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八:为了乡村炊烟的袅娜

2021-12-23抒情散文于文华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八:为了乡村炊烟的袅娜文/于文华一个乡村家庭,需要多少柴禾的供应,才能让炊烟始终如一地萦绕村头的树梢,这是谁都无法知晓的事情。就像我们无法领略与洞察乡村与家园的心思,就像我们不能明白与了解父母的感觉一样。一个乡村的图腾与……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八:为了乡村炊烟的袅娜
             文/于文华

  一个乡村家庭,需要多少柴禾的供应,才能让炊烟始终如一地萦绕村头的树梢,这是谁都无法知晓的事情。就像我们无法领略与洞察乡村与家园的心思,就像我们不能明白与了解父母的感觉一样。   一个乡村的图腾与繁茂,需要多少汗水的浇灌,多少生命的养育,多少情感的呵护,多少代人的奋斗……这也是父老乡亲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事情,是人们苦把苦挣、悲苦与痛苦压不倒吓不住,矢志活下来的最大理由与根源。

  那个时节没有煤和炭可供土炉子少,就是有,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胡乱花哨,一切都依赖相依为命的大地,一切都仰仗相濡以沫的植物。乡村的目光一直盯着自家庄院以外的地方,想方设法把但凡能够烧着的东西搬回家来。也许一截树桩,几根破树皮,一些凌乱的谷子枝干,一地金黄的树叶,一泡稀稀的牛屎,十几个骆驼粪蛋甚或稀稀拉拉的羊粪蛋蛋……这些常人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东西,一个农民都不会视而不见,而是以欣喜的心情,“贪婪”的双手——尽最大可能将它们弄回家里,成为灶火的烧柴,成为炉灶燃烧的物质,成为土炕装填的物质。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个老农民,扛着犁头,去涝池给老牛饮完水,赶着回生产队饲养场的大院时,看见那牛后腿一伸尾巴一翘,旯下一堆牛粪,而手头一时之间又没有其他可以盛的东西,回家取背篼或者什么,别人肯定会捷足先登,将他无法及时弄走的牛粪据为己有,于是急中生智将自己的帽子取下来,双手捧进帽中,像端着一件宝贝似的,端回了家——他认为手可以洗净,帽子也能够洗净!唯有那一堆牛粪不能放弃。一泡牛粪虽然不能解决大问题,但至少一个早上的炉子可以点燃,至少土房顶的烟囱能够缭绕淡淡烟雾。

