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梨花若是多情种(外二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梨花若是多情种
齐白石先生曾画过梨花图,上题“梨花小院怀人”几字,画面清新雅致,用浓墨铺枝勾花,绿墨画叶,通纸透着朴拙之气,下笔虽然随意,却流露出伤感之气。1923年,先生在《梦家园梨花》诗的小引中写道:“余种梨借山馆前后,每移花接木,必呼移孙携刀錾随行,此数年常事。去年冬十一月初一,移孙死矣。”诗云:“远梦回家雨里春,土墙茅屋霭红云。梨花若是多情种,应忆相随种树人。”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挚爱,还有对孙儿早逝的痛惜与哀伤。
我家乡多植梨树,汪洋几万亩,春风乍起之时,茫茫洁白,如坠花海。它们伴随着初春细雨,合着烟雾霏霏,绝似含烟之柳带风而斜,田园滋润,草木蒙茸,给大地带来生机。岑参在《送武判官》里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咏雪,却也说明梨花的洁白无暇以及开放时那种壮观的场面。正因为这首诗,大漠风雪与遍地苍茫成了许多人的心之所在,不管身在何处,一份淡淡地爱意总放在如雪一般莹洁的梨花身上。不过,梨花在古人眼中却没有重视起来,传世的诗词歌赋也极少。他们认为梨花靓艳寒香,洁白如雪,惟其过洁,也最容易受污。梨花飘落尘埃之时,常使人有西子蒙尘的联想。元好问有《梨花》一诗,十分形象的刻画出了梨花的品格: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淡相应,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
《红楼梦》着重刻画了妙玉这个人物,把她比作梨花,因为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洁成癖,自命清高。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在栊翠庵喝了一口茶,妙玉嫌脏,便把一只成窑五彩小盖盅扔掉了,甚至连宝玉、黛玉都要遭她奚落,被斥为“俗人”,可见其放诞怪癖,目中无人,不近情理。第五回中的一首梨花判词也说明妙玉最终会像梨花一样,飘落尘埃,身染浊泥。
古人所写的梨花,未免带有片面之词。梨花洁白如玉,不争春光,却在无声中展露着春天的消息。诗人丘为有《左掖梨花》一诗,其中写道:“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白色的花本来就有一种出世的风仪,纤尘不染,再带了缥缈的仙香,就更如仙女寻春,增添一分天然的风流。吹向玉阶的旧解是不喜欢的,实在是对梨花的一种亵渎,满树的银装,又何须借春风之手,飘落御阶呢?人世间,雪中思花给人一种春的温暖,月下的梨花则有静夜的安宁。“梨花院落溶溶月”,梨花入月,月光化水,是流不尽的温柔。惜乎故人远去,芳踪杳迢,这可是洗不脱的相思。梨花带雨悲而不伤,却写出人间的极致,一滴滴,一点点的,不需风吹,自然引出心湖里的那一圈圈又是怜又是念的痴情。
“唐寝汉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原来仙人也会和山中的鬼魅唠几许家常。这些鬼魅们,在子孙的供养下,食了清明时节的麦饭,靠了俊秀挺拔的古松,看那白衣胜雪的梨花仙子款款飘过,闻其留下的一缕清香,便喝醉了一般,沉沉睡去。而梨花呢,反正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眠,依旧开花结果,自生自灭。
白石老人画的梨花,枝干极少,梨花也就两三朵,再画两只白蝴蝶或白蛾子点缀,以少胜多,颇具意味。老人多以绿叶衬之,有自然之美。但在我家乡,梨花盛开时,是先开花后生叶的,满树皆是素白。当梨花极盛之时,树叶才吐露出来,这时候的梨花便有了衰败之相,在春雨中萧萧而落了。先生曾自刻“梨花小院”、“百树梨花主人”、“梨花小院思君”等印章,用笔老辣伶俐,从刀发上不显老态,反而险峻奇险,令人感受到一种沧桑之感。盛极而衰,也是人生写照。
我曾见白石老人的一幅梨子图,极其简约,上题:“老萍亲种梨树于借山馆,味甘于蜜,重若廿又四两。戊、己二年避乱北窜,不独不知梨味,而且辜负梨花。戊午后三年庚申正月初八日画,再后廿六年乙酉自临。白石。”
老先生钟情于梨树,钟情于梨花。他客居京华多年,并长眠于此,只能梨花入梦,徜徉在借山馆前后,赏花忆人,流连忘返了。


笔底明珠何处卖
