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柿叶(旧作)

2021-12-25经典散文
[db:简介]


  早秋的天气多变,今晚的月色不甚明了,灯泡的光线也很暗,一个人有点无聊,就了日光灯的灯影,我翻开这本牛皮纸作装帧的旧书《万首唐人绝句》,读到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由又想起那姑苏城外的霜夜来。窗外有月,梧桐滴露,轻吟间,这诗行之间竟还存着那枚霜后的红柿叶,已被这苦行羁旅的张继先生的文墨“江枫渔火”熨得平平整整,叶脉清晰,盛夏的火焰般鲜红,跳跃…

  九年前的深秋,河南大学西门的旧书摊上,我和全伟淘得的这两本《万首唐人绝句》,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第一版,五元钱,花去了我一天半的伙食费。

  那个霜冷的深秋,我们总一起早早起床去铁塔西街的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菜底儿,然后再在租屋里与豪杰炒了来共餐。邻屋的租客是河大艺术系的一个女孩子,她拉的二胡很好,我们总可以在月明的夜里静静的听她的演奏,那月光一样宁静的旋律,她的眸子一样清澈,美丽。

  她男朋友是河大体院的,人虽不高大,却也健壮,结实而富有活力。我们每晚都可以看见他在院中的泡桐树下练功习武,在水管下的水池中洗菜淘衣,他们过得幸福。

  那年的一。二九纪念会上,他们给我们了几张河大礼堂的免费票,我们如期而至,他们也可尽事亲近之情,不再受我们的窥听的袭扰了。

  豪杰喜欢理科,常常弄些古怪的数学题来研究,有时还会难倒任课的王老师。我和全伟喜欢看散文、诗歌。我当时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后来又是班长,管着报纸,我就利用权力将每期的《中国青年报。绿地》都贪污回来。我们三个,常读书看报到深夜,有时还可以静静的欣赏隔壁恋人的爱之旋律。

  那年的秋天,中央台“百姓人家”栏目举办了个“回首往事征文,十多岁的我,凭着幼犊之勇,投了一篇稿子,竟然入围了,虽然没有得到名次,但听到方明念到我的名字和作品篇名的那晚,竟激动得一夜难眠。

  全伟喜欢写诗,并且写得很好。毕业多年,他已结婚生子,妻子朴实要强,勤劳节俭,归家的他为生活所累已极少动笔,所学专业也已荒废,重操旧业,做了父辈的接班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菜农,去年来信,他的菜园子竟还达到了2000元每亩的收入,平常生活磕磕绊绊,有喜有忧,子贵妻荣,过得也还热闹。想起那年郑州经济台的“文学之窗”栏目,我们都曾有文字发表。我是个有很大毛病的人,喜欢修改别人的文章,记得当时我和全伟每个人写了两首小诗寄了过去,荣幸播出了。周末的点评是《散文选刊》的主编王剑冰老师,他特意提及全伟的诗《故乡的云》,说是中间如果不作改动,这首将是本月最佳的作品之一,听之,我不由愕然。同时也知,诗人是有其独特气质之处的,我不具备诗人的任何气质特征,而全伟却很有诗才,我不及他,虽然自己一直在努力,梦想成为一个诗人。

  九年前的霜秋之夜,我们三个常去河大的园里,那个清风明月的深秋,我们看雷射,学电脑,淘书。我记得我们共淘到了三十多本书,各自花去了一百多元生活费,其时,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一百元,每顿饭吃五毛钱的馒头,五毛钱的菜,还好学生食堂的汤水是免费的。

  全伟不太喜欢古诗词,所以就将《万首唐人绝句》分给了我。河大图书馆前面的园中,有一株柿树,霜叶如火。我们喜欢星期天在树下读书,那个下午,我和豪杰在树下看书。全伟刚刚从家回来,他竟然没有高兴的样子,摘下一枚柿叶,轻轻夹入这本《万首唐人绝句》的书页里。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全伟回家去了。在宿舍里豪杰偷偷告诉我,全伟的父亲秋天有病开刀了,所以他一直不太高兴…

  这让我忽然想起他摘的那枚柿叶来,于是赶紧翻找,它还在《枫桥夜泊》的诗句里。星期天下午,全伟带了很多花生和红薯,我和豪杰都不敢问他家里的情况,只是佯装不知,我们默默的煮红薯,炒花生,炒胡萝卜吃。

  毕业的时候,全伟的父亲已经痊愈,只是欠了很多债。十月的秋天还早,我们的分别一如落叶匆匆,在劳动路的人流中,彼此只是轻轻的挥手,没有告别,也没有彼此写下一句问候。

  今夜的窗外,风吹得邻家的疏竹“沙沙”响起,远近的几只犬叫得很轻,不吵杂也不喧嚣。看着书页间的柿叶,红得火苗一样,又一个“江枫渔火”的秋天,不知道河大园中的那株柿树是否还在,秋霜以后的红叶还有没有人收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