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杂文】村里难觅“本地树”(已发3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村里难觅“本地树”
石广田


       春暖花开,正是植树的大好时节。然而在新栽的树木中,曾经熟悉的本地树种却难觅踪迹。

       以前农村栽树,大多出于“实用主义”。榆树、楝树、洋槐树属于硬木,可以做家具、做门窗、当房梁和房檩,同时,榆钱和洋槐花还可以当菜吃。泡桐、椿树、杨树可以做家具的装板,柳树可以当椽子、做案板,柳穗也可以当菜吃……很多树木都是“身兼数职”,用处大得很。

       果树刚开始并不受重视,只有个别人在自己庭院里,种一两棵石榴树或枣树。村头儿有两块地的名字叫做杏园和柿园,只是我记事时已经没有杏树和柿树,变成了寻常耕地。后来粮食价格偏低,各种果园兴起,杏树、桃树、苹果树等大面积栽种,甚是热闹。但供过于求后,水果价格骤降,很多果树再次被人们冷落,刨掉后又种上了庄稼。

       那么,现在的农村都种什么树呢?大路两旁和街边因为“绿色通道”“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多栽种法国梧桐、红叶李、洋玉兰、女贞、海棠、垂柳、冬青、紫薇等等,它们都叫“绿化树”。村子里的许多本地树种越来越少,甚至于在春天想吃榆钱、柳穗和洋槐花,只能去市场上购买,因为在许多村子里已经很难找到它们了。
      
       绿化树的需求高企催生了不少苗圃,很多苗圃里的树种让人眼花缭乱,根本叫不出名字。据苗圃的主人说,有些较粗的树苗一棵就能卖几百上千元,甚至三千多元的高价,比种一亩小麦收益高得多。在绿化树苗价格飙升的带动下,一股农田“非粮化”的冲动正在上演。

       一些另类果园也在悄然兴起。樱桃、冬枣、冬桃、葡萄、无花果等采摘园正在形成,有些地方为了做大产业规模,还配套建设了冷库、加工厂。想起多年前那些果园的命运,对这些新式果园我充满疑虑:它们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最终会是什么结局呢?

       国家曾出台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着手按照要求整改“林果业”。只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无序发展,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只有观赏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树木,刨掉后移栽到哪里呢?无处移栽岂不是百无一用?那些果树以及与之配套的设施,又将何去何从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