  春天,庄稼刚刚吐苗,万物才一天天显露生机,到处都是寡淡的,乡村的眼脸不怎么富裕。枯树枝,烂草叶早就被人像篦子一样捋过,无法也不可能找到一些可以点燃的东西。生产队的大骡子、马和牛每天要走出去,到村头的涝池饮水,到外面溜达,立即会吸引了好多眼球,我们一个个盯在牲口的屁股后面,巴猴猴地盼望着那头老马能够旯下一滩粪来。迫不及待的我们,甚至早早将队里的牲口进行了划分与分工,“毛蛋是红马的,栓柱是黄牛,福财是灰骡子的……”至于那牲口旯与不旯,全看个人的造化与福分,每人只管看紧属于自己牲畜,人家不旯只能自认倒霉。但这样的事只能偶尔为之,再说饲养员尽可能安排牲口在圈里坚决问题,不允许将肥料拉到外面。但牲口毕竟是牲口,它才不看人的眼色与命令行事,想在那里旯就在那里。谁也无可奈何。就像有些事情的发生,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想不愿意看到的,偏偏降落在人的面前,让人猝不及防,但又丝毫没有办法。比如一场暴雨的飘落,一场黄沙风暴的来临,一场冰冻灾害的发生……这样的时节是乡村最无奈最难耐的日子,柴草打湿了,炊烟变得厚重而粗壮,人的心情也是压抑而忧伤。   有时,看见生产队的饲养员不在,我们几个人合计好,一人在前面放哨,一人从后面翻进去,外面的几个负责拾粪。进到里面的人手忙脚乱地拾着大块的干牛马粪,扔到墙外面。常常刚刚忙乎开,高兴的合不拢嘴,饲养员就返回来。里面的人被捉住非打即骂,而外面的人早背着背篼逃得无影无踪。   放学后或者星期天,人们将搜寻的目光投向遥远的地方,像沙漠里的治沙植物,我们拔过花棒,偷砍过枯死的沙枣树,甚至去附近的火车站。那里的工人烧煤炭,我们早早去家属区倒垃圾的地方,仔细捡拾那些有些发黑的煤渣。有些聪明的家伙,甚至主动帮人家倒垃圾,为的是能够第一个捡拾一些煤渣。有时我们去火车铁轨中间,捡拾那些火车遗漏的一些没有充分燃烧的炭,这炭依然烧起来旺盛,又没有烟雾,很受乡村主妇的青睐,不过母亲再三安顿叫我们注意火车。   夏天,万物蓬勃,生命鲜活。眼里的一切都是翠绿的,心中的一切都是勃长的。太阳火辣辣的,普照着大地与家园,沐浴着山林川泽,人们将薅锄来的杂草,削剪下来的树枝,一把麦草,一些吃剩的猪牛羊的草,随意晾晒一番,就可以放入炉灶。我们感觉不到贫穷,铲草、放羊、捉迷藏、踢毽子、跳方格、抓特务、钻地洞……在乡村的怀抱里尽情玩耍,直到饥肠辘辘,看见那些走过庭院,跑过田畴,融入蓝天的袅袅炊烟,闻到饭食的香味,才知道家长吩咐我们做什么事情。背着背篼,提着铲子,急急忙忙扯几把草,胡乱拾些柴草,囫囵吞枣一把抓,不管什么都拾掇进去,且抖擞得松松的,好像有些东西在里面。有人甚至在背篼三分之一处放一根木棍,上面放些柴草,蒙混和欺骗父母。磨磨蹭蹭、小心翼翼不敢回家,可一声接一声焦急的呼唤声,肚子的咕咕叫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家。其实,乡村母亲劳动时胳膊底下夹着的,兜襟里兜着的除了野菜除了甘草就是柴禾,赶我们回家,简单的饭已经做熟了。   那时节,乡村炊烟是轻快飘荡的一首歌,是缭绕袅娜的一幅画的。这歌被人们祖祖辈辈浅吟低唱着,这画将人们心中日日夜夜积攒下来的忧伤和悲痛一点点稀释,一下下吹走,让人们重新坚定生活的信念,擦亮梦想和希冀的火把,勇敢而坚忍地走下去。   秋天,伴随着秋收,乡村忙碌的紧张而热烈,常常早上星星眨着眼就下地,晚上月亮爬到山坡才回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除了家中有老人的做饭以外,八九岁的孩子就能够做熟简单的饭菜。现在的孩子,即或在乡下,十多岁都无法或没办法做熟一顿简简单单的饭食。使劲拉着风匣,让灶火尽可能燃烧,让炊烟的烟雾尽情弥漫着温馨的乡村,是乡村孩子基本的义务,也是我们似乎天经地义的事情。麦子割完了,我们赶往麦地,将一切麦草尽可能收拾到家里。记得父亲给我用铁丝做了一个大爪子,所有的柴草一股脑儿尽收“爪”底,然后用绳子捆成一个麦草捆,背到家里储存起来,以后母亲就能够尽情享用。谷地收拾了,一个个的谷根遗留在土地上,我们一根根使劲拔下来,甚至连地角边地埂边的麻根也不放过。我们的眼睛就像鹰一样,大凡能够点燃的东西,像毛刺,像骆驼蓬,像树根,像柴疙瘩,像野草……都尽可能铲下来,拉运到家里。深秋,天气渐凉,“无边落木萧萧下”,我们将飘落在地的树叶扫在一块,是添炕的绝佳燃料。为了一个冬天的温暖,为了一家人不至于挨冻,乡村像有些需要冬眠的动物一样,竭尽所能,纷纷出动,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储存着灶火、炉子与土炕的柴火。   冬天,地上的花朵凋谢了,天上飘飘洒洒落下雪白晶莹的花来。寒冷的季节,加剧了人们对温暖的渴望,对熊熊燃烧炉火的期盼,家乡的人们砌起土炉子(后来经济好转才烧起了洋铁炉子),既做饭又取暖,一举而两得。人们套上驴车,到附近的小煤窑拉来廉价的草皮煤子,加入粘性好的土,加工成为煤块,小心地烧。农民的冬季是闲适的安逸的,一年四季的忙碌与储存,就为了冬天的温馨享受。飞雪纷纷扬扬,一家人围坐在旺旺的火红的炉火下,或者围着被子在火坑上,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弥漫着的浓浓亲情。   而为了省煤,家乡的人们除了加土,还加些其他的东西。记得我的第一次出远门,是跟随父亲去遥远的黄羊镇拉煤灰(大概是锅炉里冒出下落在地,看起来乌黑乌黑)那一年我十岁刚过些,正上小学五年级。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刚放学,见院内放着辆不同于我家的架子车,而且牲口槽上,和我家那头熟悉的老驴并排站的还有一头毛色灰灰的驴,心里就觉得家里来了什么人或是将要发生什么事。

