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神奇之树杨抱槐

2022-01-01抒情散文妹姚

神奇之树杨抱槐在鲁西北平原的宁津县西部,毗邻古黄河岸边(今漳卫新河),一条村村通柏油路逶迤如带,坐上8路城乡公交车西行2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个古老的村庄——黄家镇。下车后,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奇特景观——杨抱槐。此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仅……
神奇之树杨抱槐
  在鲁西北平原的宁津县西部,毗邻古黄河岸边(今漳卫新河),一条村村通柏油路逶迤如带,坐上8路城乡公交车西行2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个古老的村庄——黄家镇。

  下车后,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奇特景观——杨抱槐。此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仅树身周长三个小伙子搭手都搂不过来,足有5米多粗,枝子高达30余米。夏日来临,人们在树下纳凉,做针线活,华冠绿荫铺地足有半里之遥。在杨树高1米多处,又奇迹般的生长着一棵槐树,人们纷纷慕名而来,一睹他的雄姿,在此拍照、留影、观光、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高高屹立于黄河岸边,像似昭示着曾经的辉煌,张扬的是不屈的精神和生命的坚韧。那是一株巍峨壮观的奇树,那是一段凝聚百年的深情,那是两株繁茂的炫目的生命。

  一株白杨树,他在村头的湾边孤独地生长着,苦苦地等待着。终于有一天,一只勤劳的乌鸦从远方衔来一粒槐莲豆(槐树种子)去树杈上搭窝时,正巧落在杨树腐烂的树洞里,从此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而且从他身上破茧而出,汲取着他的营养和天地之雨露,日月之精华,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相偎相依,相濡以沫,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杨抱槐。至于这棵树有多少年了,现在已无人知晓,也无从考证,听村子里的老人们讲,这棵树少说也有几百年了,以前雨量充沛,地下水浅,树干还高,树冠还大,在十几里外的大曹赶集还能看到他的树尖儿,每当微风吹来,哗哗的杨树叶像是对自己的孩子叮嘱着什么,又如同一对亲密的恋人在窃窃私语。
  他似一位历经沧桑的岁月老人,虽经战乱、兵火、旱魔、洪涝、蝗灾的磨难,风侵雨蚀的洗礼,但仍生机盎然,顽强地生长在这片热土上,为人们奉献着绿荫和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电影《大刀记》摄制组曾来到黄家镇,剧中许多场景都是把这棵树作为实景拍进电影中。著名电影演员仲星火、杨在葆、郭凯敏、陈述,在拍摄闲暇之余,常在树下纳凉,和村中的老百姓拉家常,摆五龙,欢快的笑声伴着树叶响成一片,留下几多佳话。
  由于黄家镇地处古黄河岸边,隔河与吴桥相望,又是杂技南北八寨交汇之处,历时一个月的黄家镇古会更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商贾云集之地,历史也赋予了他许多神秘色彩,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说中大体可分三个版本:
爱情树
  解放前,村里有一对青年男女,花儿和果子。他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丽日蓝天下,俩人常在一起下河摸鱼捉虾;一起到村外的河堤上拔草拾柴。果子总是怕花儿累着,就把她的筐背在自己肩上,而花儿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果子吃,还偷偷为他绣了一个鸳鸯荷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花儿渐渐出落成一个四村八乡少有的俊姑娘,果子也长成了一个健壮的车轴汉子,双方心中也暗生爱慕之情。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二人憧憬美好未来生活的时候,恶霸地主王秃子,看上了花儿,非要强娶她做三姨太。因花儿家欠着王秃子的高利贷,她父母也没有办法。王秃子的管家来到花儿家,对她父母说,腊月十六以前要么还钱,要么给人,不然的话,到时就来抢人。花儿死也不愿给王秃子当三姨太,就找到果子,商量怎么办,果子和花儿紧紧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最后,果子想出一个主意,去东北他姑家,借钱来还王秃子的债,然后把花儿娶进家门。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果子就出发去了东北,花儿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果子哥,你可千万早点儿回来”。“一定等着我”的喊声久久响彻在茫茫旷野。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腊月就到了。花儿在家度日如年,盼星星盼月亮,还不见果子回来,而王秃子的还债日期马上就要到了,王秃子已经派人送来了彩礼和结婚时的嫁妆,花儿心急如焚,终日以泪洗面。

