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集《底色》后记:我的身后有故乡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集《底色》后记:我的身后有故乡


    《底色》是我几年来创作并大都发表于此期间的乡土文字的一次结集,也是我期盼已久的第一部散文集。
    在我疏离文字十几年之后,重新书写并选择散文作为这些文字的叙述方式,是觉得散文适合自己,它能与自己的内心情怀和灵魂相互渗透和交融,所以,一直用心去学,努力去写。而我这些年的写作,有苦,有甜,有顺利,有瓶颈,有进步,也有挫折;曾因工作而疏懒,也曾因灰心而彷徨,但始终没有轻言放弃。我想,这样的坚持,是来自关心关爱我的文学师友们的诸多鼓励和帮助,更是来自家乡那连着根的千丝万缕的亲和情的支撑。
    所以,我想说的是,有故乡或者说有家乡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我便是其中的一个。二十多年前,我离开家乡来到城市生活,身体每日在繁华和喧嚣中奔忙于生计,内心却无法真正地走进城市。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灵魂始终有一个叫做麻江村的栖息地。这个桂北的小山村不仅是我精神的归宿,也是孕育我文字的母土。这些年来,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无不牵动我的乡愁和记忆,它们是我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正如我《闹鱼》一文所写的“这里的日霞星辉,炊烟灯火,虫吟鸟鸣,这里的泪水和欢笑,这里的叹息和歌声,这里一切一切卑微的生命——无论他们顽强、善良或幸福,还是脆弱、愚昧或苦难,都与我血脉相连,与我命运相关。”因此,我的文字注定是满身土味的,它们依恋故土,匍匐而行,一路走到今天。
    这次结集收录的作品,它们是我以家乡的传统习俗、自然环境、人物镜像等为载体,以个体“我”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见闻和体验)为素材,以期能较真实地表现家乡桂北乡村侗、壮等少数民族在时代变革中的生活风貌、生命意象,以及生存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和矛盾的散文书写。这些文字获得过肯定和奖励,也受到过拒绝和批评;它们为鼓励而欢喜,因鞭策而进步。现在,它们从散落的各个时间角落里聚集到了一起,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心路历程,也让我在回望自己的书写中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来自母土的温暖和热爱。
    同时,在审视和回望的过程中,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文字,仅仅从这个或者那个侧面,对我所经历所知道的乡村生活作了叙述。尽管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力图用悲悯的情怀去还原记忆的本真、用温暖的笔触去描绘乡村生活的本色、用朴素的语言去表现人们内心的本善,并且期望这些我以散文形式书写的文字,能够做到情感的在场和真实,在切入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又能显示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怀疑和批判的力量,但这些文字仍然是笨拙、清浅、稚嫩的,如同孩子般,既被家乡亲人呵护,却也面临着生长痛。我想,作为一个极为普通的写作者,在文学艺术的遥遥之路上,刚刚起步的我,会坚持写下去,为我内心所爱,也为我灵魂所依。
    时光如证,在写作路上,对每一份支持和鼓励我都心存感激。尤其在本书即将付梓印刷之际,我衷心感谢我的家乡,感谢家乡文联为本书出版给予的鼎力帮助和支持;感谢为我写序的严风华先生,感谢他不嫌弃我的清浅朴拙而赠予金玉良言;感谢三江本土画家骆庭基先生,感谢他在百忙之际为本书绘作精美的插图;也感谢所有关爱我的文学师友和亲人们,感谢他们一路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透透                                      
2013年9月22日于南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