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拜访捺山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扬州没有山,但有些山很有名头的,像高邮境内的天山和神居山,仪征的捺山、乌山、大小铜山、卢家大山,蜀冈西峰的观音山等,这些山与名山大川没法比,只能静静地躺着某个村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它们都是古火山,这点倒是引人前往。今天,先聊聊捺山。
    捺山又名石柱山,是苏中第二“高峰”。然其“高”倒在其次,石柱山因火山喷发形成堪与云南石林媲美的石柱林,以及国内外罕见的、亿万年前形成的木骨化石群,给石柱山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它座落在仪征境内,海拔仅146米,离扬州只有15公里,这里树高林密,空气清新湿润。抬头看,远处的山并不显“突兀”,近处脚下生长的灌木杂草多已枯萎。山的近处,迎面的断崖给人以“鬼斧神工”般的视觉冲击。千万根规则的六面体石柱,或秩然竖立,壮如悬崖瀑布;或平卧斜插,形似菊花绽蕾。山顶塌陷的一角,石柱翼然凌空,直指苍穹。   
    据考证,一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还是古长江河道。一些树木及部分古生物淹没于江水中,逐渐被泥沙覆盖,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深埋在泥沙下的树林不断硅化,逐渐形成今天的木化石。据权威资料介绍:木化石群在国外发现很少,国内仅有11处。在石柱山,现在已发掘出来的木化石有20多吨,树种达18种。   
    捺山虽不高,却是神仙的遗物。据说当年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命一个名叫“夸娥雁”的大力士帮助愚公将太行、王屋两山搬走。其子缠着要跟父亲一起下凡。在帮愚公将太行、王屋山移入东海后,又移走了很多小山。最后两座小山由夸娥雁之子挑移。行至仪征地界时,其子竟高兴得晃起担子。这一晃重心失稳,于是急忙用手按捺,由于用力过猛,担断山落。被“捺”掉的山称为“捺山”,塌下来的则叫塌(塔)山。人们说,捺山的两个山峰之间的凹陷处,是夸娥雁之子的手按的。传说固然让人心旌摇荡,但捺山具有典型的古火山口特征,是古火山活动的产物。由玄武质岩石组成的火山溢流相、爆发相、通道相等岩相,呈环状分布,构成一个上大下小、向东北倾斜的喇叭口。   
    近面的山体仿佛是孩子们游戏的积木,一根一根长方形的立体石柱,有秩序地竖立起来,千方万方,堆成一座巍峨的大山,山顶的一角欹斜了,“积木”倾泻开来,仿佛是怒放的菊花,向四周散开,但是动态的山体在历史的某个瞬间又凝固了,坠而不落,流而不动,以大自然的惊人魔力构成了一幅硕大无比的立体雕塑。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遍布浮石。这种石头形似蜂窝,色泽赭黑,气泡密布,比重很小,可浮于水面。骑友中识者说:这些是新生代火山喷发后的遗存,距今至少有几百万年了吧,那石柱便是岩浆,在喷发过程中于瞬间凝固形成。
    石柱林、木骨化石,可谓一山二宝。更为神奇的是,石柱林和木骨化石在地质年代上相差甚远,一个是数百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一个是亿万年前的沉积作用,而且石柱林是强烈的火山活动,在地质上属内力作用;木骨化石的形成更多的是以流水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为主。不同地质作用、不同地质年代的产物在小小捺山合二为一,“水火相容”,不仅在江苏唯一,在国内外也十分罕见。   
     历史与山都是坚实的。石柱林、木骨化石,像一对从青春年少走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携手万千风雨,沐浴云淡风轻,兼蓄包容,共同见证着岁月沧桑的容颜,默默相守,诉说一段亘古不变的浪漫传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