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缑山夜月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缑山夜月


    月亮是写在夜幕上的诗,月色是她的韵。

    城市的月色被现代文明驱赶了、淡忘了、污染了,纯正的月色是天然的、野生的,只在山野水湄的自然,只在唐诗宋词的悠悠古韵里。

    水逝云飞,物换星移,但缑山的夜一如古时的静谧,缑山的月色依旧是古时的柔美。

    缑山,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东南20公里的府店镇,《山海经》载:“缑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饮鹤池。”它在中国历史上极富盛名,《四渎记》将其列为排名六十位的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初秋的蝉声中,初见坐落在万安山北麓的缑山时,我有些惊讶和失望,这哪是我想象中的奇峰突起啊!相比于周围的山峰,308米的缑山只是一个算不得险峻陡峭的土丘。不过,景色倒是不错的,南眺,群山逶迤,北望,丘陵起伏,沟壑蜿蜒,平畴无际。

    缑山何以名播四海?

    因了两位神仙。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据说她曾在缑山修道,因她姓缑,该山故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

    另一位呢?

    千百年来,缑山,和一位王子的名字连在一起。

    王子的名字叫:王子晋。

    王子晋乃周灵王的太子(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前549年),本名姬晋,字子乔,世称王子晋或王子乔,为后世王氏始祖。

    那个王子登仙的故事就发生在缑山。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便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王子晋年少才高,晋平公心里不踏实,再次派叔向出使周朝。叔向使周至少是第二次了,几年前,便是这个叔向用计谋冤杀周大夫苌弘(当年,孔子入周问礼,就曾“问乐于苌弘”。 苌弘之死为后世留下“苌弘化碧”的成语),又强占了周王朝两块田地,立下奇功。

    朝见了天子之后,叔向特意去拜会太子晋。两人谈了五个问题,其中有三个被太子晋问得无言以对,最后只好尴尬地从太子府退了出来。

    回国后,叔向向晋平公报告说: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以我愚见,还是把那两处田地归还给周朝吧,不然将来会有麻烦的。

    晋平公有些为难,默然犹豫。

    大臣师旷不以为然,说:我想见识一下这个神童,如果我也不是他的对手,再还田也不迟。

    师旷素以博学多才著称,见太子晋,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师旷大惊其才。稍后二人的鼓瑟唱和,又让这位名满天下的盲人乐师称善不已。

    归国后立将所占周地奉还。

    由是太子晋名震诸侯。

    可惜,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如此一个旷世奇才,却被灵王废为庶人。

    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以鲧“壅堵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灵王所为“皆亡王之为也”,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

    灵王怒,子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

    其时,周室衰微,弱干强枝,子晋的天纵奇才应验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周人把中兴的希望寄托在子晋身上。谁料,17岁,花一样的年龄,然未及绽放就零落成泥。孔子删批诗书,至此,投笔浩叹:“惜夫,杀吾君也!”

    “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时人不忍其死,于是就有了刘向《列仙传》的神话。

    太子晋饱读诗书,尤好音律。灵王命巧匠琢碧玉为笙,太子晋吹之,声如凤鸣。那时的伊洛二水,碧水轻霞,远山平芜,鸥鹭栖止,景色幽美,他常常独自沉醉,流连忘返。有个叫浮丘公的道士,见王子晋仙风道骨,就带他到嵩山修炼,一去三十余年。

    一次,王子晋在山上遇见了一个名叫柏良的老朋友,对他说:“告我家人,七月七日,候我于缑山之巅。”那天,子晋吹笙乘鹤,翱翔山头,与家人挥别。

    那萦绕云端的鹤影笙曲,成为子晋人生的绝唱。

    当时,子晋的亡故是爆炸性新闻,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古代开科取士,就曾以此为题呢。

    “缑氏周邑,或子晋死所耳,后人哀之,谬云仙也。”(清•王昶《金石萃编》)后人出于对太子早夭的惋惜哀怜与缅怀祝福,子晋的亡故被演绎成“升仙”的神话。这就是“驾鹤升仙”的由来。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西汉卜千米壁画墓的外山墙内侧,绘一人头鸟身像,面目姣好似美男,两翼上举欲高飞,专家考证即为太子晋升仙图。

