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做年夜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每年的腊月二十开始就可以做年夜了。亲属们都商量好,你廿五,我廿六的。怕撞日,老祖宗们分不了身。
      早先是八仙桌子,现在也学时髦,用圆台面。大菜都是隔夜买好煮熟了的,只有几道热炒才当场炒出来。从小屋翻出香炉、蜡台、白瓷小酒盅以及竹筷,满严严地摆上。一双双筷子密麻麻围成一个大圆圈,像一张被切去一牙的饼。老人嘱咐,要放上几双左手筷。例举老祖宗里某某还有某某是左撇子。说这话的当口,那位祖宗的音容笑貌似在眼前晃来晃去。小孩子不懂,问:放这么密,老祖宗不挤?“侬小囡,不要瞎讲!”于是都不出声。
      香烛点上,上菜。鸡鸭鱼肉不可少,尤其是鱼。煮的菜里不能放葱,跟敬佛一个意思。信佛的不能吃葱蒜。主人掩上大门,开始倒酒,黄酒,也有泡红糖替代的。斟第一遍酒只倒三分之一。菜上齐,摆码点心。热菜的气雾在桌上升腾。有小孩子忍不住,爬上条凳抓点心吃,随即被一把拽开。“小鬼头,你哪能可以抢祖宗的点心吃?”小孩子懵懵懂懂。“老祖宗?在哪儿?哪能看不见伊啦?”大人做个噤声的手势。“当然看不见,看得见还好哇?”
      两遍酒斟过,开始打饭,满满三碗,不多不少。主人和客人们三三两两门里门外地说着话儿,无非是故人的种种好儿,以及轶闻。
      三遍酒斟过,香着完。“磕头了,磕头了。”里里外外地喊一圈。主人家先来,然后轮到客人。有小孩子磕头时倒在拜垫上爬不起来,引起一阵哄笑。主人拖出几只铁镬子,排成一排——这只是婆娘家面上祖宗,那只是媳妇娘家面上祖宗,最东面的那只才是本家的祖宗。“客人先来,客人先来。”主人喊。拎来两蛇皮袋折好的纸钱,一张锡箔在烛上一点,红红地燃起来。投进铁镬子,纸钱“轰轰”地燃,映红了脸,暖暖地嘘着。主人把蛇皮袋中剩下的纸钱全倒进铁镬子,压灭了火。烟浓浓的从镬子中窜出来,满屋子都是。有人开始咳嗽,眼泪都呛出来了。跑出大门,抹着眼泪大口喘气。除了锡箔,还有冥币,有美元、法郎、欧元,都是特大面额的。“时代不同了,老祖宗们也要出国旅游的,外国钞票用得着。”主人说,“老祖宗们好好分配,不要抢,人人有份。拿了钞票保佑一家老小。回去吧,回去吧!”拖开条凳,打开大门,收拾桌子。所有的菜和水果点心都拿到灶上放一下,然后再放碗橱。有说法,不在灶上放一下的话,活人吃了忘性会变大的。
      无意中看到房客老陈坐在门前的矮凳上擦眼睛。这是咋了?过年了,要开心,不兴难过哦!老陈尴尬地笑了:看到你们祭祖,想起老家的娘。我连老娘都没法子陪,还说孝敬祖宗。好几年都没回去了。
     刚才还嘻嘻哈哈的一屋子人,都沉默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