少年时候,祖父家栽植有两株葡萄,一株颗粒较大,一株颗粒较小。两者在颜色上也有区别,一株熟时通身碧绿,如翡翠色的珠子,味道略微发酸,另一株则晶莹如墨,紫的有些发黑,味道却甜的很。两株葡萄自院子里的南端蜿蜒向北,遮盖了半边院落,极其壮观。夏季来临时,别的地方闷热难耐,葡萄架下则清凉许多。每天下午,祖父搬了桌子,沏上一壶浓浓的茉莉花茶,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祖母则拿了蒲团,坐在上面做一些手工活。若有风来,碧叶翻卷,摇曳着斑点阳光,显得极为安静。
葡萄开花结果之后,生长的极其迅速,几日不见,便似豆粒大小,再几日,便如小琉璃球般了。那是的水果稍有,像苹果、梨子、山楂之类有成熟较晚,葡萄便成了我日夜相盼的美味。这时候的葡萄是比较涩的,也有些苦,但丝毫不影响我好奇的心情。每日在葡萄架下总会摘一颗尝尝,即便苦涩,也闭着眼生生咽进去。祖父祖母也不去管,笑笑罢了。对于孩子,他们从不过多的呵斥,也不会过多的娇惯,对于好奇的事情则由其任性而为。我每天摘一颗,如此下去三四十日,待到葡萄散发着酸甜味道的时候,架下的几串葡萄已经被我摘的精光了。这时,祖父搬了凳子,祖母拿着竹篮,两个人小心翼翼地采摘,然后用清水洗了,左邻右舍分发,满巷子里的孩童们都过足了嘴瘾。葡萄一旦有成熟的迹象,则每日都会一串紧接着一串的以此成熟,将近两个月,我们都会吃上这种晶莹的美味。
由于葡萄架下清凉,也容易招蛇。在农村,蛇属“仙家”一类,是有修行的。祖父发现时,只是随意看两眼,然后继续闭目喝茶,不会十分在意。祖母则挥挥手,小声说几句,快走吧,快走吧,依旧不会停下手中的针线活儿,泰然处之。窸窸窣窣一阵,蛇不见了。清凉依旧。
徐青藤有一幅极为著名的画作,名为“墨葡萄”。画面上水墨葡萄一枝,几串葡萄倒挂,形象生动,格外晶莹。硕大的叶子由大块水墨点成,很有层次感,风格疏放,是当时期的代表作。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世间艰辛,对世事心灰意冷,并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番心境,尽是萧条。吴昌硕和齐白石皆画葡萄,都曾临摹过徐青藤的葡萄图,极其推崇。吴昌硕在多幅葡萄画作上题写这首诗,可见受其影响很深。白石先生则在一首诗中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衰年变法,多受徐渭、八大、吴昌硕的影响,甘为“走狗”,尤见精神。
葡萄多为鲜食,也能酿酒,新疆葡萄则能晒成葡萄干。我记得,当年村子里一位农家汉子娶了一位哑女,适逢家中修缮房屋,事毕后请乡邻喝酒吃饭。那时农家生活较为清苦,酒也不够,菜也不多,颇有些寒酸。汉子指了指满架葡萄,让哑女摘几串,权当食肴。那知哑女理解错了,将葡萄采摘下来之后,做了一锅葡萄汤盛了上去,令人哭笑不得,一时传为笑谈。(马卫巍)


灰 灰 菜
灰灰菜在我们这里属于早生野菜,三月初,天气尚寒,灰灰菜便在清冷中发发芽了。这种野菜从不计较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对盐碱成分也没有什么不适,只要任其成长,大小都会成长开花结种,顽强的很。
灰灰菜能食,不过我记事的时候,这种野菜已经在餐桌上见不到了。我听老人说,四月份灰灰菜长到三四寸高时,掐尖采摘洗净,用沸水焯一下,撒上点盐即可食用。那时候物资匮乏,灰灰菜算是饭桌上的一道佳肴。
我小时候多挖灰灰菜喂鸭子。它鲜嫩多汁,叶虽小却很繁密,通身有一种浓浓的别样气息。不过,菜毕竟不同于草,它们虽然同在一片野地里生长,且都很茂盛,但草是实诚的、厚实的,需要下大力气去割;野菜是柔软的、轻盈的,大都水分极多,极易割碎,不易储存。不过,灰灰菜看似柔弱矮小,但在适宜的地方成长起来之后,到了秋天会繁衍成一大团,枝干粗壮,分枝繁衍,颗粒状的种子密麻麻遍布周身,很是壮观。
汪曾祺先生喜欢吃灰灰菜。他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道:“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的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看来,灰菜能在饭桌上无餐时发挥救急作用。汪先生采摘灰菜时发生过一件趣事,有次他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壁外发现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搜查了一番。先生说:“灰菜有点碱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
我从未吃过灰灰菜,不知味道如何,改日回乡弄盘尝尝,可下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