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夏日散章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1、走廊是一截消化道
  夏天病恹恹的,室内光线忽明忽暗。窗外一场雨连着一场雨,雨水越来越汹涌,似乎催促着秋天的脚步。我在单位二楼,昏昏欲睡,时而起身逡巡。有时候,我能感受到房子的幽闭,以及房子的恐惧。然而,我不可能代替房子去悲伤,因为我是房子的受害者。阴雨天儿,不开灯,医院的走廊漆黑一条,像是一截曲折的肠管,消化着静默的时光。八点钟,穿蓝衣服的阿姨开始拖地。我的鞋底有泥,走到哪里都是脚印。我说不好意思。她笑着说没关系。她停下来,看着我走过去,再等我走回来。她总是重复这样的等待,不厌其烦地弯腰与直立。我觉得她只是无力发脾气而已。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样的谦卑。
  我去打开水,听见头顶处下水道的声音。三楼是职工宿舍,电吹风连着水池上面的插座,有人在吹头发。只有女人才吹头发,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梳洗。厕所旁是饮水机,电子屏上显示着日历和水温。时间是错的,水温也值得怀疑。饮水机和马桶共用一个水源。水流通过细细的胶皮管,穿越墙壁和机器,被过滤和加热。一按开关,水就落下来。茶杯具有记忆,取决于残余。陈皮、茉莉花茶、奶粉、柠檬片、大麦茶、咖啡。我的办公桌不大,却能找到这些所有。我像是老人一样,喝茶喜静,无法离开巢穴。
  有时候,我觉得是房子妒忌我,羡慕这两条腿,所以要困住我。事实证明,腿越多的动物,越是张牙舞爪,活得潇洒。与此同时,我却嫉妒那些长着翅膀的家伙,它们总是在头顶起起落落,炫耀漂亮的羽毛。不久前,我还在房子里抓住一只麻雀。它找不到出口,四处逃窜,被我逼迫在角落擒获。只要我攥紧拳头,就可以轻易送它往生。还好,我遏制了邪恶的念头,放它于天空。飞翔是有重量的。呼吸是有节律的。夏天是不安分的。我的内心有一道声音,像一粒种子,即将破土而出。这个夏天在破裂,它并不是好的温床。
  在办公室,我会换舒适的鞋子。我有很多双鞋,拖鞋、人字拖、运动鞋、老北京布鞋。我喜欢老北京布鞋,平日可以趿拉着。牛筋底比千层底好,下雨天不会打滑。我开空调,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我不在乎费电,也不在乎机器的寿命。这世界上没有一件衣服穿着正合身,也没有一个温度让我感到融洽。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问题。长久以来,我逆流生长,内心敏感。一双舒服的鞋子或可给我慰藉。
  周末值班,领导不在,不用忍受颐使气指。无聊的事物总是格外精彩,也让我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听说有一种蚂蚁,叫做子弹蚁,被它叮咬后,会产生像子弹射穿一样的疼痛,可以持续24小时,甚至更久,但不会留下永久性损伤。在亚马逊雨林部落,男孩的成人礼就是要忍受子弹蚁的叮咬。我在视频中看到,一个男人把手伸进满是蚂蚁的袋子,接连发出惨烈的叫声。这声音仿佛是兴奋剂,把我唤醒。在这样沉闷的上午,如果给我这样一只蚂蚁,我或许也会尝试一下吧。为什么要拒绝?我既没有被蚂蚁咬过,也没有被子弹射中过。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一刻,我决定背叛自己的身体。
  桌下的蚊虫鬼鬼祟祟。我想试着不去抓挠皮肤,因为越是抓挠越瘙痒。如果咬牙忍住,过一会儿,就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我产生了一些麻木的感情。我想观察一只蚊子如何把它的口器,刺入我的皮肤,殷红的血液沿着管道,去往另一个容器。有些容器是活的,有些容器已死。生命只不过是容器的套叠。下水道堵了,有一股恶臭徘徊。这天,有人打开地漏,用止血钳一点点往外掏,掏出像墨汁一样的污秽之物,以及一副麻雀的骸骨。一只迷失的麻雀,胆小怯懦,藏在暗无天日的下水道中死去。我想到那只被我放生的麻雀。不在此处,又在彼处,迷失以及死亡。

                                           2、小馆情愫