  就在王秃子迎娶花儿的头一天晚上,北风呼啸,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花儿趁着家人不备,拿一根绳子吊死在杨抱槐上。等到果子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拿着还债的钱赶回家时,鲜活的花儿已是一俱冰冷的僵尸了。果子看到心爱的人已经阴阳两隔,悲痛欲绝,肝肠寸断,扑到花儿的身上哭昏过去。醒来,果子已是万念俱灰,就在第二天晚上,也殉情在花儿死去的地方。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痴情男女,就把他们合葬在湾南边,让他们终日与同样痴情的杨抱槐相守相望。当地一首民谣这样唱到:恋人寻死杨抱槐,千呼万唤醒不来,相思树下相思泪,又一山伯与英台。
生命树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带领广大军民,在鲁西北地区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使敌人一提少年将军就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1940年春夏之际,纵队某部在王家庙巧设伏击圈,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敌伪人员近百人。恼羞成怒的敌人纠集泊镇、东光、吴桥、宁津的敌人对我实施铁臂合围,进行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我八路军挺进纵队为了保存实力,迅速向乐陵、庆云一带撤离,利用枣林和青纱帐同敌人展开游击战,巧妙地打击敌人。

  撤退时,我部一名战士被敌人打伤隐藏在黄家镇。老百姓为了保护好伤员,就把负伤的战士藏在茂密的杨抱槐树上。由于汉奸告密,疯狂的敌人得知伤员就藏匿在村子里,找不到伤员就把老百姓的房子统统烧掉,后来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见没人说出伤员在哪里,就杀害了两名抗日军属。

  鬼子走后,人们把负伤的战士接下树来,安排到还能住的房中,全村的百姓,你家一口米,他家一把粮,待产的孕妇也把平时舍不得吃攒下来的鸡蛋拿出来送给伤员。战士的伤口很快痊愈了,重新返回了杀敌战场。而他们自己却依靠槐花、槐莲豆和野菜度过春荒。有诗云:灵性之树杨抱槐,驱恶扬善世间来。任尔暴雨狂风起,一身正气满胸怀。
母子树
  说起母子树,故事要追溯到六百年前。据《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由于建帝年纪尚轻(仅十六岁)且生性懦弱,诸事听从于近臣谗言,抑制皇叔宗藩,消除诸王兵权,先后将周、湘、岷、齐、诸王削职为民,并降罪燕王,引起众怒。燕王朱棣“随机率兵自暑官属”,以入京“清君侧”为名,成立“靖难军”兵发北平。

  1399年建立帝得知四叔朱棣在北平起事,慌忙派开国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百万大军北上护国。结果,只一仗便兵败真定。后来建文帝又派李景隆为大将接替耿炳文,继续讨伐燕王朱棣。李景隆召集各路兵马五十余万,组成护国军,在德州一线同朱棣靖难军展开激战。

  一日,在古黄河岸边遭遇了燕王的主力,两军对垒,摆开战场要决一死战,只见旌旗遮蔽日,人喊马嘶,战鼓响彻云霄。两岸的老百姓为避免战火殃及自己,纷纷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离家园。燕王这时正带领二皇子朱高颐,大将朱能,丘福等察看地形,突然被一阵嘈杂的吵嚷声惊动,忙让军校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本村一对母子,儿子说什么也要背着瞎眼的母亲随逃难人群远走他乡,而母亲却坚决不让儿子背着当累赘。朱棣走到近前一看:少年骨瘦如柴,母亲双眼昏瞎。遂问少年为何非得背着母亲一起走,少年一指树上的乌鸦窝说:你看那乌鸦,它小的时候不会飞,是老乌鸦叼食把它喂大,等到它毛长全了,会飞出去觅食了,老乌鸦就掉完毛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叼食给老乌鸦吃。连鸟兽尚懂报哺养之恩,何况人也。我虽读书不多,但这样浅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我走到哪里就把母亲背到哪里,就是还有一口饭也不能让老母亲饿着。燕王为其孝心所深深打动,遂对少年说:好孩子,长大必有大用。你们不用逃离家园了,我在这树上刻上几个字,保你全家及全村平安无事。说完便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杨抱槐刻下:凡见此奇树者,一律不准进村扰民,违者格杀勿论。本大帅立。果然,无论是靖难军还是护国军见到此字都没有进村骚扰过老百姓。有诗这样写:百年古树杨抱槐,根脉相连互关怀,二十四孝人人敬,和谐春风迎面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妹姚 于 2009-6-11 05:2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