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鸠摩罗什简介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1
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翻译史上,鸠摩罗什都是一个传奇人物。
首先,他是一位经历传奇的僧人。
鸠摩罗什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人,祖上原是天竺人,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为沙门,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国国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龟兹国王就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后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八岁时,鸠摩罗什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
十二岁,鸠摩罗什随母亲又回到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此一小沙弥若被善待守护,如年至三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是佛门奇才,可度人无数。”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了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研习了许多大乘经典。
回到龟兹国后,他受了比丘戒,正式成为一名比丘。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原弘传大乘佛教。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声誉日隆。龟兹国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他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三十六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鸠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以上的记述,当然都是传说,是真是假,不是我们当下能够分辨得了的。大意不过是说,鸠摩罗什从小就与佛有缘,人又聪明灵慧,善根深厚而已。并且,出身是很高贵的,不是挨饿不过了才去出家为僧的。
2
鸠摩罗什既然在龟慈和西域有了如此大的声誉影响,就不可能不被中原地区同样信奉佛教的人们所闻知。
符秦,也就是前秦的建元十五年(公元380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宣昭帝苻坚报告龟兹的佛教盛况,并特别推崇那里的佛教代表人物鸠摩罗什,说他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这样,认为佛教可以利益国家政权的前秦皇帝苻坚,就动了将鸠摩罗什迎到大秦国的念头。不过,他迎接的方式很特别。其实,不是迎请,而是抢夺。建元十八年符坚派遣手下将军吕光出兵西域,命吕光攻下龟兹国后,从速送罗什入关。为什么这样呢?鸠摩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相当于精神领袖。如此,谁得到了鸠摩罗什,也就等于间接的得到了西域各国的追随。苻坚是一代乱世枭雄,而不是佛徒,所以,他争夺佛教高僧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是为了信仰。不过,暴力并没有给苻坚带来国运长久,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在自己发动的战争中丢掉了,这是后话。
果然,吕光不负苻坚之望,很快就攻陷了龟兹国,夺得了鸠摩罗什。又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便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成亲。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沙门,他都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么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呢?”吕光将鸠摩罗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鸠摩罗什就这样被逼破戒成亲了。
但是,苻坚并没有得到鸠摩罗什。因为,鸠摩罗什还没有被吕光送到长安,苻坚就在征伐东晋的战役中兵败并被反叛的部下杀死。杀他的,是他昔日征服了的羌人头领姚苌,而且是在佛寺里将他绞死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怪的因果。姚苌绞死了苻坚,就自己宣布为大秦国的皇帝,史称后秦。
鸠摩罗什遭遇乱世,不过还好,大家都是争抢着要他,崇敬他,在哪里都被尊为上宾。苻坚亡国后,负责押送鸠摩罗什的吕光也就无国可归了,于是便占据了凉州,自立为王,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国号大凉。鸠摩罗什于是也就只能成了大凉国的高僧。
鸠摩罗什毕竟是与中原有缘的。吕光死后,其子继位,但其后的大凉国内乱不已,终于被后秦的继位皇帝姚兴打败灭亡。这样,鸠摩罗什经过许多曲折后才算到了长安。其时他已经五十八岁,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和尚。
不过,鸠摩罗什对于佛教的贡献,也就是从他五十八岁到了长安之后,才开始的。
3
在中国,或者说在中原地区的文化史、思想史和宗教史上,最早的文字翻译工作,可能就是佛教典籍的翻译了。
鸠摩罗什在吕光建立的大凉国(甘肃地区)停留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里面,以他的聪慧,很快学会了汉文化,并能熟练的用汉语言对话交流和写作。因为,吕光征伐西域各国时,是从长安出发的,他带去的几万兵将部属,大多都是中原的汉人。
鸠摩罗什终于被“请”到长安后,后秦的文桓帝姚兴对其十分敬重,以国师之礼相待。
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邀请其他汉地有学问的僧人一起翻译、重译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维摩诘经》,以及《大智度论》、《百论》等一批大乘经典。
史料记载,鸠摩罗什总共翻译了大约三十五部,计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其中,对后世佛教,特别是对中国禅宗影响深远的,无疑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刚经》。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步空前的。他不仅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佛教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对以前的滞涩风格进行了极大的改正。由于他特别的人生和文化阅历,使得他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文体——亦即西域语(梵语、吐火罗语)和汉语相融合的“鸠摩罗什体”。这种文体华丽流畅,富于音乐性,容易记忆和诵读,因而备受后世人们的喜爱,不但对于佛教文化,甚至对于中原的文学、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但不足之处则是在语言的结构上有点繁琐重复,甚至语义含混,令人莫名其是。这是“鸠摩罗什体”副作用的一面,给后世的佛教徒和一般读者,都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和麻烦。
鸠摩罗什除了翻译佛典经论和培养弟子外,还与汉地僧人有着广泛的交流。当时高僧,如龙光寺的道生、庐山的慧远,都曾与之书函来往,讨论佛法,交流思想观点。
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去世,结束了他坎坷但却奇异的一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