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2015,我的“双十一”

2022-01-02经典散文
[db:简介]


2015,我的“双十一”

陈礼贤

近年,马云他们造出一个“双十一”购物节,很受年轻人追捧。我呢,自然需要购物的,但除了书,别的很少买——有夫人操劳嘛。就是购书(多在孔夫子旧书网下单),也不分什么时节,随时随地都行,看中就买,没有等到“双十一”才下手的。

今年(2015)呢,还是十月下旬吧,各种媒体即开始为“双十一”造势,我所在的晚报也不例外。这种造势,是采编团队共同完成,我当然也参与其中。原来想的是,到了“双十一”,真要开抢时,我肯定要退到岸上观战,不会上网购物——“狂欢”是年轻人的事,老夫何必凑那热闹。不过,到了十一月初,为气氛所感染,渐渐动了心——什么节不节的,不过是购物罢了,少年购得,老夫也购得呢。

“双十一”前一周,先拟了个书单,去孔夫子旧书网和淘宝网搜寻,把选好的书先放进购物车,以便到时下单。“双十一”期间,聊发少年狂,真就狂购了一把。今天已是十一月二十日,“狂欢节”已过,所购书籍陆续送到案头。一盘点,有十五六种,计三十五册,收获颇丰。今日无事,将购置情况整理如下,并作说明,以纪念这个节日吧(一笑)。

《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上下二册,人文社2003年版),书款120元,快递16元,计136元。原书定价66元。

吾家藏书,有人文社所出《外国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上下卷),缺其姊妹篇《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前两年已将此书列入购读计划,但一直拖着。2015年10月底,成都一位作家来巴座谈小说,提及一些外国作家的短篇小说,有些似乎未曾读过,有些虽然读过,但印象模糊。外国作品,近年读得少,可补补课,遂决意购置此书。

其实,家中所藏外国作品不算少,人文社、上海译文社及译林所出的外国文学名著,约七八十册。但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的精选集不多,除了新购的这一套,另外尚有两种,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版,书薄,选文不多。而此书,据介绍,“共选四十一个国家、一百二十五位作家的一百二十六篇佳作。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只要篇幅合适,富有新意,均无遗漏;二十世纪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之作品也大都入选;即使名气不太大,但作品确实贴近现实、反映当代社会的也酌情收入。因为是‘百年精华’,在选收作家及其作品时,还特别注意到时间问题,上世纪初、中、末力争选篇平衡。可以说,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区域,不同色彩的作品在集子里都有所展示,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如此说来,似乎颇可一观。

我早年读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想在写作上寻求帮助,也确实获得很大的助益。现在读外国作品,想法有所不同。我这一生大约没有机会出国了,不能亲眼看到外面的世界到底如何,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阅读外国作家作品,观异国风土人情,看洋人如何生活,也算是一种游览吧。有些跑题了,打住。

《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社2013年4月第19次印刷)书款10元,邮资10元;原书定价30元。

《远方的鼓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书款20元,邮资10元;原书定价32元。

为了解书界动态,以广阅读,我订有《书摘》杂志(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类刊物),某日翻看最近一期,见有人介绍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这是一部游记作品。关于游记,我的印象中,多是写名胜古迹、发历史幽思、抒个人感慨,觉千篇一律,了无新意。那书评里说,村上的这部游记却是颇具个人特色,“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这就引起我的兴趣,立即汇款邮购。书到即看,确是好读,写意大利无处不在的小偷,跑步途中的可笑经历,在罗马停车的种种遭遇……比那些介绍风物景观的文章好看多了,也正好适合即将前往此地游览的人阅读。这是我读过的最有意思最有价值的游记。不过,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须在当地有长久生活的经验才行,倘若仅作浮光掠影的游览,是写不出这等文字的。此书还未看完,只能简单说这么几句。

其实,关于游记,我也写过几篇,本意是想写出新意,但常常心存疑虑:大家都那样写,你偏这样写,行吗?“艺术贵在创新,行啊,怎么不行呢,文无定法嘛”——人们往往这样回答。但真要写起来,却是左顾右盼。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心态阻止了人们的创新。总觉得,最保险的还是随大流。这样,那种了无新意的游记文就泛滥起来,要想看到面目不同的文字,自然难了。又说偏了,且罢。

至于《挪威的森林》,名头极响,早就知道,却没读过,既然要购村上的游记,也就捎带着买了它。年纪渐长,目力日衰,怕看长篇了,老实说,能否读它,还说不定。

《三月曝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所出“台湾学人散文丛书”),18.5元包邮。原书定价25元。

《饮膳札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书款22元,快递10元,计32元。原价22元。

《京都一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修订版),68元包邮。市面(网上)少有,双十一后,涨至88元。原价28元。

此三书皆为林文月著。林系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为台湾研究六朝文学的佼佼者。

怎么忽然想起她来?——那天无事,在书房捡出《八十年代台湾散文选》(楼肇明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出版)翻阅,不想被林文月一篇短文(《脸》)吸引。楼氏所编此书,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年间,便是偶或一翻,其中作品也大都读过了,有些篇章(如台静农、琦君、余光中等人作品)读过不止一次,但对林氏之文,此前竟一无印象。这次重翻,得识林氏,颇为诧异。可见作家与读者相遇,也有缘分一说。

