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全视角与独有的意味——评王克楠《西海固的燃烧》(邓迪思)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是最自在的文体,很多时候,一篇好的散文,并不是有多么优美的文笔,超强的文采,而是因为内在精神和内在气质成为重要篇章。比如索尔尼仁琴的散文,他叙述的内容胜于文字技巧,对专制的批判胜过文字韵味。有些散文简而淡,质朴至极,但是犹如老树疏影,自有一种苍劲。好的散文,就像一位和蔼亲切的长者和你谈话,乍听无奇,却隐藏着深刻的意义。


  王克楠的散文,越来越有说话味道了,东拉西扯的过程中,透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他擅用闲笔,闲笔不闲,不惊意间就会冒出一句话,暗藏机锋,指东打西,但表面上没有斧凿的痕迹。王克楠是一位大度、慈祥、睿智的作家,从事文字工作多年,依然文丰笔健,写作的速度非常快,令人称奇。他常对年轻人说,你们要慢一点,多打磨,写精品;我年纪大了,要多写一点,多留一点东西。


  这篇写宁夏“西海固”的散文,表面上看,是一篇风物散文,但事实上是写生命与人文的,贯穿着他对社会的思考与生命的体味。


  “西海固”是宁夏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这里的年降雨量200~700毫米之间,而年蒸发量在1000~2400毫米之间,属于极度干旱地区。王克楠在写这个地区时用了全方位的视角,从人文、地理、历史、宗教信仰、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入手,写出了一个全视角的“西海固”;但是,王克楠没有让笔墨陷入那种泛泛的介绍和走马观花的游览中,而是沿着“燃烧的精神”行走,突出了“西海固”的内在精神和生命意义。文中点燃了五个精神,像开在干旱大地上的五朵白梅,给人以警醒的姿态和奋进的力量。


  第一个燃烧的精神是民族融合精神,从秦昭王修筑的黄土长城上展开,在文中,王克楠形象而精准地将长城比喻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这条线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不是草原民族冲破长城屏障,就是农耕民族出长城追袭游牧民族。长城外是野性的火焰,长城内喷吐出扩张的火焰,火焰和火焰燃烧在一起,就烧出了让人无法割舍的历史文明。”王克楠以登高望远的态度来审视长城,首先得出的是战争史、冲突史,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漫长对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一条主线。在这种血与火的洗礼中,无形间又促进民族融合,互通有无,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交融在一起。对于平民来说,他们将生存发展视为首要目的,所以,他们的心灵是没有界线的,跨越长城和信仰,紧密地结合。在历史上,冲突也是融合的前奏,比如大唐贞观期间,东突厥和西突厥被李世民征服,之后,实行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大发展。


  第二个燃烧的精神是保护环境精神,从退耕还林展开。“西海固”曾经陷入人口增加与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人口增加—开垦土地—破坏生态—贫困—人口增加”,这样的发展公式成为噩梦,像陷入沼泽之中,越想拔出腿来,反而陷得越深。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考古挖掘曾经发现过去大熊猫还在这里活动过。不过汉唐盛世都是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曾经极其繁荣,破坏植被、发展生产的活动让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曾经的绿野如今已经沙漠化。“梯田和谷地是绿的,只有毕陡毕陡的黄土崖是黄的,呈现出黄绿相间,而天空的云彩是灰白相间,这样的云彩是裹挟着雨水的。这样的云彩在云贵高原经常可以看到,而在西海固看到蓄着雨水的云彩,心中欣喜不已。”王克楠通过一片片绿色和含雨水的白云看出了多年来“西海固”的生态变化,并以农民的牺牲来暗点人们保护环境的决心,可想而知,农民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大代价。毕竟这是一穷地方,人人都想尽早摆脱贫穷状态,但放缓致富步伐,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当代农民做到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造福于子孙万代。王克楠以幽默的文笔写了西芹,笑称是西吉县的品种,其实西芹当然是西方引进的,这样的幽默笔锋是对“西海固”人的肯定,他们在人类不适宜生存之地创造了奇迹。


  第三个燃烧的精神是民族团结精神和感恩精神,借几个典型人物表达出来。一是回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互爱互助,互相往来的现象,犹如一个大家庭,没有冲突与矛盾;以肤浅的眼光来看,信仰不同是造成争端的最主要原因,比如陕甘回民起义,同样是回汉,却都使出了极为残忍的手段来对付共处于一块土地上的兄弟。但事实上,民族冲突更多是由于民族歧视政策造成的,而不是信仰不同造成的。在历史上有很多时期,民族关系是非常和谐的。“说到回汉关系,老人们说,汉族和回族的关系非常好,像是一家人一样,回族乡亲家庭有了大事,会通知汉族老乡参加,汉族老乡家里有了大事,也会通知回族老乡参加。”二是通过农民在看到政府引导他们改善自然环境,补助他们盖房,并以雷厉风行的反腐行动来斩断利益链上的黑手之后,农民表达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他们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农民是质朴的,他们的表达不带有功利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他们不会喜欢那种只喊口号,不付出行动的花架子,只喜欢和他们一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第四个燃烧的精神是不为物质生活所引诱,注重精神生活的精神,从宗教信仰上展开。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各族人民一直在坚守,和困难的环境做斗争。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冲击下,他们并没有抛弃故园,而是眷恋故土,保持了天真淳朴的性格。在分析原因时,王克楠把农民的精神导向归于宗教,从倡导真善美的教旨和教义中找到了他们的精神堤坝,找到了他们与金钱保持距离的心灵源泉。“对物质和财富的执着会使人类滑向贪婪的深渊;在真主面前人类没有隐私”。“我深深地被这三句话震撼了!我突然觉悟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西海固寻找的生命密码,就在二十里铺拱北的照壁上雕刻着!”宗教是一种文化,引导心灵自救,通过内省的方式领悟生命意义。王克楠从“西海固人”的虔诚信仰中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他们保持着本真的天性,与金钱,与物质生活保持距离,从而维护生命的完整。


  第五个燃烧的精神是生命的意义,从历史与地理变迁中探寻蛛丝马迹。“西海固”在地理上经历过8.6级的大地震,改变了地质地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景观。这些景观成为“西海固”人心灵的图腾,让他们拥有一颗炽热的心和永恒的精神。在历史上,“西海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尽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他们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他们依然像苦菜花一般坚守在这片黄土地上”。而他们也养成了克服困难的精神,“西海固人并没有低下高傲的头,从来没有一种灾难能把西海固人打垮。西海固人用强大的内在精神来对抗外来的灾难,他们借助宗教的信仰去打扫心灵上污垢。”王克楠从中总结出生命的意义,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大爱人间比自我幸福更为重要。“带着生活的疑惑而来,带着生命的燃烧暂别西海固,无论周遭的环境怎样变化,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是我内心的秘密,其实,在无形的造物主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什么秘密。”帮助他人就是拯救自己,生命只能以无私的形式达到圆满,本真和大爱,是生命的动脉和静脉,只有一颗热诚的跳动不息的心,才能让生命永恒。


  王克楠在西海固的行走,是带着疑问去的,带着答案回的,这是一场心灵的游走。为了寻找答案,他全方位地观察了“西海固”的方方面面,察形于外,领悟于心,外部观察实质上是内部窥测,他一直在领悟“西海固”的内在精神。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是寻找味道的,他从各个方面寻找着“西海固”的味道,那种浸润荒凉而干旱的大地上的味道,那种浸染在民族血液中的味道。他找到了“西海固”独有的意味,心灵为其深深的打动,和张承志一样,他在写一篇《心灵史》,并从瞬间的感动中发现了灵魂的秘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