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春暖花开话自杀

2021-12-26经典散文
[db:简介]


  
春暖花开话自杀

  积雪融尽,绿草已见,杏花将开的时候,得到一套中华书局版《红楼梦资料汇编》,这要感谢南方的一位朋友送来这套书。说起这套书来,记得曾经问过他,书中可收集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答曰:不清楚。这一收到书,打开目录,就找王国维先生的名字,看到244页他写的《红楼梦评论》,定下神来,觉得这套书要对了。
  认识王国维,始自文学概论课本。书中介绍中国特有美学理论意境说时,多有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引文大多注明出自《人间词话》,于是四处寻找此书。看到岳麓书社1999年4月一版一印的《人间词话·笠翁曲话》时,虽然对书中的一半是李渔的文字有些不快,但是彼时《人间词话》仅见这一版本,只有买下。坦率地说,《人间词话·笠翁曲话》翻过数遍,书的后半部分-笠翁曲话至今未读,《红楼梦资料汇编》——命运亦或如此。
  “人生即意欲(或曰意志)之表现,意欲是无法满足之渊薮,而人生却总是追求这无法满足之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这短短的一句话,据说就是叔本华哲学思想之精髓。深受西方哲学特别是叔本华哲学思想影响的王国维,评论红楼梦即是从人生欲望痛苦入手展开。
  人生即是痛苦,如何解脱痛苦?王国维说道:“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彼知生活之无所逃于苦痛,而求入于无生之域,当其终也,恒干虽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若生活之欲如故,但不满于现在之生活,而求主张之于异日,则死于此者固不得不复生与彼,而苦海之流又将与生活之欲而无穷。故金钏之堕井也,司棋知触墙也,尤三姐、潘又安之自刎也,非解脱也,求偿其欲而不得者也。彼等之所不欲者,其特别之生活,而对生活之为物则固欲之而不疑也。故此书中真正之解脱,仅贾宝玉、惜春、紫鹃三人尔。而柳湘莲之入道,有似潘又安;芳官之出家,略同于金钏。”
  《红楼梦》书中人物,如金钏、司棋、尤三姐、潘又安般自杀的不少。一般来说,对于自杀者,认为其自杀往往是因为对于生活了无希望。王国维却认为上述人等是对今日的生活存着欲望,而这欲望又不能满足,非常痛苦,为了在异日实现自己的欲望,于是抹脖子。俗语说的好,早死早超生。且说超生到哪里去?火星自是去不了,还是生到这地球上的人世间,重新来过人生,希望换个境遇,过上自己前生想过而没有过上的理想生活。但是人生即是痛苦,这早死早超生之人,这一生,其实还得忍受痛苦,只不过与前生比较,那痛苦可能换了种别致而已。
  人生即是痛苦说的始作俑者叔本华,其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厌恶基督教,喜欢印度教和佛教,在佛教这点上,他和王国维的自杀并非解决人生痛苦之道出世方是的说法有了契合点。不过,叔本华虽然觉得人生即是痛苦,但是他既没自杀也没出世寻求解脱;说意欲是无法满足之渊薮,可是他也风流了几回,曾雇人打听自己的著作的销售情况,对自己书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名声很是不满。大学授课时为了出风头问题,和黑格尔闹过矛盾等等。总而言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一点不曾少过些许欲望,他在人世间活了72岁,算得上寿终正寝。而受其影响的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却是在学术盛年的50岁,投昆明湖自杀。按说叔本华的生活优越,有足够的财产让他无生活之忧,专心从事形而上的独立思考,著书立说,本该觉得人生幸福才是,但他却立了一个人生即是痛苦之说。《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的译者李小兵所言或有道理:“纵观其(叔本华)一生,有吃有喝,可谓完满。但就是他,却把人生描绘的那么黑暗,把幸福看的如此不值一钱!这也许说明了一个道理:过腻味了的人生即为痛苦!”
  叔本华的德国后辈有一人——鲁道夫·赫斯,其人入狱前,乃是第三帝国第三号人物,入狱后,被编为第七号囚徒的他,则是世界上第一孤独的人。他所在的施潘道监狱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各指派1名监狱长共同管理,各组织30名卫兵轮流看守。而所有这些人,看守的犯人,仅仅只有赫斯一人。小时看过一篇世界之窗介绍第七号囚徒的文章,说到他的起居饮食,其条件之优越,令我心生感慨,有吃有喝,可谓幸福。这么美好的生活,为何要屡屡寻求自杀,以至于狱方收去刀叉等西餐餐具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用于自杀的物品来防止他自杀呢?然而狱方的这些做法对于过着数十年如一日生活,人生即是痛苦的赫斯来说,都是徒劳。现在百度知道,赫斯在93岁高龄,行将就木之时,一心寻死自杀N次的他,不知找了个什么法子,终于自杀成功了。
  尤三姐将自己对柳湘莲的一腔痴情说与尤二姐后,曾对贾琏言道:“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持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罢断簪玉而誓,此后一心等待。得到柳湘莲的定情物——鸳鸯剑,更是满心希望,等待柳郎前来迎娶,却等来退亲一事,最终拔剑自刎。