  晚上值班,同事叫我下馆子。村边最多的就是类似的小饭馆,一个掌柜兼传菜员,一个后厨,就可以撑起一家店面。有的饭馆毫不忌讳,隔壁就是花圈店,门口还立着石板,上面写着“刻碑”。吃的人也不忌讳,饭馆的名字叫骨头馆儿。骨头馆儿实际上是没有招牌的,就是灰色的水泥墙,门口还挂着塑料帘子,进出皆是常客。骨头馆儿有些特色菜,棒骨、牛肉或者牛筋,提前炖好煨着。火不灭,就要一直往锅里添水。客人来了,我们常常是第一桌。随后,开了空调,屋子里就逐渐热闹起来。在乡下,似乎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饭成了某种消遣。
  有时候坐在饭馆里,我会预感到建英的到来。或者,有时候一进门,建英就恰好在那里。他坐在角落,像是一座荒凉的山。建英是我的同事,东北人,单身已久,独来独往,在医院里住宿多年。我知道,他应该是乐于见到我们的。我们三四个人,算是小团体,轮流请客。建英瞧见了,会闷头一笑,端着他的菜盘和面条坐过来,账当然也算在了我们头上。他喜欢吃面条,砂锅刀削面。他吃饭的时候埋着头,几乎不参加话题讨论。他像是一块乌云,投影在所有人身上。还有些时候,我们在去餐馆儿的路上看到建英,为了避开他,索性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他的背影完美地消隐在夕阳中。
  街边有些饭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营业与否全凭心情。或者饭馆突然锁了门,以为老板只不过是回趟老家,过些日子还会回来,可是后来就再也没了动静。我想,大概是老板赚够了银子,回去另谋它途了。即便是郊区的村子里,做生意的也多是外地人。现在想来,我们何必在此苦苦挣扎,沾过这一星半点的皇城贵气,功成身退也罢。当然,还有些饭馆,久而久之开成了有口皆碑的老店。
  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叫外卖。值班大夫攒在一起,热闹非凡。当然,建英并不在此列。时间久了,有些人可以把菜谱倒背如流。老板也熟门熟路,送货上门。值班室不够宽敞,把长桌拉到中央,所有人都站着吃,站着还是有些拥挤。有时候点了鱼,餐馆没法打包。老板说,这大盘子你们收好,下次点餐再来取。医院没有腿,永远也跑不了,饭馆老板很放心。傍晚,我透过值班室的玻璃,看见建英出了院子,不久后又回来。他吃饱喝足,神情格外柔和。我只是希望他低着头,没有把目光射向这间屋子。就算他看到了这欢闹的景象,又能如何?如果我是他,或许还会加快脚步,生怕被人捕捉到。有时候,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变得和他一样。
  其实医院食堂是有晚餐供应的。厨房有两位大师傅,负责职工一日三餐。起初,晚餐有炒饼、炒饭、面条、包子之类,花样不多,但有所变化。馅食大多是院长值班时才有的,很多人吃不到,但偏偏院长不爱吃,索性也没了。再后来,为了图方便,食堂几乎只供应面条。我很少在单位食堂打晚饭,据说面条很难吃,难吃到了一定境界。有一天,我决定尝尝。大师傅却对我说,晚上只有你一人订饭,还吃吗?言外之意就是,你别吃了,我好提前下班。连食堂大师傅都在混日子。我把愤怒的情绪隐藏起来,笑着回答她说,那就不吃了。
  后来,我还是吃到了大师傅的面条。为了不让面条坨掉,她选用了面疙瘩,捞出来满满一盆。面疙瘩水水的,再加上两大勺西红柿鸡蛋卤,吃起来咸得要命。我终于体会到,就算是面条这种简单的食物,也能令人为难。食品安全是厨房的第一准则,其实口味并不重要。听说大师傅做饭,从来不用姜,只是偶尔会用些蒜头,能将就便将就。

                                                3、老友记
  北京的夏天是湿润的,至少我这样以为。那些潮湿的气体灌在身体里,像水银一样。我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交通工具上。其实很多时候,我更愿意躲在家里。公寓里面是中央空调,颇为费电,但是凉得快。周末的时候,脏衣服、臭袜子堆得到处都是。APP上的外卖花样百出,可以送到家里来。餐后,我把食盒以及一次性筷子,用塑料袋包好,摆在屋外门边上。偶尔迫不得已要出门,常常忘记剃须。电梯里有扑鼻的狗的味道,偶尔还有屎尿。楼下的芭蕉快长到一人高,枝叶肥大,绿如翡翠。这个季节比想象中要沉闷许多。
