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职场成败说岳飞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职场成败说岳飞
  
  
  
                                              张  亮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曲《满江红》,千古唱岳飞。
  
  岳飞是一个没有多大争议的历史人物。秦桧夫妇等人的雕像还跪在杭州岳王坟前,至今不得站起来,体现了民意所向。
  
  岳飞的成长史也可以被当代青年当做“杰出青年”的励志故事来读。其实岳飞也是个神神叨叨的人,比如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上,他就屡屡发“神”,犯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低级错误。
  
  他出身于草根,十几岁时就到当地的一家大户打工,“耕种为生”。所幸的是,他的父亲粗通文墨,也能教他识字读书。他自己从小就是练武的料,还未成年就能拉开吃力三百斤的硬弓;他学了一段时间枪法后,就成了“一县无敌”的枪手。
  
  今人之作《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里,中国边远之地的小裁缝读了巴尔扎克的作品,最后决定去繁华的都市闯荡一番。岳飞当年没有受过“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教育,没有任何悬念,他离开了农村,穿上了军装。要想成就人生,只有把国家的命运同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
  
  靖康二年(1127年)的四月,岳飞随赵构的大元帅府新组成的部队到达归德府。在此期间,他遇见了平生第一个贵人,这人叫赵九龄。在赵九龄的引荐下,岳飞得以和高层将领张所见面。张所时任河北招抚使,是个主战派。在谈话中,岳飞的军事才能为张所领导所赏识。很快岳飞就当上了统制,受都统制王彦直接领导。
  
  职场中破格提拔有三个因素:1、你得行;2、得有人说你行;3、说你行的人得行。岳飞做到了。
  
  似乎岳飞从此就能在职场上越走越好,这才符合他若干年后统帅几十万人马的逻辑。但是没有。只有后人读历史,才清楚历史人物的命运,当事人是不清楚的,就像我们今天不清楚五年后自己在事业上是沉还是浮。
  
  王彦、岳飞在卫州的新乡县被金军几万人围住,两人都成功突围。岳飞突围后,因为不愿再受王彦领导,自率一军而去。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带走了公司的部分精英,想自立门户,他都不想想,这样离开倒是显得潇洒,公司高层会对他怎么看?这样无组织、无纪律,不服从长官,军队最受不了这个。岳飞也是会发“神”的。
  
  这一去,岳飞走上了独木桥;王彦却因联系了“两河豪杰”的十九个营寨的首领,手下兵众达十多万人,走上了阳光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彦表现得有能力,也能团结人,岳飞的这次发“神”确实莫名其妙。
  
  朝廷没有忘记王彦这支日益壮大的“八字军”(他们在面部刻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当时著名的军事将领宗泽联系上了王彦,王彦率众完全听从宗泽的指挥。岳飞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脱离领导几个月的管束后,向王彦负荆请罪。虽然几乎没有领导肯容忍一个不把自己当领导的下属,但是王彦没有听从手下处斩岳飞的建议,而是把岳飞踢给了宗泽。坏人让领导去做吧。这样,岳飞又碰见了他的第二个贵人——宗泽。
  
  宗泽非但没有治岳飞的罪,反而把岳飞留在他身边锻炼。宗泽,文官出身,他的军事知识都来自于书本,具有很深的书本情节。在岳飞屡立战功,官复原职后,宗泽曾好心复制了一份《平戎万全阵图》交给岳飞,让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岳飞好好学习后,向领导汇报读后感:“这些阵法用处不大……我们研究兵法,在于运用之妙,存于一心。”经历了种种挫折后,岳飞没有像后来的名将戚继光一样,学得圆滑起来,说话还是那么不中听,幸好他碰见的领导是宗泽。但宗泽刚开始也是很不高兴,后来才认可了他的观点。并且认为岳飞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已经在职场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这样的伯乐可不多,尤其是碰着神神叨叨的部下,这样的伯乐就更加可贵。
  
