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问道青田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问道青田

                                                                  文/苏敏


                                                                       1


在我的印象里,关于“青”所表达的颜色,似乎并无具象的色彩,它不像红、黑、黄之类,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具体的色调,可以将它一一对应起来。“青”的本义,在表达颜色时,多指蓝色或草木的颜色,后来延伸至绿色、黑色。在“赤橙黄绿青蓝紫”里,位居绿与蓝之间,所指的颜色也就介于两者之间吧?

从这意义的变迁来看,或许是人们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或者为了诗化语言,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颜色
——“青”吧。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岸青山相对出”,等等。而“青娥弹瑟白纻舞”中,“青”则转了个身,为年少之意,不再单指颜色了。也或许,自古以来,这“青”便给了人们太多错觉,或者说太多联想。《说文解字》里干脆说,“青”为“东方色”。何为东方色呢?这解释,更是云里雾里。但想必,其义一定不是那后来的“东方红”吧?

以“青”命名的地名,有青海、青岛、青城山、青田等等。青田在这些以“青”命名的地域间,其名气和影响力似乎要弱了些。青海,青岛,青城山这些地方,我尽管没有去过,但它们早就如雷贯耳了。比如,那神秘的青海湖,被誉为“东方瑞士”的青岛,以及多年前便在我耳朵里快要生出茧子的“问道青城山”,它们因其各自不同的身份,各自独特的魅力,而声名鹊起。关于青田,我看得最多的是,每次在温州与老家往返的高速上,有一处名叫“青田”的服务区。

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一趟青田了。前几日,微信里,小众编辑亚香跟我说,玄武将于25日到青田,问我是否有时间前去。其时,我正被工作上的琐事缠身,几乎有些心力交瘁了,便信手回复说,如果周日不加班,我便过去。——我看了一下日历,26日刚好是周日。

26日一早,我从乐清乘动车去温州南,然后再转动车到青田。亚香担心我不熟悉路线,等我到青田时,安排他家先生开车前来接我。一路上,我和她女儿聊天。这小姑娘,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算是路途上的开心果。逗她的过程中,我竟然听到一句诗一样的话从她嘴里脱口而出,她说“山上有海”。我们曾说,山的那边是海,谁说过山上有海呢?海是什么?海在哪里?一定就是那汪洋恣肆的大海吗?一定是在那遥远的海边吗?其实,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一切并不重要。换作我们,这思维早就僵化,平日里,除非绞尽脑汁、搔破头皮写两行所谓的诗句外,我们大多循规蹈矩,大多唯唯是诺。生于这样的尘世,有多少人的天性不被磨灭呢?而亚香女儿的聪颖,或许得益于她们平时的教导,也或许是这青田灵性山水的濡染吧?

车窗外,群山兀立,满目青翠。这青色,似乎倒是给我生动地解释了“青”之色泽,也形象地阐释了这里之所以称之为“青田”的缘故吧。只是,一开始,我并未能见到“田”。两旁的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瀑布,俯仰皆是,随处可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我忽然想起柳翁的《小石潭记》来。

这眼前的青田,山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山间的流水却别富生气与灵性。或许是刚刚下了几场秋雨的缘故,这河间的流水,这如练如帘的瀑布,皆有着一种浩荡磅礴的气势。而近处的公路旁,湿漉漉的岩壁上,青苔墨绿,溪水潺潺,又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温婉与古朴。它们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神韵和风采。在我看来,一座山再怎么瑰丽雄伟,再怎么俊俏挺拔,如果没有流水的衬托,没有溪流的滋润,定将干巴巴的,像人至毫无生气的暮年,那满脸的皱褶,皮肤干燥、似一张揉皱了的蜡纸,风一吹就碎。

不过,暮年也有另外的。中午吃饭时,遇上青田文联的老主席徐先生。席间,老爷子不断劝酒,三杯过后,他依旧不断让我满上,满上,干了,干了。据老爷子讲,他现在每周要食五斤牛肉,兴致来了一顿能喝一瓶红酒。这还不算是最牛的。他说,他有个习惯,看一本小说总得要一口气读完,有时为了读一本书,可以两天不用睡觉。跟他碰杯,仔细打量他,见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红光满面。问他年龄,他说七十有三了。退休后,他多数时间呆在欧洲,现在算是个老华侨了。这次回乡,刚好赶上青田文联的这次活动,于是便同年轻人一起,驱车翻山越岭而来。我想,这大概算是“文字的力量”最好的诠释吧。几杯滚烫的黄酒下肚,我不禁四肢发热,微微醺起来。

而此时,一墙之隔的餐厅外,瀑布溅起的巨响和腾起的细雾,竟让我产生一种神奇的幻觉来——我仿佛正和一位白发仙翁在某个云深处畅谈阔饮呢。


2


据友人讲,青田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

青田的山,天然形成,青田的水亦是,唯独这田不是。我的老家也在这样的山里,我深知山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填饱肚子是山里人最重要的生存哲学。那些一块块由石头垒砌的梯田,层层叠叠,叠叠层层,如今在那些陡峭的山坡上,在那些摄影者的镜头里,或者在我们这些匆匆游客的视线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但其实,你看到的这些光与影,这些所谓的巧夺天工,都是当地的先人们用他们坚硬的骨骼和健硕的肌肉,用他们不知疲倦的劳作与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他们一块块开采,一块块打磨,一块块搬起又一块块放下,再又一块块整齐地堆砌,在山间开掘出如此惊艳的梯田来。然而,他们的眼里,这些并不是画,不是诗,而是繁重的劳作,是忙碌的收割与播种,是日复一日和年复一年可能难以填饱肚子的苦难生活。

