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积绿肥

2022-01-01抒情散文季大相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积 绿 肥季大相大集体年月,化学肥料稀缺金贵,种田全靠有机肥当家。于是,积造绿肥就成了农民的主要农活之一。我家猪圈旁有个长方形的土坑。每年夏秋季节,父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积 绿 肥

             季大相

  大集体年月,化学肥料稀缺金贵,种田全靠有机肥当家。于是,积造绿肥就成了农民的主要农活之一。

  我家猪圈旁有个长方形的土坑。每年夏秋季节,父母割青草、铲草皮,一古脑儿投进坑塘里,注满水沤制发酵,待到塘内冒水泡,用木棍一搅,发出刺鼻的腐臭味,绿肥便可以下地了。一次,生产队搞积肥竞赛,既比数量又赛肥力。记得父母割来青草投进坑塘,又发动全家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捞河泥作沤制原料。“我下去捞,你们往塘里倒。”我自告奋勇的从母亲手里抢过脸盆,一个猛子扎入水底,将盆往淤泥里一插,双手迅速扒拢,接着端平盆浮出水面,满满一盆黑坳坳的塘泥。站在塘边的父亲从我手中接过盆,又传递给岸上的母亲,母亲端着盆飞奔到坑塘边,双手一掀,“叭”一盆泥劈头倾泻于青草上,河泥拌青草,沤出的绝对是上等肥料。

  “塘要满了,再捞2盆行了。”母亲站在岸边招呼道。这句话,对于钻下浮上的忙碌了大半天,已感疲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帖轻松的兴奋剂。我抹了抹前额的头发,甩掉手上的水珠,憋足一口气,手拿脸盆又沉入水底,将盆口立起来向前推。因捞取半天的缘故,塘泥已渐呈稀薄。我在水底摸索了好长时间,才端着盛满塘泥的脸盆浮出水面。

  “哎呀!把我们吓死了。”母亲如释重负的叫唤一声,人已瘫坐在地。

  见状,我甚感莫名其妙,放目顾盼,只见父亲弓腰曲背的站在塘里,双腿轮流的左右拨拉着前行,仿佛在捞取什么贵重的物品,脸庞上挂满焦虑。原来,我在水底憋了1分多钟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以致父母误认为我已溺水。我却依旧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嘴里嘀咕道:“有什么好怕的,我不是好好的吗!”头一抬,瞥见他们噙含的满目泪花,舌头一伸,扮个鬼脸,学着《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模样,晃几晃,尖着嗓子喊道:“看俺老孙神通广大吧。海陆空任由来去自如。”一番做作,活跃了气氛,逗引得父母勉力挤出丝苦涩的笑容。

  那年秋播季节,我家青草拌河泥注入猪粪水沤制的农家肥,满池呈墨绿色,铁叉头翻挖,黑坳坳的,冒出一股一股的臭气,熏鼻难闻,却赢得一片赞叹声:“这塘泥肥呢。都能赶上猪脚泥了。”结果,生产队集体研究,我家绿肥以1.5倍计算工分,在积肥竞赛中夺冠。

  除沤制绿肥外,生产队还将土地轮流腾茬种绿肥。绿肥是黄花草、苕子2个主打品种。秋播季节撒种下去,经历寒冬腊月的煎熬,待到开春,黄花草、苕子便一个劲的疯长,远望去,满目青翠。这时,看青的人会没日没夜的转悠着,不容人畜靠近田块。那年月,物质条件十分匮乏,大多数人家是吃完上顿愁下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于是,大人、小孩的目光就会不时的觊觎着绿油油、嫩汪汪的黄花草、苕子,尤其是孩子们,一手拎着篮子,一手拿着铲锹,在田埂上挑富秧、大足腿等猪草,挑了一会儿,就开始到圩坡边玩耍,捉迷藏、搬家家……殊不料,醉翁之意不在酒,趁看青人不注意,“哧”溜到地里扯几把黄花草或苕子,塞盖进猪草下面,哼着小调拎回家,洗净切碎,下锅炒熟后,鲜嫩香脆,尚未入口,早已满嘴生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放入一小勺荤油,那可算是天下最可口的美食,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一次,我和阿锁、小军等几个伙伴在苕子田埂上挑猪草,慢腾腾的磨蹭着,心里却打着伺机扯几把苕子回家解解馋的如意算盘。看青的高大爷瞧出端倪,双眼牢牢的锁定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不松懈,我们亦不放弃,双方对峙,不经意间打起了持久战。

  “你们谁要敢拽苕子,当心我找上门算帐。”终于,高大爷找个树丛钻进去,大概是内急憋不住了。

“哗”,良机难觅,我们几个人猫腰跃进地里,双手快速的拽扯着苕子头。

  “快走吧!高大爷发现就麻烦了。”不知谁的一声招呼,惊吓得大家拎着篮子撒腿飞奔离去。

  事后,我们几个人路过高大爷蹲过的树丛边时,特意停下脚步张望,却没有发现便溺的痕迹。于是,七嘴八舌的臆测着缘由。最后,归纳出一条最符合逻辑的结论:高大爷见我们几个人耗得可怜,故意避开让我们得手的。青被“偷”了,看青人是要被扣工分的,高大爷自然也不例外。不久,从大人们的闲谈中得知,高大爷因故意放任“偷”青,被队长撤换了看青的差事。私下里,我们几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表露了内疚的心迹。

  待季节轮转到夏插前夕,队长组织机手轮流驾驶着生产队唯一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歇人不歇机,日夜翻耕绿肥田。隆隆的轰鸣声里,铁犁划过土地,黄花草、苕子乖乖的隐身土底,而那翻了身的土块,则服服帖帖的趴卧着,仿佛大海里翻卷出一波波浊浪,颇为壮观夺目。成片绿肥田翻耕完,再放水浸泡2—3天后,便开始耙田栽秧。绿肥和猪脚泥当家产出的粮食,用时下的话说,乃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开饭时,锅盖一揭,满屋溢香,像久藏地窖的酒醇释放着甘汁。不过,产量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单拿水稻来说,每亩收成300—400公斤就是高产了。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经济条件逐步好转,化肥、尿素、复合肥等化学肥料,在岁月的轮回更迭中完成了与有机肥的角色换位。君不见,农村已无人家腾茬播种黄花草、苕子等绿肥了。一句话,化学肥料在庄稼地里当家。如此一来,粮食倒是丰产了,但其味失去了天然的质感。如今,农村有人家小面积种植出的无公害农产品,特别俏销市场,1公斤大米能卖出3公斤普通米的价格,并且是有市无货。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时沿消费。咀嚼积绿肥的岁月,虽苦亦回味无穷。其实,我们不必再经受那年月的苦难日子的折磨,倒是有机肥种植庄稼的模式颇值得总结推广,乃不失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版权声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