  只是命运再次来磨炼岳飞,这一次,是死神带走了器重岳飞的伯乐宗泽。接替宗泽职务的,是一个叫杜充的官僚。杜充与宗泽相比,为人为官都相差甚远,后来此人叛变当上了叛徒。提拔他的组织部门权当交了学费,史书上也没看到有人因此而被问责。
  
  照常有的推测,两个志趣相差甚远的人,不撞击点愤怒的火光也难,但岳飞与杜充相安无事。杜充到任后,无德无能,当年那些被宗泽人格魅力吸引而来的义兵纷纷弃他而去。估计这是杜充方面不愿得罪岳飞的原因。领导手下要没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领导要想进步也难。从岳飞方面讲,他是为国效力,而不是哪个人的家奴。经历官场这些年的见闻,那些用屁股思考的领导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岳飞忍了。
  
  幸好不用忍多久,金军来攻,战事吃紧,杜充投降。岳飞部溃散,去了宜兴县整编。部队整编期间,岳飞不仅收编了一些部队,遇有骚扰附近居民的兵匪,他还出动兵马去攻讨,部队的军纪和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该金军倒霉了。他在金军得胜北移之际,从宜兴县出兵尾追,一度收复了建康府这个军事重镇。
  
  此时的岳飞仍未能引起高层的注意。虽然升了职,当上了镇抚使,但因为担任镇抚使的一干人,不是朝廷招安的“游寇”,就是没有编制的游击队,岳飞这个体制内的军官也被任命为镇抚使,心中不免忿忿。于是他上书朝廷,希望能允许他招集兵军,掩杀金贼,恢复本路州郡,时机恰当去收复山东、河北、河东等故地。朝廷没有理他,连当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这些人都不敢冒进,这个岳飞纯粹就是个神神叨叨的人。
  
  在历史上,“攘外必先安内”多次被朝廷奉为国策。南宋是其中一个。有人说,这话最早就是岳飞提出来的。傀儡政权伪齐成立后,在金和南宋之间划了一个缓冲带,南宋朝廷主张“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不思北进,集中了部分军事力量去收拾“内贼”。
  
  绍兴元年正月,朝廷令岳飞受张俊节制,去讨平李成、张用,后又去讨平曹成。这些人都是“游寇”。
  
  岳飞连打胜仗,职务被提为都统制。皇帝赵构也知道他了,送他一份金蕉酒器作为奖励。事实上,岳飞也正是在这种“平贼”中壮大了队伍,拥有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岳家军”。但他没有小富即安,他说:“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平定这些小毛贼,哪里是他事业的终点?在这篇《题记》里,他称南宋这时的君相赵构、张浚等人为“贤圣“,说:“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迎两宫还朝后,谁来当皇帝?岳飞不知道是没想过这个问题,还是想当然认为这不是问题?
  
  皇权自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李世民杀兄长,赵光义疑似杀兄长,都是为了获得不被人监督的权力。赵构小儿离圣贤相差十万八千里,指望他主动交出皇帝印玺,比要他命还难受。岳飞的政治幼稚病可见一斑。
  
  在职场里,领导说的,未必就是心里所想的。好多天天在主席台高呼反腐败的官员,不是就因为腐败关进局子里吗?赵构估计也没少喊迎还二圣的口号,但那是人家的政治秀,做下属的就别太当真了。
  
  绍兴四年三月,朝廷令岳飞收复伪齐政权占据的襄阳府等六州郡。命令同时指出,除了收复这六州郡外,不能越界动兵,不能说什么提兵北伐、收复汴京之类的大话。“却致引惹”,怕金国太君不高兴,让我们朝廷惹祸上身就不好了。
  
  在这次南宋君臣并不看好的军事行动中,岳飞胜利班师。皇帝诏升他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宋代的节度使只是个虚衔,但这一虚衔却是武将们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朝廷的这块饼画下来,岳飞要吃下去可不容易。后来的征讨杨么,给岳飞的高大形象泼上了污水,岳飞软硬兼施,半个月内瓦解了杨么这支让南宋朝廷最感头疼的起义军。岳飞被提升为检校少保,都给现代人评价他这一段经历带来麻烦。
  
