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张守仁:我对当前文坛很不满意(转载)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张守仁:我对当前文坛很不满意

导读:

◆有的作家在各级作协担任着领导职务,他们不是利用职务之便,团结作家,扶植新人、繁荣创作,而是自我服务,抢着出国,勾心斗角,暗中争权,论资排辈,镏铢必较,吃着碗里,想着锅里。

◆有的编辑办公桌上来稿堆积如山,他不抓紧时间拆阅、审读,反而夜以继日地和同事打麻将;或者只知道围着名家转,急功近利,视自然来稿如粪土。

◆他们(评论家)现在虽然忙碌,走南闯北,活动频繁,但也只能写些四平八稳、温吞水式的文章,或者唱些莺歌燕舞、充满夸大、溢美之辞的赞歌,或者为新书的销售当有报酬的宣传员。



我对当前文坛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三:

第一,作家迎合市场,影响作品质量,思想贫困,艺术平庸,有不少是文学垃圾,必需清理。近十多年,你只要到各地书店、书报摊上看看,一些不堪入目的书名、封面包围着你,使你在污浊的气氛里喘不过气来。文学作品是商品,但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岂能不顾社会影响。如今什么钱多就写什么。电视剧本稿费高,一集高达一万、一万五、两万。写小说的人马上搞编剧。他们胡编乱造,抢时间,追速度,像赶做快餐食品那样,炮制精神产品。他们一天编写一集电视剧,以创作高速、多产自乐并自肥。现在有的作家一部作品刚出版,就急忙接受记者采访,和盘托出小说的写作、构思过程,详谈它的主题思想,唯恐读者看不懂,自己充当自己作品的评论家,在媒体上热炒自己。有的作家只顾听甜蜜的、吹捧的好话,不能对他作秉笔直言的批评。写作本是件寂寞、孤独的事业。现在有的作家竟相在各种媒体、会议上亮相,成了像华威先生那样到处露脸的社会活动家。在这种不甘寂寞的情况下,他还能有充分时间静下心来写作吗?有的作家在各级作协担任着领导职务,他们不是利用职务之便,团结作家,扶植新人、繁荣创作,而是自我服务,抢着出国,勾心斗角,暗中争权,论资排辈,镏铢必较,吃着碗里,想着锅里。凡此种种有失作家尊严的的行为,周围时有发生。争名逐利的趋向,导致他们艺术想象力的堵塞,人格魅力的低下,并形成一种世俗化、庸俗化的不良风气。一旦把文学作为赚钱和沽名钓誉的工具,必然作家良知的丧失,理想的混灭,品格的堕落。

第二,编辑素质低下,缺乏敬业精神。近几年你到各种书市看看,会发现重复出版的多,反复重译的多,雷同的多,仿制品多,像搭积木似的胡乱辑集的多,创新的点子少。尽管在设计、包装等形式上花样翻新,但总掩盖不住整体上内容的单调、艺术的粗糙。相当多的出版社通过卖书号谋利,是一种公开的秘密。有的责编和书商合谋盗印,私自分赃。有的编辑在发稿前向作者索要红包。有的编辑搞变相抄袭,你出《绝对隐私》,我跟着出《高级隐私》;你出《国画》好卖,我就出《市画》谋利。他们用近似的书名,蒙混、诱编读者。有的编辑办公桌上来稿堆积如山,他不抓紧时间拆阅、审读,反而夜以继日地和同事打麻将;或者只知道围着名家转,急功近利,视自然来稿如粪土。有的编辑打着庞大的评审团的幌子,在媒体上刊登“××杯”大奖赛征稿启事,以评奖、颁奖、册封初学写作者为“著名作家”作诱饵,吸引广大文学者参与,然后从他们需交的高额费中赚钱肥己,俨然当上了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学商人。凡此种种,可以说明当今编辑界不正风气之严重。

第三,批评软弱无力,呈现失语状态。我认为,今日文学批评界的症结,就在于思想的贫乏、理论的匮乏以及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缺乏。面对创作上种种不良现象,批评家们陷入沉默、失语的状态。更遑论希望看到像经济学界、科学界那样不时出现的、那些具有知灼见、高瞻远瞩、尖锐泼辣、使人耳目一新、令人警策醒悟的宏文。我们多数文学批评家已失去了文学工作者固有的、感应时代现实的敏锐性、警觉性、深刻性和前瞻性。他们笔尖的锋芒已磨钝,批评的气势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真理标准”大讨论时相比已经锐减。他们现在虽然忙碌,走南闯北,活动频繁,但也只能写些四平八稳、温吞水式的文章,或者唱些莺歌燕舞、充满夸大、溢美之辞的赞歌,或者为新书的销售当有报酬的宣传员。这样,这些批评家和上面提到的那些作家、编辑一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放逐文学,投靠市场,从中捞取某些实利。其实,批评家们应该是正气凛然、思想灵敏、言辞锋利、旗帜鲜明的时代哨兵。他们理应站在文坛前沿叱咤风云、引领潮流,而不是唯唯诺诺,跟随在文学后面趔趔趄趄,步履蹒跚。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的诸多劣迹,他们早就应该站出来,挟批评之雄风,扫腐恶于域中,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中要害的忠告,以改善今日文坛之现状。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勇气、正气和锐气,多年来无所作为,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我说这些,是出于对相当多的文学工作者丧失理性的忧虑之心。我始终认为,作家们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我这种观点,可能被新锐批评家斥之为陈旧。但我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12ace0100b5gr.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