  几个在北京的老同学,熟络起来。先是老田买了小平米的二手房,落了户,在北京有了落脚的地方。方寸之间也是独立,像是移植的草木,焕发出生机。我们终于有了根据地,同志们势必要趁机增进革命情感。麻将桌是一定要有的。美食与电影也是要有的。我和老田很近,两站地铁的距离。晚上下班或凑在一块儿,看个电影、吃个火锅,也是很好的放松。老韩要远上很多。但城市交通呈现出的压迫,并没有阻止我们周末小聚。再次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各自消失的一些年,并不是空白,全部透露于眉眼之间。读书时,熟悉的那一部分被保留,自恋的依旧自恋,悲观的依旧悲观。老韩不再随身携带小镜子,但总觉得他一抬头、一挑眉,都那般得意。但又不得不说,十年时光,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了不可言喻的改变。体型的改变,神态的改变,说话腔调的改变。这些改变让我觉得陌生,但这种陌生感又像是花岗岩,让一个人变得稳固和可靠。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喝酒,并谈论未来。未来像是黑夜中的大海,我们都是撒网的捕鱼人。隐隐约约有灯塔,传来微弱的灯火。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似乎只能够谈论未来。那些不确定的假想,仿佛是硬糖,被物质化,被一丝一丝吞咽下,最后只剩下舌尖上的一点甜。除此之外,毫无残留。但是好在,我们可以相聚。而这样的相聚是难能可贵的,我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我想到生命自由之可贵。我想到每个人都是背着石头行走,摸着石头过河,这片土地似乎无形中给了我们使命感。
  好在楼下的烧烤摊给这了这个夏天以慰藉。每一次在饭桌上,我们都会不约而同谈起K。我把他当做朋友。我曾见识过他生活的坎坷。如今,有人说他在传销组织。我半信半疑,疑点在于他活动并不受限,过节常可以回老家。微信朋友圈里,除了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偶尔也见他发照片。他黑了也胖了,有时候似在海边度假,身边有个女孩子,两人甚是亲密,似乎过得很好。不知不觉,我对他既担心又疏离。偶尔接到他的电话,叫我去他那儿做客,我都五味陈杂。直到有一天,真的有人说被K骗了钱,还贴出了银行账单。我有些怅然若失。我知道,没有人会成为他的救赎,他只会一条道走到黑。
  说起来,北京哥儿几个是幸运的。我在事业单位,老韩在国企。老田从央企辞职,做了叫苦连天命比纸薄的程序员。这也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解脱。他说以前在外搞工程,枯燥乏味不说,偷工减料不说,担惊受怕不说,吃喝嫖赌抽,差一点就五毒俱全。浸染的力量是可怕的,每个人都将被同化。同样的,脱离体制,高呼万岁,似乎也成了我的终极目标。但这件事一旦犹豫,就成了剥洋葱,辛辣扑鼻,泪眼朦胧。我战战兢兢,一层一层剥下去,本以为能够见到真相。但是,后来我才发现,我们都是患得患失又没有方向感的人。洋葱是空心的。

                                          4、花草也想到死亡
  我在家种了些花草,与我为伴。我只是以为,植物比人好打交道。其实,我并不熟悉这些植物的习性,我能做到的,大概只有勤浇水而已。它们中的一些,我至今都叫不出名字。我以主人自居,以为掌控着生死的权利。
  客厅中,不同的叶片染着不同的碧翠。不经意遇见,都是美好的。如果再有些香气弥散,空气也饱满起来。起初,我把植物当做摆设。直到泥土变得干涸苍白,叶子发黄,我才感受到它们的诉求。它们嗷嗷待哺,需要悉心喂养。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植物也是我的高级囚犯,那些优雅的白瓷花盆,就像是一间间牢房。
  最柔弱的一盆是茶花。它结了许多花骨朵,暗含丝丝红粉,像是颗颗攥紧的拳头,丝毫不见松懈。我尽力去善待它,甚至讨好它,浇灌的水是晾晒过的,甚至每天都挪动它,让它感受到阳光的不同。我总以为植物比人类更懂得生存之道,然而一旦与人为伴,也往往意味着与死亡为伍。我在植物身上看到了反抗。当我把爱不断灌注到它身上时,它却更加肆无忌惮去伤害我。每一片叶子都坠地有声,声声入耳,似乎在嘲讽我。于是我恨恨地说一声,去死吧。它似乎听懂了,迅速走向毁灭。然而,我并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那盆芦荟因水患而死。我固执的以为,一周两杯水是合适的,这株肥厚的芦荟,突然就发黑腐烂,让我惊慌失措。芦荟开始散发出一股乳油味,有些刺鼻,这种味道接近于死亡。有一瞬间,我彻底恼怒了,将它连根拔起,丢在垃圾袋中。植物的死亡,得以让我给另外一些绿植更换宽敞的牢房。我用芦荟的花盆,摘下了我的菠萝。是的,我种了一株菠萝,用顶芽培植的。它虽然生长缓慢,但是足够孤僻,叶子细长,布满干涩的锯齿,不肯与人为善。我给它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希望它日益膨胀,有一天可以开花结果。我开始学着区分木本和草本,我要判断哪些植物可以长久存活,甚至年年开花。