    其实,子晋的早夭是有征兆的。

    师旷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报告说:太子晋果然聪慧无比,可惜我和他谈话时,听到他的声音清亮中带点痰喘,他的脸色白里透红,像火烤一样。这种人无疑是个痨病鬼,不出三年,就会呜呼哀哉。临归,他曾向我问起寿命之事,我实言相告。他自己也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请主上不必担心。

    果然,不到三年,太子晋逝世。

    民间流传有多个版本的传说。

    仙人浮丘公为了鉴验子晋的学道决心,遂递与子晋一口宝剑,点化他连夜回宫杀掉宫妃(一说王后),以绝尘念,并嘱其事后将宝剑悬挂宫门。王子晋学道心切,一一照办。次日早朝,得报太子自缢宫门,灵王悲痛万分。

    我总觉得这事有些波谲云诡。

    不管怎样,子晋终究是死了,并葬在缑山。

    “嵩高之下,曰缑氏山,周灵王太子晋吹笙之地也。距山不远,遗冢俱存,民俗传为浮丘公葬剑之所。”(北宋•张挺《浮丘公灵泉记碑》)

    唐刘威《题子晋》诗云:“峩峩缑岭头,旧时埋剑处。至今几千年,遗冢尚如故。”

    原来,葬在缑山的只是他的宝剑,难怪百姓俗称葬剑冢呢。

    那么,太子的尸身呢?

    不得而知。

    宫门一把宝剑。墓葬一把宝剑。

    “鹤驾千年去,昆吾葬此丘。……可怜仙迹远,云水自悠悠。”(清•王德显《葬剑冢》诗)

    一代天骄就这么流星般倏然而逝,让历代名人雅士、帝王将相惋惜不已,屈原、汉武帝、阮籍、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李白、杜甫、岑参、王昌龄、李商隐、苏轼、欧阳修、梅尧臣、元好问、关汉卿、陈独秀等或凭吊嗟叹,或吟咏刻石,由是缑山一度庙观巍峨,碑刻林立。

    东汉,一代大儒蔡邕亲撰并书丹《王子乔碑》。

    “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白居易《王子晋庙》)

    “缑岭茏葱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割来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带绵。”(乾隆《登缑山》)

    山上原有升仙太子庙,早已无存,亦有泉池,人称饮马池或饮鹤池,也已干涸,但则天女皇的升仙太子碑仍挺立山顶,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武则天伴驾高宗驾幸嵩山,夜宿永庆寺。是夜,月朗风清,武则天仰察苍穹之深邃,遥望缑山之渺茫,不知是仰慕惋惜子晋高才,还是望月思人勾起对已故太子李弘的哀怜(缑山之北约十里白云山有陵巍然,曰唐恭陵,乃武则天长子、太子李弘葬处,百姓俗称太子冢),挥笔题诗曰:“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20年后,定神都于洛阳的则天女皇再祭子晋,用她独创的飘逸圆润意态豪纵的飞白体,洋洋洒洒亲书2700余言的《升仙太子之碑》。

    子晋之前,西王母的缑山满是野生的月色,仿佛天上的白云研成均匀的粉末,新鲜而皎洁。而在他驾鹤仙游之后,“缑山夜月”那楚楚动人的月色,便透着子晋哀怨千年的目光。

    这一切,都源自那个断肠的故事、凄美的传说。

    月出缑山,月明缑山,月落缑山,寻常的夜,寻常的月,寻常的山,但因了子晋升仙的动人传说,因了历代    文人骚客的生花妙笔,偃师八景之一的“缑山夜月”便氤氲着苍苍古意。

    无论“午夜月明仙迹杳,一湾溪水送桃花”(明•张济奇《浮丘洞》诗)的春宵,或是“笙音缥缈凌秋月,鹤羽翔迥驻岭云”(乾隆题子晋祠楹联)的秋夜,溶溶月色中,缑山缥缈静谧。隐隐的,无边月色中似有悠扬的仙乐袅袅如缕,于是千古往事便从月色深处秋云飞鸟般翩然而至。

    何处无夜?何处无月?但缑山夜月总让你思接千古、梦回千年。

    曾有名为《缑山月》的元小令,可否跟子晋的缑山有关?

    缑山月,是子晋凝眸人世的眼睛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