  
  
  历来职场都是这样:工作干得一团糟,被同事耻笑;工作干得优秀,被领导猜忌。岳飞的快速提拔同样引起了他的上司张俊等人的不满。过去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如今岳飞也加入进来,曾经被自己吆五喝六的人,如今自己却要对他客客气气,张俊咽不下这口气。岳飞这个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干部岂有不知?于是他主动示好,一是从精神上打动对方,屡屡给韩世忠、张俊写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表达对老革命的尊重和思念;二是给他们送礼,把征讨杨么获得的战利品赠送给老领导。韩世忠很高兴:岳飞这小子是在向我服软啊。但张俊更加忿恨:岳飞这小子太神神叨叨了,是在向我示威怎么的?他屡建功劳,升为检校少保,而我这些年来政绩平平?人心深如海,官心更甚之。
  
  三十二三岁,岳飞已经成长为高级干部,是朝廷心目中的良臣,百姓心目中的长城,但命运之神又来捉弄他。这一次是他自己在职场上发“神”,犯糊涂。绍兴六年,岳飞七十岁的老母亲病逝,岳飞给朝廷打了请示,还没等皇帝赵构批准,就自行解除了自己的职务,要将老母亲送往庐山安葬。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除了曹操比较另类,没有人会宣扬不孝的人作为官员的道德表率,但如果一旦发生忠孝不能两全时,统治者就会要求官员“夺情”,先忠君再尽孝。
  
  岳飞请霸王假的举动实属不智。领导给你升职,是为了更好控制你,而不是让你觉得有能力冲撞他。本来皇帝赵构就怕武将功高震主(宋太祖的皇帝位置就是这么来的),你岳飞一旦哪天真半推半就披了黄袍,岂不让皇帝害怕?
  
  皇帝赵构除了派遣宦官到庐山敦请外,岳家军的全体属官也奉命向岳飞敦请。岳飞估计也被庐山上的风也吹清醒了,又回到了军营。刺种下了。岳飞又不及时找领导沟通。估计等他后悔的时候,时机又错过了。那时再去给领导表白心迹,领导会怎么说?“哈哈,那件事,我早忘了。怎么,你还记在心上?”
  
  这一年,宋军大将刘光世被朝野投了不信任票,皇帝赵构把他官职罢免了。根据朝廷先前的打算,本来有意给岳飞同志再压压担子,让他来接管刘光世的部队。如果此事成功,则岳飞手下就拥有十万之众,这对于岳飞实现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是件大好事。但后来这事黄了,没成功的原因,估计是怕这支队伍由岳飞掌管也好,由韩世忠或者其他大将来掌管也好,都面临着尾大不掉的风险,这是赵构不愿看到的。
  
  可是朝廷的反复让岳飞情何以堪?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别人不给你希望,而是先给了你希望,又转眼间将这希望掐灭。
  
  岳飞再次发“神”了,再犯政治幼稚病。他公然撂担子,借口说与宰相张浚不能尿到一个壶里,请求解除兵权,为母亲守孝。你当领导都是吃干饭的?领导可能干事不行,琢磨人可是一流。不要相信“宰相肚里能撑船”之类的鬼话,在职场里,领导不都是胸怀宽广如海洋如天空的人。皇帝赵构就对岳飞撂担子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岳飞被劝回军营后,赵构有时忍不住还向朝臣抱怨几句。
  
  撂担子还不是岳飞职场上犯的最大错误。接下来他会告诉我们,人发“神”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更大,没有最大。接下来他公然操心皇帝百年后的继承人问题,请求立赵伯琮为皇太子。
  