我曾经在很多地方见过这样类似的用石块垒砌的田地。如今,我们的车辆行驶在这梯田之下,之间,或者之上,我仿佛还能看见,那些灼热的烈日之下,他们肩挑手扛着一块块石头,他们身上的肌肉隆起,青筋暴出,豆大的汗珠密密麻麻地渗出,布满其上,折射出一缕缕古铜色的光来。我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嘿哟,嘿哟”的号子声,粗犷,豪放,从远古悠悠而来,似乎仍在山谷间回荡。在这样伟大的“杰作”面前,你会突然生出一种敬畏来,那是对土地的敬畏,对先人的敬畏,对这生生不息、世代延续的民族与文明的敬畏。

如今的青田,这田园诗意般的村居,既古朴宁静,又时尚欢腾。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而那些在田间优雅的,挥动着翅膀翩翩起舞的白鹤,是否就是那些曾经与苦难斗争的先人们的化身呢?

因琐事缠身,我并未打算作过多停留,准备下午返程。青田的友人热情,坚持要留我吃完晚饭再走。因兼作驾驶员,文联的陈厉文主席中午不便饮酒,到了晚上,总得要和他喝上一杯吧。对于我这样一个好酒之徒来讲,很多时候,天不能留我,人也不一定能留我,但是酒一定是可以留我的。

晚饭安排在一个西餐厅,吃的是牛排沙拉,意大利面,披萨,喝的是进口红酒,清一色的洋餐。只是我与玄武平时吃西餐太少,而中午的田鱼又吃得太多,那盘人均一份,端上桌来还滋滋作响的黑椒牛排,吃到最后,竟剩下一块。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惜了。

回程的动车票改到九点。友人担心我在车站等候的时间太久,提出大家一起散步,顺便送我。我们一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沿着江岸漫步。夜幕下,两岸建筑上的霓虹流光溢彩,倒映江面,如梦幻般。风习习而来,江水微波漾起,轻拍两岸。湿润的空气里,有草木的气息,有秋水的气息,也有这都市迷人的味道。

路旁,几乎一色的欧式罗马建筑,咖啡店,酒吧,比邻接踵。据友人们介绍,青田是一座华侨之乡,大约有五分之三的人外出,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欧洲为主。这些外出的青田人,或许当初是迫于生计,而现在他们却早已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多年来,他们将青田的乡风习俗带到欧洲带向世界,也将欧洲的文化与饮食带回到青田。他们像是一个友谊的使者,正促成着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一个以“田”命名的地方,却与欧洲联系如此密切,于生意,于生活,于日常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中。天再热,在大街上,你也看不到一个赤膊的男子,他们大多衣衫革履,皆有绅士风度。西餐厅里,人们也都轻声细语。我想,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大概非“青田”莫属吧。


3


青田有多少座山,就有多少条瀑布。这似乎一点也不夸张。盘山公路,沿山而开,弯弯曲曲,九曲回肠,于山脚,于谷底。从车窗向外望去,路旁的崇山峻岭间,大大小小的瀑布,如白练,如素帘,或远,或近,或半山腰,或路旁,随处可见,几乎数不过来。远听,其于山谷间潺潺袅袅;近闻,其如雷如鼓滚滚轰鸣。

我想,假如可以成为一滴水,最好可以成为这瀑布里的一滴,时而飞檐走壁,时而飞流直下,既身轻如燕,又落地铿锵。要不,化作这水中的一块石头,由这瀑布清洗,冲刷,将这浑身的棱角渐渐磨去,躲在这山谷间,世间的事都懒得去管它,这样也好。

青田的山因水而秀,青田的水因山而灵。其灵秀,与名气无关。百度查了一下,相传唐朝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丹成得道,跨鹤升天而去。青田县城也因此称鹤城。县城紧凑而窄小的街道上,江岸的大理石地板上,随处可见仙鹤的雕刻。鹤是最有灵气的动物,青田的山水,配得上这样的神鸟。而像我这样一个偶然的自外地来的游客,在这里除了可以见上老友,见上未曾谋面的友人之外,还能欣赏到这般浑然天成的景致,顺便沾沾这样的仙气,也实属难得的意外之喜啊。

一路转车而来。即将又一路转车而去。那已然快要谢了的田田荷花,结满谷粒的累累水稻,以及稻谷里无忧无虑的鱼儿,都将与我匆匆擦肩而过,却又都在心底里留下某种淡淡的印记。它们究竟有何种魔力呢?一时半会儿,我竟道不明它。

或许,多年后,我也可以这么说:青田,那个青山林立、云飞雾绕的地方,那个青山不语、而流水欢腾的地方,那个喝滚烫的鸡蛋花糯米酒的地方,我去过。

那些山可以为证,那些水可以为证。


4


我挥挥手,走了。白色的动车,消失在青田的苍茫夜色中。沿着黑色的铁轨,于深夜,我回到住处。躺下时,耳边依旧是那喧腾的瀑布轰鸣,一阵接一阵,伴我入眠。

玄武依旧留在青田。大美的千丝岩、石门洞都在细雨里等着他。我没这福分。他中午也喝了点酒,回到宾馆后,没聊上几句,便呼呼大睡了整整一下午。估计我昨晚我睡下的那会儿,他正在那里,吸着香烟,精神抖擞,给青田作诗作文章吧?


5


而青田,多像是一个得道者,他在云深处,不语。


文章评论