  到了家里一看,没有什么客人到我家。父母未说什么,我也就没有问。只是晚饭比平日早些,也稍稍好些,放了几片片肥肉。母亲帮着父亲把两辆驴车套好,然后给我披了件父亲的大衣服,便进了灶房门。我心里想:一定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果真,父亲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人说男儿不吃十年的闲饭,你今天跟我出趟远门,去拉些东西。”生性愚讷的我当时并未问父亲究竟去哪儿,拉什么东西。反正这是趟远门,拉的东西必定对家里有用。而且,那时的我,就像刚刚长硬翅膀的鸟儿,也极想去外面的世界见识一番,好历练一下稚嫩的骨头、好让自己的眼睛睁大些、睁亮些。   就这样,趁着漫天的暮霭,父亲在前引路,我坐在后面架子车辕头上,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出了村子不远,车子便驶入了一条不起眼的土路。往往是一大片绿树环绕着一个村子,尔后再瞅着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的树林,就离人烟居住的地方不远了。我幼小的心灵里认为,有树木的地方,就是有人烟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就是有希望的地方。看见有炊烟的袅娜,就一定有家园的繁衍生息。瞅着瞅着,地上却全然没有了一点景致,夜幕也已完全降临,四下里静得出奇而可怕,唯听见驴蹄敲打着地面的响声,或是一两声父亲吆喝驴的声音。

  父亲怕我掉队,特意把前后两辆车用绳串在一起,并把跟我混的很熟的老驴(来自于多日放驴)让给我,并嘱咐可以坐进车厢。我随父亲的第一次出门“见世面”,就这样无惊无险、平淡无奇地行进在似乎毫无尽头的远行上。但对一个从未离开乡村半步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无论视觉、心理还是感触上的极大享受——就连黑暗、恐惧、孤独,这些对一个孩子好似害怕的字眼,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咀嚼着、蒸腾着,而升华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而幸福的体验。

  天蒙蒙亮时,我们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父亲说是黄羊镇糖厂。卸了牲口,给俩匹一路辛苦的驴添了草料,我们拿起母亲烙好的锅盔干嚼了起来。太阳刚冒出山尖,把那红艳艳、光亮亮的光芒射向山川大地时,骑自行车、着蓝工装的工人们纷纷涌向厂区上班,父亲嘱咐我看好两头毛驴,他走进厂里开条子。不一时手拿条子的父亲兴冲冲过来,套好驴车,沿一条宽阔干净的柏油路,来到厂区的一角,堆放着一堆黑黑的炉渣——我们此行就是拉它回去烧火做饭取暖的。父亲用铁锹把炉渣装的像两个小山似的、还一个劲地拍打一番,看实在无法装下了,才和我驾着驴车顺原路返回。

  回来的路上,我的兴致减了一大半,全然没有了黑夜中那么多的猜测和想法,只是两眼仍贪婪地观望着路两边的一切。在我的眼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也有其独特的空旷之美。而大地上生长的树木、流淌的河流、飞动的鸟雀、辛苦的人们,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生存着,都是为了点燃、升起希望的烟雾,一年年繁衍着生命、延续着后代、书写着历史,创造着辉煌。   打那时起我知道,有炊烟的袅娜,就有乡村的殷实富足,就有日子的亮丽美好,就有生活的日益康顺。有炊烟的萦绕,就有家乡的五谷丰登,就有人们的安居乐业,就有家园的生生不息。   我还明白:有水有庄稼有生命,就有家园的繁衍兴旺,就有炊烟的飘绕与存在,而为了炊烟的袅娜升腾,我的父老乡亲,日夜勤劳,一年年一代代孜孜辛劳,牵挂着生命的问候,触摸着乡村的脉搏,感悟着生活的精髓,惦记着季节的呼唤,一路汗水一路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推动着日月的前行!
       (全文4216字)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