  对皇帝赵构而言,这是件窝心的事情。赵构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一支,当年赵光义继承大统就不明不白,有“斧声烛影”之说。靖康之难,赵光义的这一支皇族,除了赵构,都被押解北上当了俘虏。而赵构当时虽然才20多岁,但估计是受了惊吓,成了性无能者,没有子嗣,于是过继了宋太祖这支皇族中一个叫赵伯琮的孩子和一个叫赵伯玖的孩子。
  
  岳飞的本意,是不想让皇储之争变成内耗,但当他郑重向赵构提出这个建议后,赵构冷冷地说:“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这件事不是你应当参与的。”当时岳飞就意识到了自己确实在发“神”,犯糊涂,虚汗直冒,连话都抖不清楚了。君威难测啊。
  
  岳飞请立太子,被赵构批了一通,好心当成驴肝肺。这就是职场,,哪怕与领导再怎么亲密无间,称兄道弟,该守的规矩是不能忘的,否则就是“越”,搞不好就要人头落地。
  
  岳飞的心掉入冰窟,半夜在半梦半醒之间,似乎还能听到心裂开时咔咔作响。其后金廷废掉了伪齐政权,岳飞请求朝廷增加他的部队人马,他可以相机进取,朝廷不允;其后赵构甘愿承认金、宋的君臣关系,指使帮闲文人大唱赞歌,岳飞对于所谓“讲和”,表示坚决反对,“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捭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在反对和议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岳飞上书请求辞官,朝廷不允。
  
  绍兴十年,金廷撕毁“和约”,再次南下。同年,朝廷封赏了一些高级将领,岳飞被加封为少保。皇帝不断给岳飞下《御札》,要他进军陈、蔡,支援友军,而岳飞心中有个大计划,他不仅要收复陈、蔡,还要收复汴京,北渡黄河,收复河朔的大片山河!
  
  这在职场上可是大忌,和领导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唱反调,有好果子吃才怪。所幸历史是人写的,正史不敢写的,野史有记录,野史被毁的,小说笔记中有记载。总之,孰忠孰奸,自有大道存乎人心。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像岳飞一样,什么职场潜规则,统统靠一边去!
  
  接下来,岳飞进入职场的巅峰时期,破颍昌、克陈州、收郑州、取洛阳,岳家军一路掩杀,深入郾城。战争在旁观者的眼里,总使男儿血脉膨胀。在指挥者眼里,战争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天时、地利、人和、敌我兵力、武器、后勤保障、兵源补充……
  
  然而此时岳飞面临的实际困哪至少有:兵力分散,孤军深入,没有后勤保障,没有兵源补充。
  
  金兀术得到情报后,亲率15000精锐骑兵,直取郾城。铁浮图(金国最精锐的重甲骑兵)攻上来了、拐子马(左右翼轻骑兵)也围上来了。岳家军毫无惧色,每人各提麻扎刀,提刀和大斧三样武器,上砍敌兵,下砍马足,一时鬼哭狼嚎,杀敌无数。而后临颍之战、颍昌决战,岳家军将士的战马都成了血马,敌人溅的血、主人流的血,自己淌的血。
  
  演义中有朝廷发十二道金牌逼岳飞撤军的故事。赵构秦桧哪有那么愚蠢,给史家留下话柄。他们所做的,只需把岳家军的友军全部后撤,让岳家军孤军无援,而后再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一道指示,要岳飞“措置班师”!
  
  死了那么多人,死了那么多马,想想那些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人儿,还有那个心已经死了的岳飞。
  
  
  
  岳飞活了三十九岁,还不到孔子说的不惑的年龄。
  
  他军纪严明,从不借口公务骚扰百姓,后来的统治者把岳飞造成神,是有群众基础的。
  
  在万俊卨审讯岳飞时,岳飞不禁伸臂叫屈,旁边的狱卒拄杖喝道:“岳飞叉手正立!”虎落平阳时,连狗也敢看主人的颜色欺侮他。史书上没有这类小人物的名字,或许这类小人物太多,写不尽写?
  
  但也未必。直到今天我们都在歌颂岳武穆的爱国情操,至今我们的孩子都在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孩子的声音,真好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