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旷世的伤痛评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悲剧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暴露过去的恶行,更在于烛照未来的道路。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因为创作了《古拉格群岛〉等暴露苏联监狱与劳改内幕的文章而被当时的政权驱逐,然而,正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说出了真话,才使那些惨死在古拉格群岛的二百万人的灵魂获得重生。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如果我们回忆旧的暴行,敢于正视它,我们今日的新的暴行也将暴露无余。”伟大的作品足以照亮未来。
  中国作家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就是一部类似于《古拉格群岛》的书,与索翁一样,他在写作此书时走访了几十位夹边沟劳改场里的幸存者,以幸存者口述历史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1957年到1961年,夹边沟农场发生的那些惨无人道而又彰显人性的事。通过本书,使那些惨死者的灵魂获得安息,幸存者的灵魂获得安慰。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从1957年开始上演,第一批被拉出去示众、羞辱、投监、杀害、暗算的是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解放前曾满怀热情投奔革命,解放后曾打算以自己的智慧与知识报效祖国,但在“反右”斗争中,因为性格耿直或言语不慎而被划为“右派”,羁送大西北的戈壁滩,这些因触犯政治条律而坐牢的二千多人在非人的环境里遭遇了非人的磨难,其中一半以上被饿死、冻死或残害致死,用索尔仁尼琴的话说:“政权是强者,它有权对我们这些一旦被划为‘敌人’的人践踏、镇压、扼杀、直至我们死亡。”
  “夹边沟事件是甘肃省历史上惨痛的一页;是二千四百多名右派的苦难史。但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已经不多了,当年的事件制造者有意把它封存起来,当年的生还者大都谢世,少数幸存者又都三缄其口。作者将调查来的故事讲述出来,意在翻开这一页尘封了四十年的历史,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并告慰那些长眠在荒漠和戈壁滩上的灵魂:历史不会忘记夹边沟。”
  平实的深刻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夹边沟记事》仿佛一条暗涌的大江,悲鸣与呜咽深藏于平实的文字之下,“到了11月,几乎所有的人都衰弱不堪了,除去上次我给你讲过的魏长海。每天晚上人睡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转天早晨还能不能醒来,因为每过三两天就有一个人死去,而且都是睡眠中死去的,没有呻吟,没有呼唤,一点痛苦的挣扎都没有,就静静死去了。”“前两天,我往沟川那边去挖辣辣根,看见老董被人抛尸荒野,光溜溜地扔在沙滩上。他的衣裳叫人扒走了,被子和毯子都不见了……还有更糟的事!老董屁股蛋子上的肉叫人剜走啦!”
  夹边沟历史是一段人整人,人伤人,人吃人的历史。这真正应了一句话:暴政猛于虎。
  除了暴露暴政对人的扼杀外,作品还通过一些人整人、人吃人的场面暴露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枪声一响他们就潮水般往前涌来,一个排的战士也拦不住。刑场乱了,那几个陪杀场的犯人刚刚被扔上卡车,人群就涌到了死人跟前。有几个人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馒头沾死人的脑浆子。”
  当然,也有一些人逃跑成功活了下来。对此,让我们用索翁的话做个概括,“对苦难的忍受也表现为一种尊严,面对不公正的命运,活下去就构成了一种抗议,一个胜利。”作品通过几例逃跑成功者讲述了人对极端遭遇的抗争。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极端环境也是一面镜子,尤其是有些来自大城市的女性知识分子,有的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尊与道德原则,随便委身于当权者,过着猪狗一样的生活;有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失志、不失节。毛应星、况钟慧、芮琴……她们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她们敢爱敢恨,宁死不屈。
  人的劣根性与良心在夹边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李怀珠在夹边沟生了儿子,被所有女犯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她们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想法让这个孩子吃饱。政治原则、门第观念、性格缺陷在鲜活的生命面前尽释前嫌。
  夹边沟虽然荒僻得令人绝望,但发生在这里的爱情同样具有悲摧而凄美的力量。董坚毅的上海女人在丈夫被打为右派后不离不弃,隔两三月从上海前去探望一次,即使他惨死后,也要想法把他的尸体运回上海。“她说,明天你就领我到坟地去找找老董的坟。我说怎么找呀,几百座坟,上千座坟,到处乱埋,有些坟还叫风刮平了,连坟也找不到了,你上哪儿去找?她说就是一个坟一个坟地挖,也要找到老董的坟。”李发祥为了看自己的心上人,从夹边沟逃出跑到北京,见过女友后又怕连累她匆匆回到夹边沟,多了六年牢狱生涯,他们的爱情在二十多年后重逢时才得以缓释。
  ……
  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
  真实的力量大于一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