点豆腐,还不够我在直播间里带货。   大女儿虽然大学没赶上,但大市场赶上了。八姐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刀子嘴豆腐心”人脉,一直是社区的金字招牌。无论是网格里的贫困帮扶对象,还是下游的服务业客户,尖嘴利舌的八姐一直都是其心中的菩萨——该帮的都帮,该优惠的都优惠。这美好的一切,一夜之间被大女儿的直播间吞噬了。   大女儿把豆腐作坊搞得像拍电视一样,拿着八姐做的品牌豆腐,只是讲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唱些离题万里的歌,不久就有快递小哥上门来取货,搞得门前的小摊有时接不上货。这种虚拟与实体店的拉锯战,让八姐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刀子嘴,有了磨刀霍霍的冲动。   唉!难怪春晚岳云鹏唱了《最亲的人》之后,跟帖的风凉话“干倒你的,不一定是同行”,随之网红。眼看自己实打实提炼出来的品牌,竟然如此不经摔打,八姐突然有些伤感。   好在大女儿的那句“居民小组长”,化解了八姐的伤感。八姐一直有“居委主任”(社区主任)情结,平时也喜欢到处为邻居“摆平”各种纠纷。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包括刀子嘴的原因),这个情结未能系上。不过,八姐的这种“百百叉”(好管闲事)风范,并未因此黯然失色;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还晋级为“万金油”的典范。所以,大女儿任命其为“居民小组长”,社区网格里的老少爷们粉丝则开始称之为“八姨”、“八姑”,甚至“八婆”。   不过,八姐对最后一个“八”称呼最反感。   眼见街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姐妹们开始上街,八姐决定按照体制人过“三八节”的待遇,放自己半天假:好吧!我去串串门。你把柜子上包装好的豆腐递过来,我要带走。这是后巷七婆预定的。   撂下碗,抹抹嘴,八姐从大女儿手里接过七婆的定单走向后巷。八九点钟的太阳,为八姐留下一抹休闲的身影。   七婆的儿子儿媳在一线城市开饮食店,特意留下学龄前女儿在家陪伴祖辈。门铃响处,七婆的孙女开门迎接,并乖巧地喊了一声“八婆好”!   八姐放好豆腐,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发:叫八姐。   白了八姐一眼,七婆道:让这么小的孩子叫你姐?莫非你是妖精?   八姐不理会,继续抚摸小女孩秀发:乖,叫八姐。   小女孩看了一下七婆奶奶,然后怯生生地喊道:八姐……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