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福州路上淘书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福州路上淘书
                                                 文/围庭



      昨天,突然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想放下一切,到外走走。这话好像说得逻辑不通,既然没事可干,那就谈不上放下一切。不过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到哪儿去呢?最后决定到福州路书店去。

      每当心烦意乱时,我总会想到弥漫着书香味的福州路(这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只要一闻到浓郁的墨香味,我的神经便松弛了,我的脾脏血液不再淤滞了,我的心绪也开始沉静下来。还有一个因素是在福州路的书店里看很多书无须花钱,不过现在书店里好多书不让看了,店家用塑料薄膜封死,因为是透明的,只让你看塑料薄膜底下的书名和著作人的姓名。店家也许有店家的理由:读者只看不买,样书白白被消耗,店家赔不起。可是对读者而言,新书不翻翻读上几页,又怎么能够了解书写得好坏呢?有些读者愤慨不过,悄悄撕开塑料薄膜。我虽不屑做这种事,但打开别人撕开的书翻读几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此外,书店虽然名为敞架售书,却没有一块可坐之地容你歇一歇脚,每回看书都是依靠两条细腿苦苦地支撑着沉重的身体与头颅,几个时辰下来,人累得要命,乘车回家,不在公交车上找个座位,怕是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不过书店里也有舒坦的桌子椅子,但那得付三十二元买一杯咖啡,才可以以品咖啡的名义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儿阅读。据说这个法儿是从台湾学来的,但是台北的那家书店设有凳子供人免费歇脚,花钱买咖啡是自愿选择。再以收入和付出相比,花三十二元买一杯速溶咖啡,以此来换一个座位歇歇脚显然也太过昂贵(三十二元有时可以买一本不错的书呢)。我觉得学人家也得学习人家的长处,比如在购书环境,在为读者服务的诸多方面下功夫,而不能把在书店里摆放几张桌椅,让读者花钱买座这种行为,说成是购书环境的营造。一包好点的速溶咖啡进价三元不到,卖三十二元明显有宰人的嫌疑。书店宰读书人,犹如贪官利用官位鱼肉百姓,这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家书店居然在广告上介绍说:为读者服务,内设“书屋咖啡”。

      我喜欢买打折的书,上海书城里没有折扣,大众书局也没有。我不是买不起全价书,只是觉得现在的书价里的水分太多,本不该这么高的成本被书商虚报了。有了这想法,买折扣书就成了我优先的选择。福州路上的书店虽然很多,但折扣让利给读者的书店并不多,规模大、书类齐全的折扣书店更少。不过福州路全长一公里多,只要肯走路,总能找到品种多、折扣也多的书店。我从福州路的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快到西藏路时,才看到一家叫“淘书公社”的折扣书店。书店规模很大,层层叠叠的书架上罗列的书籍好像辽阔的海洋,知识的浪花不停地在上下翻滚着。入店走走,翻翻这册,看看那本,心里十分愉悦。平心而论,折扣店里的书良莠不齐,要买的话,得耐心地做排除法,而在砾石里找出金子来,则又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我一般先浏览简介,再仔细看序言,遇上特别有感觉的好文,先读上几页再说,如果满意,就往购物车上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半天的时间,看看车上,摞起的各种书籍堆成了小山,数数有祝勇的《他乡笔记》、董桥的《墨影呈祥》、史铁生的《史铁生精选集》、朱千华的《我的江湖美食生涯》、乔海燕的《随记光阴》、孙方友的《小镇人物1:名伶》、周成林的《考工记》等。

      容我对我购物车上的书籍作一番小小的介绍,以及购买的理由。

      祝勇散文近年来频频上刊,势头正劲。他的自序写得颇为诚恳,有些感人。他的游记头一回见,想领略一下风采。董桥是名家,只读他几行字,就觉文字香艳别致,拿在手上就不想再放下来了。史铁生散文鼓励了无数人,以前在刊物零星读过他的文字,这次想集中读几文。《我的江湖美食生涯》是一本写吃物的书,这几年此类题材的文字颇受欢迎,我不能免俗,当然也有口腹之念。乔海燕这本书写他插队落户时的事,虽是一个人在回忆,却浓缩了千百万知青的生死悲欢。我愿意再次重温那个年代的故事。《小镇人物1:名伶》的作者孙方友很陌生,但我站在书架边上读他写的《酒仙》,顿被他短而生动的文风打动。出版商介绍说:“在中国,不提笔记体小说则罢,如果提,则必提孙方友。”说到这个份上,此人“武功”肯定不弱。周成林在腾讯网被列为大家,他的散文集《考工记》中首篇《乱云》是今天站着读完的,刚一读完,立马被他冷中有暖的文字所吸引。“他笔下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甚至残酷,故事的黑暗与粗砾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一读就放不下。有人说他与文坛格格不入,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他像一位独行侠,天亮之前操刀潜行,等你瞧见他时,眼前只有一溜尘烟了。

      我对书的评价是既要有趣,也要有点意思,如二者不能占全,有其中一项也算好书。我不敢说上面的书好到什么程度,但占两项标准之一的不在少数,其中两项都占的也有。这一本本好书置身于折扣店里有点委屈,但并不表明它们是真的掉价。读一本好书,好像是在会见一位好朋友,好书不易找,好朋友也不容易碰见。碰上了,无论是书还是朋友,都觉得是缘分,要百般珍惜。有时想,到书店逛荡,与其说是觅本好书,还不如说是希望去拜见一位心仪已久的知己。

       再来说说周成林的书。从“淘书公社”出来,一路等车和坐车,只要方便,便取出《考工记》阅读,到家吃饭时又拿出来读,夜寝之前,拧亮床头灯复又读,直至夜半,我读完了这本书。似这般如饥似渴地不间断地读一本书,只有在我年轻时才会有,这样形容,不是说我又回到了年轻时代,而是这本书实在太棒了。写这本书的人,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多少年似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