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守望在炊烟里的姥姥 》

2021-12-23抒情散文吴安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2 编辑

        《守望在炊烟里的姥姥 》自从母亲回到云南,我基本上就歇宿在姥姥家了,因为我和继父的关系很紧张,一度我的饭菜都是姥姥为我准备的,放学后我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2 编辑 <br /><br />        《守望在炊烟里的姥姥 》
  自从母亲回到云南,我基本上就歇宿在姥姥家了,因为我和继父的关系很紧张,一度我的饭菜都是姥姥为我准备的,放学后我不是直奔家里,而是跑向姥姥家,看她给我准备了点什么好吃的。 
  每次放学我都嫌自行车太慢。还没近村庄仿佛又看到姥姥从一柱炊烟中走出来了,她系着围裙,戴着手袖,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起又落下,这时姥姥就用一只手轻轻的掠一下头发在别在耳后,另一只煮饭时来不及揩的手又在围裙上不紧不慢地擦几下。
  姥姥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尊不老的雕像,就这样若有所待地把岁月一页一页守老了,她焦急的张望着村前那条泥泞的小路。她的身影瘦削而高大,似乎没有因为年老而有丝毫改变。姥姥已经七十高龄了,所以动作略显苍迈颤巍。满脸的皱痕间,濡着细细密密的汗珠和柴灰,微微地泛着黄。双眼却红红的,潮潮的,似乎还暗溢着斑斑点点的泪痕。我知道,那是长年累月,因为柴湿烟火熏燎的缘故。姥姥年轻时的靓丽风采我想全被岁月和满堂儿孙给消磨完了。
                 
  这一切读书时的情景像烙留在我生命中的一帧画幅。许多年过去了,它仍时时清晰地显印在我眼前和心底,姥姥则在炊烟里不断凝望着,迎我归来,送我离去。
 
  才回家已经把姥姥在风中的张望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迫不及待往嘴里塞饭,这时的姥姥往往满足地看着我狼吞虎咽。可真是饿啊!读书时节那饥饿的感觉,简直可以称之为一条疯狗抑或一只厉鬼,紧紧地纠缠着、追逼着我们。我们的全部心思,几乎都用在对付肚皮这事儿上了。她为了把一餐饭做得有滋有味几乎耗尽了全部的才智。每到该吃饭时,我的肚子就不争气地唱起歌来,比闹钟还准。而那时,最迫切的,便是能望见姥姥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含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袅袅娜娜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绽放放着,和别家的炊烟纠结着。带着甜暖的香,离得再远,也足以把我们的眼睛和脸庞灿亮了。后来每听到“又见炊烟升起”之类歌声,我就仿佛又望见了它。望见了姥姥,在灶前传柴递柴火,鼓动着瘦削地腮吹火。脸憋得通红。时不时还夹杂着几声咳嗽。这时我往往会冲进厨房,抢过姥姥的吹火筒,也是鼓足了劲的吹。那时感觉一屋的温暖包围着自己。心底里,也总有温馨滋润的感情,很明澈,也很幽远。
  姥姥的饭熟了,就在夕照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姥姥会略带嗔怪地喊“都跑哪去了?快回来塞脖子了(云南方言,吃饭的意思)。”苍老的声音,拖得是长长久久,不断在风中飘散着。宛如有磁性一样,这时我们一伙人就欢呼着涌进厨房。先是像一只小狗一样满桌子闻一遍饭菜的芳香,然后再坐下来大块朵颐,这时姥姥仍然一只手托着下巴望我们吃。我们转过头问:“姥姥,您不饿吗?还不赶快吃,姥姥微小着说她不饿,那时真的没去想姥姥劳累了那么久怎么会不饿呢。只感觉姥姥的笑圣洁得一如圣母,闪着美丽的光泽。许多年后,读到余光中先生写的《呼唤》,情感深处就激起了共鸣。没费功夫一下子就记住了。“就像小时候/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一直玩到天黑/太阳下山,汗已吹冷/总似乎听见,远远/母亲喊我/吃晚饭的声音”。这诗悄然地潜入心底,无意识中就烙了深深的印记。
  我读书时节姥姥家添上了我这张嘴,加上舅舅家儿女几个,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所以姥姥只要有好吃点的东西总要留下来一份。记得吃腊肉时,姥姥知道我小时候就不吃肥肉,所以总是把哪怕一小点肥肉给剔除掉,那时我读高中了,而几个表弟和表妹都还很小,作为长孙享受这特殊照顾,实在让几个表弟和表妹们大为不满,意见非常大,这时姥姥往往会说:“大哥哥从小就不吃肥肉我跟你们讲过多少回了,这时表弟和表妹们就一副恨恨的模样,说姥姥真偏心!姥姥不去管他们,而我除了愧疚只好遵命坐下来,好好的享受。姥姥又是满足地望着我的吃相。
  姥姥最大的快乐,在我看来就是青蚕豆上市时节。她要挑选很好的豆把皮子去掉,找来茴香,同时切上一些肥的腊肉。然后一起放在在研臼里很辛苦的舂。为此她要忙几天,因为她做豆米粑粑不光自己吃,还要送邻居一些。偶尔闲下一会,她就会叫“小乖,快点来帮姥姥捶捶背,这人老得不中用了”!我们往往不理解她的辛苦,责怪她说人家自己会做的,还稀罕你做的,姥姥说人家都说我做的好吃,你不知道?
  尽管腰酸背痛但她发自内心地高兴着。进进出出,风风火火,嘴里,却常是悠闲地哼着歌儿。我五音不全,但却跟姥姥学会了她煮饭时唱的几只歌,等焦黄的豆米圆子打着油汪从锅里捞上来时,姥姥会幸福地喊,快点来啦,新鲜的豆米圆子出锅了!那神情和声音,老让人联想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至少,那骄傲自豪和喜悦幸福的感受,是相同的。现在想来,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姥姥做的喷香的圆子时,连我家屋顶上,那缕缕飘散的炊烟,或许也该是香喷喷的,乐陶陶的。就像姥姥那溢满快乐和幸福的脸。那时,姥姥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现在塑料大棚种菜,青豆米也时时可买到,但姥姥的腿脚也不灵活了。只是炊烟里的守望一如既往。
  每听到“又见炊烟升起……”那样的歌声,总会恍恍惚惚地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照、暖风和已逝的岁月,交融在一起。那不含任何杂质淡蓝淡蓝的炊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凝结成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姥姥,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柱柱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远在外面工作的我们总想让姥姥的愿望变得切近和真实,于是每有时间我总会带着妻子和女儿循着炊烟去看看姥姥。现在姥姥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满足了,总会给我们找一些借口,愈是这样我们就愈愧疚,握着姥姥枯树皮一样的手,感知着一份酸涩的幸福,因为我知道这幸福终究要失去的。
  我想,那炊烟该是姥姥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不断地奔腾在我人生的长河里。绵延着,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都能咀嚼到一份来自老家的温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