  如果说衰老不堪的赫斯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一心预谋寻死,最终在年近百岁之时最终实现了赴死的理想。那么青春红颜的尤三姐自刎似乎则是变起仓促,血涌上头,片刻间做出的决定。但是,尤二姐在对贾琏转述三姐情思所寄时说:“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按照王国维摆脱意欲和人生的痛苦的——出世和自杀说法,来前后对照尤二姐尤三姐对贾琏的言辞及此后尤三姐的所作所为,便知尤三姐自刎一事,其实也是早有预谋,所谓的两手准备罢!白发红颜的两位自杀者,有吃有喝,按李小兵的话说,可谓幸福。赫斯的自杀,尚可说是“过腻味了的人生即为痛苦!”那么尤三姐呢?她可曾经说过要伏持母亲。
  自杀不能解决人生意欲的痛苦,出世则为正道。妙玉出家做了姑子,对照一般说法,算是出世。按王国维所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彼知生活之无所逃于苦痛,而求入于无生之域,当其终也,恒干虽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来对照,则知妙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出世者,实质上,以她对茶水茶具的讲究;对一个老村妇用过的茶杯嫌腌臜;对宝玉的生日的记住和生日贺贴上的自称槛外人,便知她对生活上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非但有,而且渴望拥有极品。于此,王国维有言:“故苟有生活之欲存乎,则虽出世而无与于解脱;苟无此欲,则自杀亦未始非解脱之一者也。”自杀和出世都不是解脱人生意欲痛苦的关键,关键是有无生活之欲存在。
  王国维正值学术盛年之时,自投昆明湖。此事向来说法纷纭。曾有左派说法认为是愚忠,为清室尽节,片面的印象记忆中搜寻,似乎85年前出的书,似乎都采用这种说法。后来他的遗书出现,然而“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几句,语焉不详,什么世变,让他采取了这种解脱方法呢?如果没有了生活之欲,出世和自杀乃是同道,李叔同就是出世的先例;如果有生活之欲,则自杀并非解脱之道。遗书又言:“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陈寅恪)、吴(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从他遗书中对家人的生活嘱咐及对自己藏书安排上看,他应还有生活之欲。若是如此,自杀又怎么能是解脱之道呢?难道另一个世界的字典上,没有“辱”字吗?
  然而不管怎样,五十而知天命,正是学术上的黄金年龄的王国维走的决绝,一代国学大师殒落。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国维的文化殉节说,由此而来的罢。还有人说王国维的自杀选择,不仅具有其自身的生命逻辑合理性,也有充分的学理依据。限于篇幅,于此不再赘言。只是,不过,两种方法里,为何不选择出世呢?
  知天命的王国维先生遗书中的那个“辱”字指的是什么,是韩信的那个“辱”字吗?竟至于为此字自杀。而可以知道的仅仅一点,50岁,正值学术盛年的他过早离去,对中国学界是一个损失。50岁,还是黄金年龄,25岁呢?25岁,仅仅只有50岁的一半;25岁,在3月26生日这天于山海关铁路卧轨自杀的海子呢?
  今天,在诗歌几乎死亡的今天,3月26日,海子的生辰——忌辰的这一天,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25岁自杀的他,如50岁自杀的王国维一样,留下了许多为何自杀的疑问……设想。他的好友,诗人西川在《死亡后记》一文中就总结设想出了海子自杀的六条可能原因。六条,比王国维先生自杀的可能原因,大约多出了一倍,但却很难让人相信,写出那么美的“春暖花开”的境界的诗人,会抛弃诗歌和春天自杀。海子自杀的后果,说起来,除了让那时的人们一下知道了原本孤独寂寞的他以外,还导致了中国当代诗人自杀潮。仅举名人一位,写出了据说代表整整一代人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诗的顾城,杀妻后自杀。
  赫斯的自杀,使我极感震撼,93岁的老人,在几无可能自杀的环境中,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尤三姐的自刎,让我痛感这世上的女人总是吃亏的;王国维的自杀,令我深为感慨,世上就此少了几本如《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一样好看的书;海子的自杀,一声叹息,如果你不自杀,我是否有机会读到寂寞无名的你的诗歌;顾城的自杀,只有厌恶和唾弃。
  ·,一个点,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之舞》,对·的背后是什么做了详尽的探讨,我也做了最大的努力去看懂这篇小说,并试图看到·的背后,但是,这个·的背后依旧不知其所以然。白发红颜,逝者已逝,·背后的那个世界不可知更无法联通,无从知道。中国当代文人,身体上痛苦最多的,或应是史铁生,轮椅,褥疮,尿毒症,接踵而来,每一天回望前一天,都觉得前一天的痛苦比起当天的痛苦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死亡……命运,是他文字的主题。奇怪的是,他从没有被自己文中的死亡意象所吸引,始终坐在他的轮椅上,在·的这一面,我们能看到这一面上,我之舞。设想一下,假如给他三天行走自由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年1月13日——海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