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病榻之邻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病榻之邻

      因为生病住院认识了两个人:王老师和李师傅。我们一个病房,时间久了便知道他们的一些事情,颇有些感悟。
      这二人同属城边一所中学的退休佬,四十年前他们几乎同时进的那所学校。不过,尽管在一个单位,两人的地位却是不同。王老师是大学毕业分配当的教师,每月工资50块零5毛,比公社书记都要高。李师傅是顶父亲的职招工做厨师,一个月只拿37块钱。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两人地位的悬殊。
      或是因了地位不同,这二人在单位的关系也不怎么融洽。教师清高是通病,和食堂工人师傅说不到一起,玩不到一块是正常现象。王老师也不例外,平日里很少和李师傅这些工人套近乎,偶尔还为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和他们打起口舌仗,总嘲笑他们没有文化,是愚蠢的军队。还说这话是毛主席说的,拿出《毛泽东选集》作证,说毛主席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讲演时就说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个愚蠢的军队”。李师傅口瞪目呆,不晓得是真还是假,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打口舌仗李师傅当然不是王老师的对手,面子尽失,每每就那么一句:“你是臭老九……”不过尔后却能在卖饭的窗口找回自己的尊严,逮着机会就会耻笑王老师几句。王老师也是要吃饭的,也是想少掏饭票多打饭,少拿菜票多要几块肥肉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教师站讲台教学生始终要比工人窝在食堂里洗菜、切菜、掏锅灶风光,明显受人尊重。而且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做教师的价值。王老师教出的学生许多年后都记得他,有些日后还常来看望他。而李师傅就享受不到这样的礼遇,即使他当年给某个学生多打了一勺子饭,多给了一筷子白菜,时间久了也没人记在心里,偶尔见面能打个招呼就不错了。所以,王老师觉得这也是一种资本,一种骄傲,多次在李师傅面前炫耀。更重要的是,因为职业原因,教师家的子女自小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比如王老师的三个孩子就非常优秀,一个个金榜题名,在外面成就一番事业。而李师傅也有三个孩子,却都与大学无缘,几经周折才在当地寻得一份难算体面的职业。为此,王老师很有优越感,在李师傅面前又多了几分底气,说话论事、举手投足总带着一种教育人的口吻。李师傅惭愧,为此事唉声叹气许多回,恨自己教育无方,管教不严;怨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挣面子,让老子抬不起头。
      现在他们都退休了,关系融洽了许多。不过两人遇到一起还常吵嘴逗乐,这不,住一个病房还忘不了较劲。王老师说自己是职业病,他把自己的职业看得很重,似乎病与职业有关也是一种荣耀。因为长期伏案,王老师颈椎弯曲引发骨质增生。李师傅也说自己是职业病,王老师便嗤嗤地笑,说你那是什么职业病?你不就是老炊吗!李师傅不服,老炊咋的啦,老炊就没有职业病啊?那时在食堂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弯腰打水、搬米箩,重体力劳动,积劳成疾,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这不是职业病是什么?说得也有道理,王老师不信也不行,医生都说李师傅的病因可能与此有关。
      不过说归说,吵归吵,两个人在病房里还是很友好的,尤其是李师傅的子女们来的时候,总会把一些温馨带给王老师,每每此时,王老师便要说些感激的话。
      李师傅的三个孩子都在城里做事,各自成家立业,现时的小日子都能过得去。李师傅的腰椎病刚犯,脚步稍微有点不方便,三个孩子便强行把他送来住院,让医生每天给他按摩,做理疗,享受着一种疗养的待遇。大女儿、二女儿、小儿子轮流看护,每天变换着花样给李师傅吃些黑木耳炖骨头汤之类的滋补品。遇上周末,几家人带着孩子都来病房围着老父亲,尽说些开心搞笑的话,逗老头子开心,让老头子享受天伦之乐。这个时候的李师傅最是高兴,便常常拿眼瞟瞟病榻之邻,窥探王老师的表情。
      王老师的颈椎病引发身体不适其实有好长日子了,一直忍着,他是实在撑不住才来住院的。孩子们不在身边,老伴身体又不好,没人陪着,办事不方便。他住院期间,老伴还要看家,来医院陪护的时间很少,平日里大多数时间就他一个人在医院,吃的也是医院的病号饭,几块钱一顿,清汤寡水,没什么营养。而且自己打,自己洗,自己伺候自己。每次看到李师傅饭来张口,水来伸手,孩子几乎一刻不离地在身边打转,他就很失落,再也没有了以前的优越感,甚至滋生出许多的伤感。
      王老师的三个孩子分别在北京、美国、哈尔滨,大的是是高校教授,二的是科研人员,最小的是白领,个个事业有成。只是都很忙,一年到头没个闲时,都不能回家来看看一双父母。就是春节也不是都回来,有的要去另一方父母家团圆。像王老师这样不是很危险的病,他一般都不打电话告诉孩子们。就是打了,儿女们问问情况也不会回来的,顶多安慰几句,或是问要不要钱。王老师老夫妻俩也不愿上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处去,一是住不惯,没个熟人说话,寂寞难挨;二是和他们在一起也不方便,外地的媳妇,外地的女婿,总觉不是很近乎,缺少乡情,融洽不到一块来。还是在原单位住得舒坦,老屋老院老感觉,老人老话老腔调,怎么过怎么自由。孩子们的成功确是给他带来许多的优越感和虚荣心,但也给他带来一丝落寞,黯然神伤,尤其是在这病房里。
      特别是看到李师傅的孙子孙女,王老师就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王老师六十多岁了还没见过自己的孙子,三个孩子结婚都迟,因为学业,因为事业,都是三十好几才成家。而且结婚后都不急于要孩子,这让王老师夫妻俩很是着急。催也没有用,子女大了不听他们的话了,说多了,有时还会招来一声埋怨。
      李师傅的孩子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向王老师问声好,有时也会盛上一碗骨头汤给王老师。多数时候王老师都不会要,偶尔也接,只是喝完汤后有些不是滋味……
      看着两位眼前的境况,想着他们以前的情形,不禁让人生出许多的反思与感悟。我想到生命和亲情的内涵,想到家庭和事业的关联,想到幸福的正在含义。我在思考,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