  我有两只花瓶,颈部狭长,晶莹剔透,注入清水,一只放了富贵竹,另外一只,用来盛放鲜花。百合、紫罗兰、葵花、茶花、玫瑰,十五元一束。如此娇媚的鲜花,让我感到妒忌。花开半夏,我自欺欺人,让它们用本能,完成最后的盛放。两只花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富贵竹是有根须的,瓶子里的水渐少,再注入一些即可。但这些鲜花需要天天换水,不然就会发出恶臭。
  我听说,有人给植物喂鱼。大概就是动物的一部分,被埋在土壤中,可以转化为植物的养料。甚至于,一株庞大的植物可以发狂,杀死周围的植物。原来植物界也充满了竞争与阴谋。我看到了植物中人性的那一部分,而这种谋杀似乎毫无罪恶可言。我会想,如果遇见一棵植物,它拥有一颗狂野之心,我或许甘愿做它的侍臣,让它把我吞没。其实,我也只不过是一株会行走的秧苗罢了。
  屋子里的植物长期困惑,早已失去了野心。而它们的死亡终将是对我最大的亵渎。或者说,这是一种预兆,也是一种惩罚。在无法控制的死亡面前,我开始审读自己。只是,这个夏天让我变得愈发慵懒,关于植物,我开始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我看来,有人照料,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我想不明白,它们到底想要什么?四季是轮回,昼夜是轮回,一条路也是轮回。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个夏天,那么我会不会去留恋?

                                                 5、大雨合流
  下班如同鸟兽四散。一阵风把夏天吹散,在人群里散开涟漪,头顶上的鸟群慌乱离开。我在人群里寻找着什么,比如一段反复加强的记忆片段。空气传来一些微小的摩擦,如大漠黄沙的吟唱。地铁口拉二胡的盲老汉没来,少了唱念的独白。相同的位置,趴着一个赤膊的男人,他的胸口贴紧地面,用肩胛骨隆起两座荒凉的沙丘。一旁,宠物兔在笼中吃草,草香四溢,吸引了美腿停歇。姑娘用葱白般的手指提起笼子,甩动裙摆翩跹离开。我浅显的目光再次被一些明亮的身体和曲线吸引。一些塑封胶袋的挂件,里面是红色的小鱼。我始终不敢靠近这些鱼类,它们游荡的时候,我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我凝聚所有的力量去注视,如果目光是钉子,那么我想要戳穿这些密不透风的袋子。我抿着干瘪的嘴唇,我想要让太阳加速死亡的进程。那些红色如绸的身体,是梦境中反复纠缠的爱欲,困在无限的光明中。有一刻我以为它们就要破碎,但是却没有。云层因为风的涌动变幻了模样。
  噼啪——下雨了——
  雨丝里有些凉的浸润,我像是触摸了一块石头、一根竹子、或是一片冰,这令我肃然起敬。凉是另一种生命的悸动,它加速了镜头中事物的消隐,等我一回头,一些人、一些物,就仿若人间蒸发。等我再去寻找踪迹,雨水已经开始吟唱,地面以一种毁灭的方式改变固有的颜色。还好我的书包里有雨伞,这令我感到稍许心安。在轰隆隆的雷声里,雨水渐大,可我想,打伞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好。
  我绝不会做第一个打伞的人。
  我在雨水中走得极慢,我慢得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汽车的鸣笛声刺耳,轮子溅起巨大的水花。可是我无动于衷,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按照预定的轨迹行走。我愿意和一个落荒而逃的男人分享一半雨伞,可是他断然拒绝了我,然后消失得更加迅速。看着他远去的方向,我感到有些失落。然后突然意识到,我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就是我反复的日常中,一个倦归的傍晚。
  我站在通惠河边上感受河水的力量,水线正因为一场大雨涨到高处。湍急的水流让我看不到鱼在水面呼吸后留下的波纹,只剩下汹涌浑浊的流动。一阵风袭来,正堵住我的嘴巴,不让我说话。
  河岸上的垂钓者不见了,来了一群捕捞者。他们比前者更加疯狂,沿着河岸一路奔跑,一边用竹竿在水里摇动。每当他们把竹竿用力甩上岸,网兜里就掉出活生生的鱼来。
  啪——真是无比喜悦的坠落。
  河水不断向东,再向东。
  可即便如此,波澜中还是有一些永恒的平静,至少藏在我心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