就想看看她的其他作品。上网一查,林氏作品颇多,有所选择,遂购上述三书。《三月曝书》是林氏散文的精选,已读过半,其从容优雅的行文风度,对微物琐事的观察及绵密细腻的描述,皆令人喜爱。《饮膳札记》一书共收十九篇文章,先在网上试读一二篇,感觉不错。又兼有人评论说,这些文章借写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那么,这样热爱生活,让人感觉内心漫暖的文字,既遇之,则不可错过。《京都一年》,一本写京都的散文集(说是游记也行),据介绍,林氏当年访学、居留京都期间,访遍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娓娓的叙述,呈现了她个人对于京都的体会,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有如一幅白描长卷,一一展现眼前。这是网上的话,不好全信,还是先在网上试读一篇,觉得文字好,一种从容的态度,显得安静,合我的口味,也就买了。

说起来,买这几种书,也与我近年的爱好有关。一是爱看短文。今人作文,多长篇大论,其实并无新意,往往看不下去。倒是一些短文,篇幅短,没有无病呻吟的空间,要说空话套话,也无机会,往往写得清新可喜。二是想看新东西。所谓新,是从前没看到或看得少的。《京都一年》,将其当作游记,是很有意思的文字。《饮膳札记》,一个家庭主妇的膳食记录,跟《随园食单》不一样,且是更有温度和气息的文字。三是喜欢从容安静的叙说。故作神秘,惊惊诧诧,狂风怒号,大悲大喜,这类文字从前是喜欢的,自己也写过,现在或许因为上了些年纪,不大爱看了,喜欢的是林氏这种神意自若、言笑自如、雍容雅步的气度。
读林氏之文,忽然就想:真正的散文是高贵的,非雅致之人不能欣赏。真正的散文,也是奢侈品,俗人不能近之,即或有机会接近,怕也难解其味。我的意思是,太过俗气的人,是读不了散文的,也写不好。

《惜别》(止庵著)12元,邮资10元,计22元;原书售价45元。

《皮囊》(蔡崇达著),书款6元,快递10元,计16元。原书售价39.8元。

这两本书,是在网上看到的。有几个名家推荐,说有新意在焉。新在哪,想看看。现在还没看,不好给你说。

作为文学作品,只要有那么一点新意,也就不容易了。人类生活,就那么回事,可古今中外,好多作家都在写,差不多方方面面都写遍了,后人要创新,真不容易。

现在这个时代有一种精神,就是创新,物质生产在创新,精神生产也在创新。这很好。新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进步。

止庵是作家,也是学者,读过他一些文字。前年买过一套《周作人自编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颇喜欢。这书是止庵编校的,也附带着对止庵有了些好感。买他的散文集,此为首次。蔡崇达,以前没读过他的文章,在我眼里算是“新人”。他们会有怎样的创新,拭目以待。

《诗义稽考》,学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仅印一千套。全十册,150元包邮。原价300元。

《唐诗纪事校笺》(1.4.7.8册,共4册),中华书局版,书款50元,快递10元,计60元。

要说《诗义稽考》,得从《史记笺证》说起。韩兆琦先生穷十余年之功完成的《史记笺证》,可谓研读《史记》的入门书。令我获益最大者,是其“集评”。“集评”是荟萃前人的研究成果,沙里淘金。它以一篇为一个整体单元,作宏观的义理解读,帮助读者欣赏古籍的价值,“是超越前人的一种创新”。这部书我常置床头,慢慢读,一周读两三篇。

某日读《诗经》,要看注解,要翻辞典,还要查考其他资料,有些麻烦,就想:要是有一部书,将《诗经》历代训诂句解按类编排,汇为一编,那就方便了。上网一查,果然有,即是《诗义稽考》,遂在孔夫子旧书网选购一套。

《诗经》也好,《史记》也好,我不作什么研究,只是因为喜欢,闲暇读读而已。一般的注本也有两三种,不过都是一家之言,这种集注集评本,将各家观点罗列出来,可广见闻,亦可见前人读书之法,益处多多。另外,古人对文章义理的辨析考证,那些文字,不知为什么,我总很喜爱,读着玩,也觉得是极好的事。这好玩,一是古文那种韵味,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二是从文字后面,隐约可见作者的面影,各不相同,细细揣摩,也很有趣。

有时想,书太多,而年齿渐长,别的不读也罢,就读读古诗文吧,毕竟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真正的精品。购《诗义稽考》《史记笺证》这类多卷本的书(均为十厚册),就是打算慢慢读的,何时读完,没有计划,读到哪都行,只要在读着就好。

当然,橱中所藏古籍,不止这些,因非本次所购,不提。

《唐诗纪事校笺》,是顺便买来闲翻,看起耍的。所以,虽是残卷,只有四册,我也买。倘若日后觉得有必要,再补购也好。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中下三册,三联书店版,原价222元,“狂欢价”111元,包邮。在天猫下单,有优惠券及积分抵扣12元多,实际付款98.66元。双十一后,涨至165元。

二十多年前,读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对陈先生极是敬佩,“为人风骨凛然,不媚时俗,在当时的政治纷争中超然独立,保持了自我”,实在难能可贵。他的名言,如“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他的著述,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我皆耳熟能详。可惜,我不懂他的学问,这些著作因为太过专业,我没能读。却总不甘心。《柳如是别传》,论者说是陈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史结合,私下就想,既是传,对我而言,可能相对易懂一些吧,不管怎样,应该读一读才是。敬而远之,是大违本意的。一个读书人,对世所公认的名著,不翻一翻,啃一啃,不是枉活了吗。于是买了。

其他尚有《文学史微观察》(李洁非,25.8元,包邮。原书售价38元)、《梁实秋雅舍全集》(6册,武汉出版社2013年版,74元包邮。原书售价181元)、《京都古书店风景》(苏枕书著,中华书局2015年版,书款40.02元,快递12元,计52.02。原价58元)、《母亲的菩提树》(人文社2012版,9.8元,邮资10元,计19.8元。原书售价28元),有的系遗失补购,有的是他人推荐,不一一细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